五年级下册数学素材必背知识点-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460397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素材必背知识点-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素材必背知识点-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素材必背知识点-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素材必背知识点-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素材必背知识点-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素材必背知识点-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素材必背知识点-人教新课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五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内容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姓名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

2、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因数倍数单元】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

3、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熟背】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比如: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8,这个数是(18)2、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

4、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比如: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是(18)3、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4、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5、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最小3位数是100,最小两位数是106、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既是2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3位数是102,既是2和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的最小3位数是1207、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8、 一个数,如果除了1

5、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长方体正方体单元】9、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10、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共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11、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一个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高=(棱长总和-长4-宽4)4或=棱长总和+4-长-宽【同理:想想长=?宽=?】12、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可以看成是

6、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13、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注意单位的统一性】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或=长宽2+长高2+宽高2长方体没盖的表面积=长宽+长高2+宽高2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任意一个面积6)正方体没盖的表面积=棱长棱长5长方体前面(或后面)的面积=长高长方体上面(或下面)的面积=长宽长方体左面(或右面)的面积=宽高长方体的占地面积=长宽【占地面积也是底面的面积】四周贴商标纸的面积=(长高+宽高)2【只有前后、左右4个面】14、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15、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写成cm3,dm3,m3

7、(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16、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17、长方体、正方体统一体积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V=sh横放的长方体 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横截面的面积长18、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也写成L和ml。比如:一瓶墨水的约50ml,一桶色拉油5升常出错的题:游泳池的容积是1200升【】,游泳池的容积应是1200立方米19、冰箱、微波炉、烤箱,它们的容积一般用升作单位:比如:一台冰箱的体积大约1.5立方米,容积约

8、是260升。20、长方体或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21、1 m3=1000dm3 1 dm3=1000cm3 1 L=1 dm3 1 ml=1 cm3【分数单元】22、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2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如的分数单位是25、ab= (b0)26、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27、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28

9、、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29、1、2、4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30、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31、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32、6、12、18.是3和2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33、两数是互质关系时: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两数是倍数关系时:最大公因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34、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35、用分子除

10、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36、一个最简分数,如果能化成有限小数,它的分母中一定只含有质因数2和5。37、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同的分数,要先通分才能相加减。38、分数与小数互化必背:=0.5 0.33 =0.25 =0.75“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

11、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0.2 =0.4 =0.6 =0.8=0.125 =0.375 =0.625 =0.875“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

12、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0.04 =0.08 =0.12 =0.16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0.05 =0.15 =0.35 =0.45=0.55 =0.65 =0.85 =0.95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