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58774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膜相结构:指真核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础形成的所有结构,包括细胞膜(质膜)和细胞内的所有膜性细胞器。如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核被膜、过氧化酶体等。2、非膜相结构:指纤维状、颗粒状或管状的细胞器,如染色质(染色体)、核仁、核糖体、核骨架、核基质、细胞基质、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和中心体等。3、拟核:原核细胞内含有DNA区域,但由于没有被核膜包围,这个区域称为拟核。4、中膜体: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它是原核细胞质膜内陷折叠形成的,(其中有小泡和细管样结构,含有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类物质),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结构。5、胞质溶胶:即细胞质基质。细胞质中除可

2、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基质,或称为胞质溶胶。6、生物膜:现在人们把质膜和细胞内各种膜相结构的膜统称为生物膜。7、细胞表面:由细胞外被、细胞膜和胞质溶胶层三者构成,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外环境相互作用并产生各种复杂功能的部位。8、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已丧失某些独立性,而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进行生命活动,为达到各细胞的统一和促进细胞间所必需的相互联系,相邻细胞密切接触的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9、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它是由相邻上皮细胞之间的细胞膜形成的点状融合构成的一个封闭带。10、间隙连接:广泛存在于各

3、种动物组织细胞之间,通过两个连接子对接把相邻细胞连在一起,相邻细胞之间约有3nm的间隙,故间隙连接处可见七层结构(四暗夹三明)。11、锚定连接:是由一个细胞骨架系统成分与相邻细胞的骨架成分或细胞外基质相连接而成的。12、黏着带:常位于上皮细胞顶部紧密连接的下方,是由黏合连接形成的连续的带状结构,其特点是相邻质膜并不融合,而隔以1520nm的间隙,介于紧密连接与桥粒之间,所以黏着带又被称为中间连接。13、黏着斑:是细胞以点状接触的形式,借助于肌动蛋白与细胞外基质相邻。14、桥粒连接:分为点状桥粒和半桥粒两种。15、点状桥粒:也称桥粒,是细胞内中间纤维(也称中间丝)的锚定位点,它在细胞间形成纽扣式

4、结构将相邻细胞铆接在一起。16、半桥粒:是上皮细胞与基膜之间的连接装置,因其结构为桥粒的一半而得名。17、主动运输:细胞膜利用代谢能来驱动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称为主动运输。18、协同运输:载体蛋白利用膜两侧的离子浓度梯度的能量同时驱动两种物质运输的方式称为协同运输。19、膜泡运输:转运物质被包裹在膜脂双层围绕的囊泡中运输的运输形式称为膜泡运输。分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两种形式,都需要能量供应,故属于主动运输。20、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细胞摄入特定大分子的过程。特定大分子与聚集于细胞表面的受体互补结合,形成受体大分子复合物,该区域的细胞膜凹陷,形成有被小窝,有被小窝从质膜上脱落下来称为有被小泡

5、,进入细胞内。21、结构性分泌途径:一些分泌蛋白合成之后被迅速运到细胞膜,持续不断地排出,这种分泌过程称为结构性分泌途径。这种分泌途径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22、调节性分泌途径:有些特化的分泌细胞合成激素、神经递质、消化酶之后,暂时储存在分泌泡之内,只有在接受细胞外信号(如激素)的刺激时,分泌泡才与细胞膜融合,将内容物排出,这种分泌过程称为调节性分泌途径。23、细胞识别:细胞间相互的辨认和鉴别,以及对自己和异己物质分子认识的现象称为细胞识别。(包括受体与配体、抗原与抗体的识别等,具有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24、粗面内质网:表面粗糙,有核糖体附着的是粗面内质网,常由板层状排列的扁囊构成,腔内

6、含有均质的低或中等电子密度的蛋白样物质。25、光面内质网:表面光滑,没有核糖体附着的是光面内质网,常由分支小管或圆形小泡构成,小管直径50100nm,很少有扁囊。26、信号肽:在信号假说中认为,在新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有一段由15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疏水序列,称为信号肽。27、易位子:在信号假说中,位于内质网膜上的与新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有关的蛋白复合体,其本质是一种通道蛋白。28、分子伴侣: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内协助其他蛋白质多肽链进行正确折叠、组装、转运及降解的蛋白质分子。29、信号识别颗粒:在信号假说中,存在于胞质溶胶中,由6个多肽亚单位和1个RNA分子组成。SRP上有3个功能部位:翻译

7、暂停结构域、信号肽结合位点、SRP受体结合位点。30、顺面高尔基体:也称形成面、未成熟面或凸面,靠近内质网,为高尔基复合体顺面最外侧的扁平膜囊,是中间多孔而呈连续分支状的管网状结构,也是内质网芽生的膜性小泡融合的部位。31、反面高尔基体:也称为分泌面、成熟面或凹面,朝向质膜,是唯一高尔基复合体反面的最后1或2层结构,呈管网状,其中一部分与反面扁囊相邻,另一部分伸入反面的细胞质中,并有囊泡与之相连。反面高尔基网是膜性小泡出芽的部位。32、O-连接的糖基化:是指蛋白质的酪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侧链的羟基基团与寡糖共价结合,形成O-连接的寡糖糖蛋白。33、初级溶酶体:是一种刚刚从高尔基复合体分选包

8、装形成的含有溶酶体酶前体的运输小泡。34、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不同的作用底物结合后形成次级溶酶体。根据作用的底物的来源不同,次级溶酶体可分为异噬性溶酶体、自噬性溶酶体和残余小体等。35、异噬性溶酶体:如果溶酶体中被消耗的底物为来自细胞外的一些外源性物质,称为异噬性溶酶体。36、自噬性溶酶体:自噬性溶酶体的底物为细胞内的一些内源性物质,包括细胞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以及细胞的内含物,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脂类和糖原等。37、残余小体:溶酶体消化不了的残余物质积累在溶酶体中,形成残余小体。38、自溶作用:溶酶体的自溶作用是指溶酶体膜破裂,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中,结果引起细胞自身的溶解、细胞被释

9、放的酶所消化。39、膜流:膜流是指细胞的膜成分在质膜与内膜系统之间,以及在内膜系统各结构之间穿梭、转移、转换和重组的过程。40、内膜系统:内膜系统是真核细胞特有的膜性结构系统,包含了多个在结构、功能和起源发生上相互联系的膜性细胞器。41、线粒体嵴: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许多线粒体嵴,使内膜的表面积扩增。42、基本微粒:在线粒体内膜和嵴的基质面上附有许多带柄的圆球形颗粒,称为基本微粒。43、线粒体的半自主性:线粒体中含有DNA、RNA、DNA聚合酶、RNA聚合酶、t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进行DNA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的全套装备,表明线粒体是具有独自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功能的细胞器。由于构

10、成线粒体大部分蛋白质仍需要依赖细胞核基因编码,所以,线粒体具有半自主性。44、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膜表面的核糖体称为附着核糖体。45、游离核糖体: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称为游离核糖体。46、多聚核糖体: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多个核糖体单体被mRNA串联在一起,形成多聚核糖体。47、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主要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是指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蛋白质纤维网络系统。48、微丝:是普遍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的骨架网络纤维,其直径为57nm,在那些具有运动功能和不对称形态的细胞中尤为丰富、发达,基本成分是肌动蛋白。49、肌动蛋白:是构成微丝的基本才能股份,纯化的肌动蛋白单体为球形

11、肌动蛋白。50、胞质环流:植物细胞中胞质绕液泡环形缓慢流动的现象。动力来自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细胞质绕液泡的环形流动形式。)51、微管:是一种中空的圆柱状结构,是细胞骨架成分。与细胞支持和运动有关。有的微管参与组成细胞中的特定结构,如纺锤体、中心粒、纤毛、鞭毛和神经细胞的轴突等。52、微管结合蛋白:参与微管的组成,不同微管结构与功能可能取决于所含的微管结合蛋白的差异。微管结合蛋白调节微管的特异性,如使微管相互交联形成束状结构,或使微管与有关的细胞器相连。53、微管组织中心:在细胞中存在着一个与微管的组装与解聚相关的微管组织中心。54、鞭毛、纤毛:真核细胞的纤毛和鞭毛是伸出细胞表面的

12、特化结构,具有运动功能。比较长而数目少(只有12根)的称为鞭毛,短而数目多的称为纤毛。由基体、杆部和顶部组成。55、中心体:中心体是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的微管组织中心。56、中心粒:作为中心体核心结构的中心粒,其功能一般被认为与微管蛋白的合成及微管的聚合有关,并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同时,由于中心粒存在ATP酶,因而可能与细胞能量代谢相关联,为细胞运动和染色体移动提供能量。57、核被膜:又称核膜,是整个内膜系统的一部分。位于细胞核的最外侧,是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的界膜。包括外核膜、内核膜、核周间隙、核孔复合体和核纤层等结构。58、核孔复合体:所以真核细胞的核膜都分布着许多友内外两层核膜融合形成

13、的小孔,称为核孔。电镜下,核孔并非单纯的的孔洞,而是一个复杂且有规律的盘状结构体系,称为核孔复合体。59、核纤层:是细胞核内层核膜下高电子密度的纤维蛋白层,在细胞核内与核骨架相连,在细胞核外与中间纤维相连,构成贯穿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网架结构体系,整体观呈球形网络,切面观呈片层结构。60、核定位信号:引导蛋白质选择性地输入到细胞核内的信号称为核定位信号。61、染色质、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具有共同的组成成分,能被碱性染料染色。主要成分是DNA和组蛋白,另外还有非组蛋白及少量RNA。62、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由一个组蛋白核心和200bp左右的DNA构成。63、常染色质:是

14、间期细胞核中解旋的细纤维丝,结构松散,用碱性染料染色时不易着色,在电镜下呈浅亮区。64、异染色质:指间期核内结构紧密、呈凝集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很深的团块状结构,常包装成2030nm的纤维丝,多分布于核的边缘,也有一部分异染色质与核仁结合,参与构成核仁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端粒或染色体臂的常染色质之间。65、着丝粒:位于主缢痕中心,由高度重复的异染色质组成,是中期染色单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66、动粒:又称着丝点,是主缢痕外侧表层的特殊结构。67、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端粒粘连与核膜或核孔,使染色体在核内定位分布。68、核骨架:狭义的核骨

15、架指细胞核内除去核膜、核纤层、染色质和核仁后的核基质,广义的核骨架包括核纤层、核孔复合体、残存的核仁(即核仁骨架)和核基质,核骨架与细胞质中的中间纤维共同构成一个网络系统,贯穿于核质之间,对细胞形态起支架作用,而且在细胞生长、分化、分裂、细胞的信息传递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69、核仁相随染色质:在核仁周围有异染色质包围,称为核仁周围染色质,有的染色质伸入到和人内部,称为核仁内染色质。核仁周围染色质和核仁内染色质统称为核仁相随染色质。70、核仁组织区:rDNA是一种串联重复排列的DNA序列,能告诉转录rRNA,故将rRN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区域称为核仁组织区。71、细胞周期:是细胞增殖周期的简称,

16、指细胞从分裂结束后开始生长,到再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全过程。72、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细胞在进行无丝分裂时,细胞核拉长,从中间分开,随后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73、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是真核细胞数目增加的一种最主要的增殖方式。一个细胞要进行分裂,必须经过两个明显的连续过程:首先,经复制后的染色体必须移向细胞相对的两极;其次,细胞质必须按一定方式分裂,这样既保证每个子细胞不仅接受一套染色体,而且还接受包含必需细胞质成分和细胞器。74、暂不增殖细胞:为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不进行增殖,但在适当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也称为G0期细胞。75、G1期:是指从子细胞形成到DNA开始复制之前的时期。这一时期物质代谢活跃,进行RNA和蛋白合成,细胞体积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