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乡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材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4597922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乡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乡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乡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乡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乡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乡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乡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材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乡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根据广协办发2021号文件的通知要求,结合我乡农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实际,下面,我就底圩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十五”期间,我乡的农业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届 三、 四、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已任,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强化推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增

2、强发展后劲,调整优化结构,稳定粮食基础,扩大经作比重,紧紧围绕“十五”计划既定的目标任务,切实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做到目标不动摇、工作不放松、精力不转移、措施有保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省东南部,*交界处。地处东经10,北纬57。总面积3平方公里,距XX县区城76公里,属高寒山区、半山区、坝区地理类型区域。最高海拔1915米,最低海拔69米,平均海拔4米;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为1400毫米,全年气候温和,温差小,月差较大,霜期短,平均相对湿度80-90%,干湿分明,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总耕地面积8299亩,其中:田142

3、7亩,地672亩;人均耕地面积0.亩。 全乡辖*8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六种民族,共6595户3080人。其中:农业户658户,农业人口3483人,有17431个劳动力;少数民族人口28421人,占总人口的2%。 202X年末,全乡生产总值526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06万元,粮食总产量199万公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万元。财政总收入17.1万元,农民人均有粮00.2公斤,人均纯收入02元。 二、“十五”期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情况 (一)粮食生产连续五年登上新台阶 20X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6590亩,占计划59亩的112.2%,比“九五”末增351,年平

4、均增6.7%,其中粮食作物完成330亩,占计划的1014%,比“九五”末增8.8%。其中:小春作物栽种1320亩,占计划的7.8%;大春作物栽种53270亩,占计划的281%。202X年全乡粮食总产达919.1万公斤,占计划的16.,比“九五”末增31.%;02X年人均收入103元,比“九五”末增58%,基本实现自求平衡。 (二)重点科技措施落实较好 一是水稻良种推广逐步实现调优。2X年全乡完成水稻良种推广104亩,占计划的11%,比上年减8,比“九五”末实绩3亩减1122亩,减9.9%。02X年平均单产515.7公斤,比上年增22%,比“九五”末增6.2%。 二是玉米杂交化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5、。全乡20X年完成杂交化工程406亩,比“九五”末增823。202X年平均单产为40.6公斤,比上年增1.7%,比“九五”末增6.。 三是水稻旱育稀植示范效果明显。202X年全乡完成旱育秧360亩,稀植大田完成6120亩,比“九五”末分别增5%和.%。02年平均单产为0.4公斤,比“九五”末增1.0%。 四是多样性优化种植示范面积逐年扩大。02X年全乡完成水稻多样性混栽210亩,比开始实施202X年的实绩106亩,增1550亩,增1.5%,年平均递增25.3%。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一是经济作物面积逐年扩大。202X年粮经比例由“九五”末的7.2: 3调到7.2: 28.8。22X

6、年全乡播种经济作物1534亩,比“九五”末增1.0%。02X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年总抪面积的23%,与“九五”末相比提高了2.1个百分占。其中:辣子完成1420亩,总产7.78万公斤,比“九五”末增7.2;生姜完成042亩,总产11.56万公斤,比“九五”末增6.5%;甘蔗完成02亩,总产7.5万公斤,比“九五”末增369;完成油菜3680亩,总产2645万公斤,比“九五”末增18.6。 二是冬季农业开发取得较好成绩。22X年实施冬农开发45亩,比“九五”末增27.7%。 三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全乡共引进水稻新品种16个、杂交玉米品种14个,为我乡品

7、种结构调优、调强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不断做强做大特色产业 1、茶叶产业是我乡的主要支柱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底圩乡广大人民群众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大以茶叶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以村小组为单位,把全村的荒山、荒坡及部分坡耕地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在全乡12个村小组实施高产茶叶台地建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乡现有茶叶面积520亩,其中规范化种植的有10亩,有“底圩白毫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胡云号”、“福鼎大毫”、“福安大白茶”6个品种,年产干茶160万公斤,产值5000多万元。底圩从事茶叶加工、收购

8、、销售一条龙的茶农,每年从社会上筹资近4万元,并从广西、广东、浙江、昆明等地引进外资近0万余元到我乡经营茶叶,给我乡的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现在全乡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300余个,覆盖全乡124个村小组,如今茶叶加工已全部实现机械化,茶叶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远销往全国10余个省市。 茶叶产业产值占全乡国内生产总值的50%,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实现底圩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通过种植茶叶,底圩农民的收入不断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群众靠种植茶叶摆脱了贫困,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甚至有的群众盖上了砖楼房,购买了电视机和两轮摩托车,有的群众还

9、集资修路、架电、拉水、建校,积极发展公益事业。比如:叮当村委会的鱼塘村,54户农户种植茶叶30亩,每年茶叶收入15万元,高收入的农户年收入达6万元,低收入的农户每年最少也上万元。有0户盖起了砖楼房,有53户购买了电视机,有户装了程控电话,有6户购买了两轮摩托车。群众先后集资28万元,修通进村公路公里,拉通3.5公里的自来水和程控电话线路,架通公里的照明输电线路,建设2平方米的学校一个,村内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八角产业是底圩的传统产业,全乡有8个村委会适宜栽种八角。到20X年,全乡有八角面积2260亩,产量达217百公斤。在八角价格一度低的形势下,底圩乡的人民群众对

10、八角这一传统产业还是充满信心。 3、甘蔗产业是底圩的又一新兴产业,主要是分布在底圩、普盆、普龙三个村委会。到2X年末,全乡共有甘蔗面积620亩,产量达3850百公斤。特别是普盆、普龙两个基本点村委会的群众,靠甘蔗产业的收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到较大改善。 三、主要经验、做法和特点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十五”期间,乡党委、政府把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主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发展机遇,突出工作重点,加快产业开发,实现全面发展。在开展工作当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第一、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资源 乡党委、政府根据我乡的气候和土质条件,

11、以村委会为单位,规划产业发展的重点,确立了以支柱产业茶叶为龙头产业的茶叶、八角、甘蔗和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即:普盆、普龙两个村委会重点发展甘蔗、竹子和热区水果,其余的底圩、叮当、同剪、石尧、坝庄、者嘎六个村委会重点发展茶叶和八角。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与各村委会签订目标责任书,把乡直各单位和机关干部职工分片包干到各财源建设点,实行任务与工资挂钩,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各项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乡党委、政府也逐步摸索出一条发展经济的路子。 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乡党委、政府不断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优惠政策,将茶叶作为主要产业来安排,引进凯鑫

12、公司参与开发,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给该公司,该公司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建成20X亩高标准茶园,建成年加工干茶0吨的初制所。2年,基地内的移民人均茶叶收入达1300元,户收入高的近万元,低的也有4千元,移民区群众人心安定,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公司生产的“源升”牌系列产品销往昆明、上海等地,效益较好。公司除了加工基地的鲜茶外,还收购周边村寨的鲜叶进行加工,并在底圩、普龙等地建了6个分厂。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始发挥,为底圩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引进文山个体老板到央连开发区投资00万元,建设热区水果开发基地01亩;投资30万元在石尧岔河开发林下草果基地3000亩。 第三、实施科技兴

13、乡战略,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加大对教育投入和科技培训力度。结合我乡的产业开发,组织群众到石山农场和我乡鱼塘村等科技示范点参观茶叶种植,到珠琳去参观稻田养鱼,并请来了县茶技站的专家和技术员到乡上讲课,把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五年来,共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202X人次。基本实现了每户1至2人掌握1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的目标。 第四,落实优惠政策,搞好市场流通服务 要坚持“放心放胆放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方针,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法律、政策公平的环境,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

14、,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和管理。乡党委、政府每年都要组织乡村干部到广西横县等地考察茶叶市场,认真帮助群众找市场,找销路,充分利用党委、政府的通讯、传真等设备,帮助茶农和私企老板传递信息。 (二)*茶叶产业能够发展现在的规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品种独特。底圩白毫茶种是全国产量最少的一个稀有品种,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广西林云和底圩种植。它具有价格高、销路好的优势。 二是品质优良。低纬度、高海拔、土壤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树萌芽早、采摘期长,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品质优良的底圩茶,它以“味醇、味香、味甜、色美”而独具风格,品质以“造型精美、白毫显露、汤色碧绿如玉、清香飘

15、逸、馥郁甘美、叶纯鲜爽”而独领风骚,目前在全国市场上,作为配料茶销售。农药、化肥残留低,22X年经浙江、云南等茶叶研究所检测达到出口欧盟的标准,是较好的生态茶叶生产基地。 三是全民参与。底圩茶叶产业的发展,一开始就把任务下达到村、到户,我们的口号是:家住底圩的干部职工带头每年每家至少要有亩以上的标准茶叶,每年每户至少要开挖1亩以上的标准茶叶台地,通过大力号召,现在发展成为家家户户种茶叶,村村寨寨办加工厂,人人上山采茶的繁忙景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茶叶发展。一是交通落后,目前进出底圩只有一条县乡公路,路面等级低,路况差,晴通雨阻,常常影响正常通行,给货物运输带来不便;二是缺乏集中的茶叶、八角专营市场,制约了茶叶、八角等贸易的发展;三是电力、通讯和市政等配套设施落后,使不少茶叶加工厂靠柴油发电机发电,加大制茶成本。茶商难以掌握市场波动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