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认识──《雨林的毁灭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4587393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认识──《雨林的毁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认识──《雨林的毁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认识──《雨林的毁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认识──《雨林的毁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认识──《雨林的毁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认识──《雨林的毁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认识──《雨林的毁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理论与认识?雨林的消灭摘要: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正成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雨林的消灭世界性灾难?课例的理论,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讨论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认识。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整合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才能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开展趋势,国家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整体推进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施行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是广阔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语

2、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交融到初中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才能,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新的师生关系定位,课堂与课外之间的新型关系等产生宏大的影响。本文以八年级语文?雨林的消灭世界性灾难?的教学理论为例,结合网络化教学理论和传统课堂教学体验,就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作粗浅的讨论。一、利用网络拓宽信息渠道,丰富教学资料来源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学中的教材不再是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它可以是多样化、个体化、更新更快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超文本。通过信息网络,可以使

3、教学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现象等现实生活中学生积累不多的、比拟贫乏的都可生动地、详细地、直观地再现出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想、推理提供帮助,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来、丰富起来。我在设计?雨林的消灭世界性灾难?的教学时,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作为资料库平台的功能。课堂上,在学生理解雨林的消灭将给人类带来世界性灾难后,要求他们写环保建议书和绘制环保宣传漫画。教材所提供的文字资料是有限的,而学生本身关于环保的知识经历也非常有限。为了打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提供了一些有关环保网站,如中华环保互联网、绿色家园.n、绿色中华、人民网环保频道en

4、v.peple.n、国家环保总局.zhb.gv.n等等,引导学生上网查询;还让他们阅读学校自行设计的?保护环境,珍惜生命?虚拟网站。?保护环境,珍惜生命?融科学性、人文性于一体,它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同时又对课文内容进展了充分的拓展。学生能从中找到所需的素材来进展充满个性的创作。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料丰富起来。二、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环境,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功能,使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积极参与,获得充分的感知信息,激活思维、想象,引导分析、抽象、综合,促使理解、内化、转化,产生意义建构,从而促进了学生认知才能和创新才能的开展,认知方式大大改善

5、。利用信息网络,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开展教学。多媒体网络具有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动画以及视频图像等进展实时处理,变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的功能。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兴趣性是其它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以教学?雨林的消灭世界性灾难?为例,学惹事先对热带雨林的理解非常有限。教学中,老师利用局域网优势,引导学生通过资源共享,在本地电脑中调用了大量环境优美、特产丰富的热带雨林多媒体资料,学生的好奇心、想像力被迅速激发,产生了浓重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激发,催发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他们迫切地想去探究、去发现雨林的奥秘。在讲述雨林的消灭给人类带来世界性的灾难时,那么让学生

6、细细观看洪水泛滥、风暴侵袭、疫病流行的等灾难场面这些触声、光、色、形于一体的情景,把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了一幅幅形象而又动感的画面。这些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文字语言的理解,使得他们能更为投入地参与学习。通过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创作电子作品,促进学生认知才能和创新才能的开展。以八年级语文?雨林的消灭世界性灾难?拓展局部教学为例,我们引导学生都将所搜集的信息制成演示文稿,可以是简单的如一句话、一个页面,也可以是复杂的如内容丰富、有多链接,然后组织信息技能强的同学制作?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网站。根据演示文稿与学生网站提供的信息,同学们创作公益广告、环保漫画、环保建议

7、书等;每篇作品也均制成简单的小报在网上“发表。这些电子作品的制作既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又完成了语文学习分析、抽象、综合,理解、内化、转化的任务。利用虚拟现实构建模拟环境,也是改善学生认知方式的重要途径。在进展?雨林的消灭世界性灾难?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们针对学生易受声音、图像所给予的感官刺激这一心理特点,从多角度挖掘他们的潜能及兴趣,以到达“自我激活的效果。整堂课应用信息技术,把雨林被毁影片和雨林被毁造成的灾难图片组合成触目惊心、令人震惊的虚拟世界,不断唤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不仅如此,课件中还设计了不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不断递进,使学

8、生真正认识了雨林的重要性,从而深化感悟课文重点句“假如将雨林完全消灭,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的含义。三、运用网络改善师生交流环境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其它任何教学媒体的最显着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应信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营造协作式学习气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的宏大作用。利用网络教室内联网的优势,通过资源共享互相调用来到达师生、生生互相交流的目的。例如:在?雨林的消灭世界性灾难?拓展局部教学时,要求学生写有关环境保护的短文,学生完成的习作发布在网络上,老师引导学生读同学的文章,帮着同学把有问题的地方修

9、改正来。修改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加以区别,以引起作者注意。老师再利用多媒体的转换手段将其中一些典型文章提供应学生,让大家看同一篇文章,面对同一个问题,师生共同参与评议、修改,共同鉴赏佳作。经过示范性评改后的自我完善,老师又可以引导学生调用伙伴的作品进展欣赏、评价;接着,老师指定学生独立表述评改意见,同时进展又一次转播。网络的即时交流优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了作文程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交流的另一种方式是利用电子公告板,即QQ方式。以教学?雨林的消灭世界性灾难?为例,在教学过程根本完毕时,老师请学生出出主意,想想方法,怎样才能更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学生思维活

10、泼,交流欲望强烈,人人想表达。传统课堂教学根本无法开展大面积交流,而QQ的应用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了亮出自己观点的时机。此外,还可以应用论坛进展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如?雨林的消灭世界性灾难?这一课教学完成后,我组织学生在校园网的论坛上,就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进展讨论、并发起投票。这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更为开放的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独立考虑精神。四、通过网络平台施行个别化教学运用网络环境构建的平台,对于施行个别化教学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传统教学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学生可以根据其自身的兴趣特点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其自身的才能程度自定学习速度,从而使学生进展个性化的学习,实现有差异的开展。

11、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充分的表达,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才能的培养。例如教学?雨林的消灭世界性灾难?一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学生面对电子课本,可以戴上耳机,边看图、边听录音阅读课文;单击某个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通过“小助手的提示来解决问题;单击有关热带雨林的网站,利用网上资源理解雨林的重要性,结合课文查看雨林被破坏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灾难;通过课件及时获取反应和帮助信息;还可以随时通过局域网控制系统进展提问和发言,与师生进展交流总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中,学生不必按某个固定的顺序来学习,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自主安排学习的速度、顺序和难易程度。另外,由

12、于学生的学习进程是自己确定的,练习层次也是自己选择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没有一丝一毫的心理负担,内心充满了自信。在学习中,他们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倡导和探究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抢占这一“制高点,让网络更好地为教育效劳,让我们的教育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将来。参考文献: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开展,在中心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2张家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教育研究,2001年10月3李文光,?杨开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中国电化教育,20014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