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的编写及教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58740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的编写及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的编写及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的编写及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的编写及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的编写及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的编写及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的编写及教学高林生一、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识字写字教学的总要求是“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围绕着这一总目标,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提U了如下要求:1.喜欢学习汉字,在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能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二、识

2、字、写字部分的编写体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以下简称“标准本”)的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部分的编排,共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与汉语拼音穿插安排的“认一认”;第二种形式是以韵文或押韵合辙的词串形式集中安排的“识字”;第三种是随课文安排的识字、写字的内容。本册教材安排“认一认”5课,采用了四言韵语的形式编写而成,如“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石田土”集中的“识字”安排两组,每组3课,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韵文识字,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另一种是以词串形式安排的识字,如“太阳闹钟小鸟/穿衣下床起早/刷牙洗脸早餐/上学升旗做操。”随课文出现生字是本册识字、写

3、字教材的主要方式。这种形式共出现生字186个,其中只识不写的字共61个。三、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一)关于“认一认”的编写与教学建议大家知道,孩子步入小学是他成长过程中的新起点。初次接触到语文课本,他们会由衷地产生一种新鲜感,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学习渴望。大量的观察和调查表明:在儿童的学前生活中,他们总能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地接触或认识一部分汉字。也正是因为孩子们已经具有了识字的“前期经验”,所以,对他们来说,学习汉字与学习汉语拼音相比,会因为拥有一定的“前期经验”而对学习更多的汉字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本册教材正是顺应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相机穿插安排了识记一部分常用

4、汉字的内容。这样做,既可以比较好地满足乙童对识字的心理饥渴,又能使他们继续保持学习与识记汉字的热情。循序渐进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因此让小学生尽早掌握那些最基本的常用字,无论是对今后的识字、写字,甚至是理解字义和翻检字(词)典都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教材之所以采取提前与相对集中的方式,也正是为了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拥有对韵文、韵语善于记忆的特性。因此,课本将这部分生字依照押韵合辙的格局,编成了四字韵语。由于这些韵语琅琅上口,便于诵读,故能将枯燥无味的“识字”变得简单易行、生动有趣。“标准本”(一年级上册)中的“认认”是这样编排的:每一课中的每一个字分三部

5、分展现:最上面是一幅这个字所指称的实物图,然后是标示该字读音韵音节,最后是与这幅图与音节相对应的汉字。这样的编排体例拥有三大优势:第一、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孩子们揭示了符号(即文字)与对应实物间的内在联系;第二、它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前期经验”,为学习较为抽象的文字符号铺平了道路。学生只要能将图画与文字挂起钩来,凭借日常生活对这些事物的先期认识,轻而易举地读出这个字的读音,把握它的意思;第三、将声音、图像、语义、符号巧妙地整合为一体。这种精心的策划与安排正与儿童大脑语言中枢在神经、生理、信息处理过程中那种整合功能和规律保持了高度的和谐与一致,所以不但能为学生们主动学习汉字,从而做到“

6、无师自通”提供了可能,而且也为锻炼、发展学生整合多种信息的能力拓展了空间。基于教材的以上编写意图,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四言韵语”押韵合辙的特点,通过多次反复而有趣的诵读去整体把握。诵读可以采用击节而诵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演练中,完成把握整体认读这些韵语的任务。不要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2充分利用教材优势,通过暗示或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实物图画和音节、文字之间的联系,利用他们已有的认知实物的“前期经验”启发学生自主识字,万不可强行灌输。3充分利用课本141页所提供的“生字表(1)”,通过对该表的综合诵读练习,把前面分散认读的汉字进行整合,以强化复习和巩固的效果。4

7、对这部分生字的识记,只要求从整体上认读,而不进行字形、字义的分析,更不要布置写字的练习,以减轻学习负担,保护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二)关于“集中识字”的编写和教学建议让小学生通过对韵文或韵语的诵读去识字,是我们的先人几千年来从事启蒙阶段的识字教学所取和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是古人运用这一成功经验而编写的启蒙识字教材。“标准本”一年级上册在充分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编写了这种类型的识字。其编写意图可归纳成以下几点:第一,将原本孤立的汉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每一个字的意思是可以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潜

8、移默化地让学生将文字符号的“能指”意义与其在具体该境中“所指”意义结合起来进行立体地感悟。如“一去二三里”中的“一”、“二”、“三”,原本是指具体的数,但在这里,它们已经获得了新的意义。这对学生真正掌握语文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接受民族文化的陶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第二,除“识字I”外,其余5课,皆是围绕着某个中心,以词串形式编制而成的。之所以如此设计,旨在建构一个有中心,且以词与词之间留有间歇,可以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想象进行补充和扩展的“模块”。如识字6:喷泉雕塑音乐厅花坛苹坪林阴道大厦电梯停车场轿车地铁立交桥这组识字,其实就是一组以“现代化大城市”为中心的词语串,其每一横行

9、又是以“文化设施”、“城市绿化”、“城市建筑”、“交通设施”为归类标准组合而成的“类”概念。这样一来,通篇就成了在“现代化大城市”这一大概念统辖下、由若干类概念整合而成的“模块”了。运用这种形式来识字,不但可以十分便捷地让学生掌握那些需要他们识记的汉字,而且能够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做好必要的储备。可以预期,当学生凭借着反复诵读将原本貌似独立、实际具有相似关系的词语整合成一体,并存贮于脑海时,他们便拥有了以下的可能:若再碰到“现代化大城市”这个概念时,他们的头脑中就会蓦然浮现诸如喷泉、雕塑、音乐厅、花坛、草坪、林阴道之类的实物图象;若需要描述一下“现代化大城市”时,他们也就会通过对以上具像的勾画去

10、再现“城市”的风貌。这类课文既与“认一认”有较多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可继续延用教学“认一认”中重视整体诵读,注意文字与实物图像挂钩的方法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在诵读时,要提醒学生特别重视词语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比如识字6这串词语,实际已经演化成了一首描述“现代化大城市”的七言诗了,而词语间的停顿已成了有形的“诗部”,故把握对这一词串的诵读本领,就可为如何诵读诗歌奠定一定的基础。另外,在诵读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学习习惯的落实,提醒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去想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把表面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以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存贮起可供

11、日后解决问题时,能够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的相似模块。2从识字1起,学生开始了书写汉字,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继续提醒学生认真领会与把握正确执笔的基本要领;另一方面要用好课文后专门设计的“认识常见的基本笔画”和“描红”字帖,指导学生认真“读帖”,提醒学生掌握常见基本笔画的名称,基本笔顺规则,以及如何描红、如何临帖的操作程序和要领。(三)关于“随课文识字”的编写和教学建议面广量大的“随课文识字”是识字教学中的“重头戏”。我们知道: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因此不将一个个字(词)置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去辨析其意义,就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识字,也不可能使之成为用于书面

12、交际的重要工具。根据这一类型的编写原理,教学中要注意:1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包括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已经认识了的汉字,以及通过文字与日常生活中存在于学生身边可以挂钩事物的已有认知,坚持“先学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的和相对薄弱的”原则,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2教学中,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也就是说,对字义和用法的领悟要充分考虑具体的语言环境。对大多数字(词)义的诠释,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多数情况下只求“意会”,而不求“确解”,不搞“定义”地转告和强行的机械记忆。3在处理“识字”、“读书”、“写字”三者关系时,要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

13、”的原则。所谓“寓识于读”,也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课文注有汉语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过程中认识生字,不搞脱离课文的、孤立地识字教学;“以识促读”则要求我们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的成果去促进课文的诵读;“识写结合”的意思是说,要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的成果。4继续坚持用好每篇课文后面专门设计的“认识常见的基本笔画”、“认识偏旁部首”和“描红”字帖,让学生掌握常见基本笔画的名称、偏旁部首和笔顺。要通过描红、临帖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并在“读帖”、“描红”、“仿影”和“临帖”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总之,在进行这部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既动“口”,又动“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