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作十二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594713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章写作十二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章写作十二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章写作十二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章写作十二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章写作十二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章写作十二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章写作十二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写作十二题(华文,摘自王梦奎怎样写文章)注:本文作者王梦奎同志系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务院发 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梦奎 同志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也是一名声名远播的文章家。王 梦奎文存六卷以及他编的怎样写文章一书,展现了他作 为文章家的风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大家在 工作和写作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之谈,对广大秘书工作者提高写 作水平大有裨益。一、文章怎样才算好对写文章,历来有不同看法。有说是雕虫小技的,有说是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曹丕典论论文),不 管怎么说,文章总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反映着现实, 也记载着历史。写文章不是少数人的事,凡

2、是知书识字的人,几乎都要写 文章。决议和决定,报告和讲话,论文和专著,调研报告和政 策建议,乃至书信、公告、便条,以及手机短信之类,都是文 章,只是体裁和载体不同。研究室是参谋和助手班子,是以调查研究和文章写作为职 业的。我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期间,听河北省政府研究室的同 志说,有一个顺口溜:“研究室、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 厚着脸皮蹭顿饭,写成文章没人看。”我说这是表扬研究室和 体改办。“拎个破包到处转”说明艰苦朴素、工作勤奋;“厚 着脸皮”才能“蹭顿饭”,说明没有特权;“写成文章没人看”, 可能是别人不爱学习,也可能是文章写得不好,只有这一点是 值得我们注意的。文章怎样才算好,也是见仁见智

3、,不容易一两句话说清楚 甲认为好,乙可能不以为然;乙认为好,甲可能不以为然。这 和个人欣赏偏好有关。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把会议通知或者工 作报告写成抒情散文和学术论文。虽然这么说,对于什么是好文章,还是有共识的。文章的 好坏,读者还是能分辨的。经过千百年筛选淘汰而保留下来的 优秀作品,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像古文观止中的许多 文章,唐诗三百首中的不少诗,红楼梦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长久流行而不衰,为广大读 者所喜爱。古人讲义理、考据、辞章。义理就是讲道理,有见解;考 据就是材料要准确;辞章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这涉及文章 的语言、章法和风格等许多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4、文笔要 好。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说:“文章和文件都应当 具有这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 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 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 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 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 一种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 气。做经济工作的同志在起草文件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准确性 还要注意鲜明性和生动性。不要以为这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 大老爷用不着去管。”还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判断的形成 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

5、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这里所讲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以及逻辑和辞章问题, 都是些好文件和文章的根本要求,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阐明调查 研究和思维过程的很经典的观点。这里所批评的现象,现在也 还普遍存在。可以说,好文章的要求,是正确的健康的内容和尽可能完 美的表现形式统一,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文章不仅要有内容 方面的追求,也应该有形式方面的追求。文章的风格与流变,和文章内容、时代精神息息相关。文 章内容是否正确取决于立场、见解和知识,首先是对实际情况 的了解和对中央精神的把握。思想僵化,没有见识,内容贫乏 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这里我着重讲的,是表达形式和文风方面 的问题,而不是内容方面的问题。二、

6、写作是技巧也是艺术文章首先内容要好,这是毫无疑问的。形式也很重要,好 的内容需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不能 片面追求形式而不讲究内容,但不讲究形式也不行。文章的起 码要求是达意,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如果不能准确遣词 造句,连达意也做不到。文章写作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 有相对独立的意义。要像重视文章内容一样重视文章的形式。中国有重视文章写作技巧的传统,名篇佳作代有流传,各 种体裁的文章都有。能够长久流传的,都是好的内容和完美的 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文章。赋和骈体文是极其讲究写作技巧的, 虽然后来浮华靡丽走到极端,内容空洞而徒具形式,不再适应 社会的需要而衰落了,但讲究写作技

7、巧的精华之处还是应该肯 定和继承的。旧体诗能够长久流传不衰,和完善的表现形式有 关。新体诗至今没有被大多数人所喜爱,没有找到完美的表现 形式是重要原因。中央一贯重视文章写作,1951 年 2 月,毛泽东主持起草中 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中的文字缺点的指示 1951 年 6月 6 日人民日报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 法修辞讲话,当天发表经毛泽东修改的社论:正确的使用 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1958 年 1 月的工 作方法六十条(大多数条款是毛泽东所写,个别条目是刘少 奇所写),其中有好几条是专讲文章和文件写作的。第四十七 条说:“中央各部、省、专区、县三级,都要培

8、养秀才。 没有知识分子不行,无产阶级一定要有自己的秀才。这些 人要较多的懂得马克思主义,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 词章修养”。1996年5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办公厅印发 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2000 年 8 月,国务院发 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公文是文章的一种,对工 作正常运转有重要意义,比其他文体的写作相对容易,但有些 人还是不大注意。写作不是少数舞文弄墨者的事,许多工作都离不开写作。 不仅文学作品要重视写作技巧,理论文章、调查研究报告、会 议文件和讲话,各种体裁的文章也都要讲究写作技巧。讲究不 讲究,技巧的高下,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现在由于对中国文化的基础训练不够

9、,不少人文理不通, “写手”更成了稀缺人才。不少高中甚至大学毕业生,写不出 通顺的文字,甚至连封信也写不好。有些做研究工作的青年人 学问和见解不错,但因为文章写得不好,不善于表达,不能尽 展其才,是很可惜的。好几个部长向我反映,现在最缺的,是 懂业务,文笔又好,能写点东西的人。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观察和认识没有止境,文章内容 没有止境,对于写作技巧的追求也没有止境。文章从题材、体 裁到语言,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经常琢磨各类文章的写法 把写好文章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我举个新的大变化的例子。电脑和网络是二十世纪的伟大 发明,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就写作 来说,在采集信息、整

10、理资料、提高效率方面提供了过去难以 想象的便利,可以给人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去调查研究,对写文 章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给一些偷懒的人提供了方便,例如不 分析情况和研究问题,整段下载材料,东拼西凑,敷衍成文, 很容易造成重复和雷同。现在写文章似乎也进入了工业化生产 的时代,如何保持“手工缝制”的个性化特色,是需要注意的 问题。三、小题大做小题大做是说文章选题。选题很重要,选好题目,文章成 功一半。初学写作者写大题目往往不容易成功,因为大题目涉及内 容广泛,不大容易把握。比较好的办法是小题大做。小题大做 不是抓住鸡毛蒜皮无限夸大上钢,而是把题目范围定的小一 些。这样做,分析容易细致深入。大题小做也有成

11、功的,这要求具备很广博的知识和很高的 概括能力,一般人很难做到。我举两个例子: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是毛泽东写得“人民英雄永 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是毛泽东撰文、周恩来手书的碑文, 碑文总共 114 个字,分三段,每段只有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 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 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 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 英雄们永垂不朽!”这里三个一句话的排比句式,很准确的概括了中国近代史 的几个大的阶段,三句话的结尾都是“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

12、垂 不朽”,很切合碑文的要求,是一篇好文章。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是 1927 年 在广州的一次演讲。这样大的论文题目,鲁迅没有摆开架式, 时代背景,一、二、三、四,而是根据史书和世说新语之 类著作的记载,讲许多故事,通过对一些重要人物的评价,说 明魏晋时代的政治和社会风气,以及政治、社会风气和文学流 派的关系,具体生动,比看抽象的论文印象深刻的多。在这篇 演讲里,鲁迅把汉末魏初的文章风格,概括为“清峻”一一简 约严明,和,通脱” 随意或随便。这个时期的文风对后世 有很大影响。作者知道的,应该比写进文章的东西更多,这样写起来会 轻松自如,绰有余裕。如果自己不懂得那么多,硬着头皮写

13、大 题目,会感到吃力,甚至给人声嘶力竭的印象。我一向主张初学写作者,特别是从事研究工作的年轻人, 要小题大做,这样有助于找准聚焦点,对某个具体问题作深入 研究,把道理说透彻。没有对于所讨论问题的深刻认识,没有 对于全局的把握,写大的题目容易限于空泛,大而无当,你说 得别人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你没有说。四、粗枝大叶粗枝大叶只是个比喻,古时用来形容汉代文章的粗犷大 气,与六朝文的华丽细腻相区别。粗枝大叶,当然绝不是说,写文章可以粗心大意,文章可 以有疏忽和漏洞;而是说,要注重大的轮廓和脉络。要先把文 章大的结构和布局搞清楚,把文章大的框架立住。就像一座房 子,四梁八柱立住了,才坚固牢靠。或像一个人

14、坐在一个很结 实的四条腿的大椅子上,就显得大气而稳当。文章有不同的风 格,不论是清峻还是通脱,是豪放还是婉约,框架都要立得稳 才能站得住。当然,这种框架构思,不一定形诸文字,也可以 只是个腹稿。框架定好了,才能够提纲挈领,观点和材料的组 织才会有中心,写起来才不致“节外生枝”。框架立不住,观 点和材料的取舍就会无所依据,就不会有逻辑和条理,甚至捡 了芝麻,丢了西瓜。纲举目张的说法,用在文章的写作上是合 适的。文章框架设计的过程,也是初步分析和理顺思路的过程。 文章主题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每个方面有哪些内容,按照内 在的逻辑关系,粗线条的摆布停当,文章大的轮廓和脉络也就 有了;什么地方是需要弥补

15、和加强的薄弱环节,也就大体清楚 了。最初确定的框架,只能是粗线条的,写作过程中修改补充 和局部改变是难免的,但事先的缜密思虑可以防止中途全盘推 倒重来。粗枝大叶,注重大的轮廓和脉络,不是不注意细节和交待 事实。该说明的事实还是要交待清楚,不要省那几个字。有的 文章,讲了一大篇道理,读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要以为 自己知道的读者都知道,中国人知道的外国人一定知道。用简 明的语言把事情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并不容易,有时候比发议论 还难,说得多又容易罗嗦。叙事是写文章的基本训练,中学生 作文都是从记叙文开始的。中国古代小说很注重交待事情和人 物的来龙去脉,三言两语,清清楚楚。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 可以

16、从古典小说借鉴简要交待事情经过的做法。有的大块文 章,开始头绪比较多,有的线索在讲述过程中莫名其妙的消失 了,像“三国演义”中的徐庶,其实这是可以用“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的叙事方法交待清楚的,只要细心,并不困难。五、标新立异文贵创新。“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 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绝句),创 新就是标新立异。随人脚后,人云亦云,不可能创新。谈判要有妥协,与人相处要寻求共同点,都是求同而存异。 与此相反,搞研究、写文章,要存同而求异,研究性的文章尤 其如此。如果讲一样的话,复印散发就可以了,何必再写。网 络上有各类文章的标准版本,满足官样文章的需要,一个程式, 八股腔调,套话连篇,不可能有新鲜创造。曹雪芹所批评的“千 部一腔,千人一面”,是文章大忌。古人说:“立身之道,与 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