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农业结构调整情况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58756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农业结构调整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年农业结构调整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年农业结构调整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年农业结构调整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年农业结构调整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农业结构调整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农业结构调整情况(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年农业结构调整情况汇报 甘肃农业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的思路与对策 李丽莉 (甘肃经济研究院甘肃兰州707) 摘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城乡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新时期、新的经济环境下赋予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目前我省农业结构现状以及前几轮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的成果和遗留问题的分析,提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甘肃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对策;X省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科技、环境在内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农村三次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五业的结构、种植业以及林牧副渔内部结构、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内部结构、作物品种结构等

2、五个层次的调整。农业结构(区域)合理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也是自然经济向集约化经营和高度商品化农业转变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范围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省的农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成就。虽然前几轮调整也留下不少问题,但经过调整,我省农业在农产品存量和质量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尤其农产品存量增加为甘肃解决粮食问题作出很大贡献,而且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逐步改善。当前,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入世”已取得成功的经济形势下,我省农业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必须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 X省地

3、域狭长,按经济区域划分为五个主要的经济区域。河西(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金昌)、陇中(兰州、白银、定西)、陇东(平凉、庆阳)以及陇南(天水、陇南)和民族经济区(甘南、临夏)。各经济区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水平各有千秋,层次不齐。总体上除河西经济区(除武威)外,全省大部分地区农业结构尚处于不合理或极不合理阶段。结构性问题在陇中、陇南以及民族经济区表现得较为突出。本文根据目前农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和说明我省今后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重点对策。 1甘肃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的成就 1.1农村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结构的一个子系统,这一层次的合理调整,对整个农业结构的

4、调整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农村各产业之间有一个内在的演变规律,在第三产业占居第一,而第 二、第一产业分别位居第 二、第三的阶段为合理的农村产业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地通过加大农村第二产业的规模,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使我省部分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趋于二产位居第 一、而三产和一产位居第 二、第一的趋于合理化阶段。目前,处于这一阶段主要是河西经济区,其中XX县区最具有优势。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调减粮食种植面积27万亩,着力培育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奶牛养殖、优质饲料和粮经作物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共建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49户,年加工储藏能力达到5.7万吨,转移了大量的

5、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 二、三产业的比重,使农村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 1.2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基地逐年壮大 我省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地势、海拔、降雨量、光热等各不相同。在这样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里,要普遍发展某一产业或少数产业,显然是与天时、地利相违背的。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资源,各地只有对本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生产出具有当地资源特色的优质产品,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我省的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 米、马铃薯、油料、果蔬和棉花等。畜产品有猪、羊、马、鸡等。主要从面积和产量上讲, 我省的马铃薯和甜菜在全国居第四位,占有较大份额。在河西和沿黄灌区,建立了优质专

6、用 料粮、棉、油、糖、菜基地;陇中、陇东等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优质小杂粮(谷子、豆类)、 专用马铃薯、名优果品和花卉、蔬菜、药材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主要畜产品马、 骆驼、骡的饲量均在全国的前十位。甘肃高山细毛羊以及山丹马等品种在省内外享有声誉, 成为我省农畜产品的优质品牌和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 3以扶贫开发和黄土高原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的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到02X年,甘肃的“四七”扶贫功坚计划均如期完成。贫困地区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农业 生产的基本条件进一步改善,并引用一批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到20X年底,重大科技成 果转化项目已实施65项,初步形成了第二代日光节能温室及蔬菜

7、产业、优质马铃薯脱毒微 型种薯产业,干旱地区节水灌溉系统以及装备产业。如河西连片的日光温室使河西经济区不 仅发展成为我国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而且还是全国第二大制种基地,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与 地方财源的后劲力量。我省黄土高原农业综合开发起点高,重视合理开发,加大了造林、修 梯田的力度,有效灌溉面积逐年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设施基础。 2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2.甘肃目前农业结构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结构先后进行了几轮大的调整。改革之初以及0年代和9年代 前期都是在农产品短缺时期,其主要目标是扩大农产品的供给量、解决总量不足的问题。0 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长时间、大范

8、围的相对过剩,在此条件下,要实现农业 增效、农民增收,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是关键。20年来我省部分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一 个由浅入深、由高到低、不断优化的发展演变过程,带动了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升级,促 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从总体来看,我省大部分地区农业结构仍是在满足数量的前提 下的小范围调整,农业在dp的比重偏大,其中陇中、陇东等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占到了0 以上,而农林牧副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调整更是举步艰难。目前农村经济还远没有摆脱以农 业为主,而农业又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基本生产格局,农业结构远未达 到合理化阶段。目前国家已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已加入wto,甘肃和全国

9、一样,农业 生产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的发展由受自然风险约束变为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约束,由于农业资源的 破坏与紧缺,农业发展不再以牺牲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此, 甘肃农业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和专用化的新要求,实现农 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农业结构的调整显得既重要又迫切,甚至到了不调不发展,只有 调才能谈发展的地步。 2.2X省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问题 2.1省内大部分地区大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自给自足的农户经营难以形成一定规模的农 业经济。除河西经济区外,省内大

10、部分地区由于以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种植为主,农业结构的 调整只能徘徊在大农业内部进行调整,尤其牧业和渔业的发展以牺牲林业为代价。同时占主 导地位的“小而全”的农户生产仍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技术上、且以简陋的农用工具为手段; 以粮食种植为中心,以传统养殖业和微弱的家庭手工业为补充,严重阻碍着农业结构调整的 步伐。 2.2.2农产品质量差,科技含量低,适销不对路。 在农产品供给相对充足的条件下,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说到底是质量、特色、品牌的竞 争。目前我省虽然多数农产品总量过剩,但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这说明结构 调整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潜力很大。总体上,我省农产品的品质矛盾还很突出,表现在名 优产

11、品少,大路产品多;平路产品多,畅销产品少,这是当前农产品“卖难”的症结所在。 历年来,我省调整产业结构的总体思路是“减少低产作物,增加高产作物;压粮食作物,增 经济作物”。但由于农产品质量差以及科技含量低等缘故,年年搞调整,年年收效不大。可 见要解决目前“卖难”等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 2.23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我省农业发展不可逾越的屏障。 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农业结构调整中反映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不仅自然供给是人类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资源,自然本身也是人类生活 必不可少的要素。由于历史、自然、经济、文化等原因,我省自然环境

12、破坏严重,农业生态 环境不断恶化。在诸多环境问题中,水土流失成为我省农业生态面临的核心问题。水土流失 面积达22.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2%,每年流失土壤达5.亿吨。集中体现在 土地退化,即水蚀导致土壤养分流失、风蚀沙化使得农用耕地逐年减少、森林和草场的破坏 更加加剧环境的严重恶化。近年来,我省多风的气候条件常使风蚀成灾,形成严重的沙尘暴, 其中河西走廊的沙尘暴次数由60年代的平均每年7次增加到9年代后期的年均23次,而 且强度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严重。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经济快速发展 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区域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 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3思路与对策 3.1围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农业建设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利用系 统工程方法,优化生物种群结构和农业技术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出,农村经济的高效 益,环境优美,资源持续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它强调农业生产既要改善生态环境又要 增加农业效益的“双赢”结果。从我省生态环境脆弱且农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的实际出 发,我省的生态农业建设可采取以下措施。 31.因地制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控制水土流失。 目前,XX省植被覆盖率不足23,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因此科学 合理地安排退耕

14、还林还草,是关系到能否实现恢复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甘 肃南部高寒阴湿地区,中部干旱地区,河西荒漠化地带,生态环境最为恶劣,是实施退耕还 林还草的重点区域。根据自然规律,在河西地区、沿黄灌区、沿沙漠一线及纵深地带,由于 降雨量小,蒸发量大,要求充分利用河水和地下水,优先还草固土养水,再在草地上种灌木, 然后根据需要发展乔木;在降雨量400毫米以下的地区,应选择种植多年生牧草为主;在降 雨量40毫米以上的地区选择经济林木。其中多年生牧草在我省大部分地区适种植,它不仅 能通过根系固氮,增加土壤养分,而且对水土流失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国内外市场对 草产品的需求明显,所以在我省发展草产业有很大的潜力。 31.2从实际出发,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水资源短缺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环境制约因子。所以,管好、用好、合 理开发水资源是取得我省水资源高效利用和良好生态效益的有力措施。在不同地区,要发展 不同类型灌区节水灌溉模式。在河西地区的黑河流域与石羊河流域气候条件比较好的地区, 可发展大田灌溉小渠化、井灌农田管道化、高效农业微灌化。同时对输配水系统要优化设计, 尽可能作到井、泉、河输配系统的高度统一;在农陇中、陇东等干旱半干旱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