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586929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渭南高新区实施新材料产业倍增计划情况调研报告一、总体情况2013 年以来,在市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渭南高新区 以 3D 打印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 要表现在:(一)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目前,渭南 3D 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先后引进孵化企业131 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27 家,高新技术企业 7 家, 规模以上企业 4 家,瞪羚企业 2 家,授权专利 600 多项 (发明专利 43 项)。2020 年新增企业 35 家,园区实现产 值达 4 亿元,同比增长 50%。2021 新建重点项目 6 个,分 别为:总投资 3.92 亿元中国钢研集团热等静压西北分中心 项目;总投资 1.5

2、亿元的益信伟创军民融合热交换项目, 总投资 4000 万元的铂力特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化项目;总投 资 2200 万元的非凡士 3D 打印智能云工厂项目;总投资 2000 万元的普力通大型机器人先进复合辅丝 3D 打印项目; 总投资 1500万元的领智三维测量先进装备制造项目。(二)载体平台建设加快 在产业承载能力方面,渭南 3D 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累计 投资 10 亿元,建成一期 2.3 万平方米 3D 打印科技企业孵 化器、 6 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2 万平方米生活配套;二期4.8 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正在建设三期 10 万平方米渭南高 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区,今年五月底全部建成投用, 可容纳企

3、业 80 户以上。在研发平台方面,园区目前已建成 投用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渭南中心)、陕西增材 制造协同创新研究院、中国钢研 3D 打印金属粉末工程中心 国家 3D 打印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机械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渭南 3D 打印分室等一批中省研发机构和公共平台。园区也 相继获批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材料高 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型 制造示范平台等国家级平台和基地。(三)要素保障逐步改善 人才保障方面,先后引进西安交大卢秉恒院士、中国 钢研院干勇院士、西工大黄卫东教授等 15 个研发团队,柔 性引进 43 位行业专家,72 位新材料专家,170 多位

4、硕士以 上高层次专业人在园区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 术支撑。政策保障方面,渭南市出台关于支持高新区打 造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实施意见,园区出 台关于支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方位支 持企业创新发展。资金保障方面,设立 3D 打印创投基金, 累计为企业争取银行融资贷款 6.7亿元。二、存在问题当前,渭南高新区 3D 打印产业培育基地仍处于培育阶 段,与全市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和先进地区相比有 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规划不够完善,政策措施滞后。截止目前,我 市还没有出台3D打印产业总体规划和分行业应用规划,没 有明确的发展重点和推进 3D 打印产业发展的具体措

5、施。由 于没有规划引领,全市对发展 3D 打印产业认识高低和重视 程度不统一。另外我市尚未继续出台后续鼓励发展 3D 打印 产业的招商引资配套性具体优惠政策,目前的招商引资政 策和其它地市政策对比中处于劣势,难以吸引更多更好的 项目落户。(二)产业配套不足,产业链条较短。渭南3D打印产 业园区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但总体产业配套项目 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整体产业关联度较低,产业链 较短,企业大部分以研发为主,且企业之间未形成相互配 套发展的产业发展梯队,无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对 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弱。(三)创新能力不强、专业人才短缺。 一是研发投入 不足,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

6、的创新体系建设还不够 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抵御外部能力较弱。 二是各类人才紧缺。因受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 人才政策导向不优、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经费不足、用 人机制不活等人才软硬条件因素制约,对人才吸引力不足, 人才稳定性较差。园区企业普遍存在高端人才难引进,专 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尤其是职业技能水平高的一 线工人严重匮乏,“招工难、留人难”仍是园区企业面临 的难题。(四)企业融资困难、保障条件不足。一是企业融资 难。3D打印产业投资风险大,回收期较长,银行惜贷,民 间资本直接融资热情不高,融资渠道单一等因素不同程度 制约整体产业的发展。二是要素保障不充分,主要变现在

7、 园区基础配套不完善,园区至今仍存在供水、供电、员工 宿舍不足、“三废”排放等问题。(五)产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尚未形成。渭南3D打 印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绝大多数属小微企业,规模较大的 领军企业数量少,对经济带动能力有限。三、实现50亿产值目标对策 为加快实施新材料产业倍增计划,确保高新区新材料 产业扎实发展,重点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等 关键环节,出台优惠政策,破解资金瓶颈,加大招商力度, 营造保障环境。(一)加快关键性项目推进。 一是加快中国钢研集团 热等静压西北分中心项目、益信伟创军民融合热交换项目, 铂力特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化项目、非凡士 3D打印智能云工 厂项目、普力通大型机器

8、人先进复合辅丝3D打印项目、领 智三维测量先进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日达产, 发挥其重大效益。二是加大渭南高新区成果转化示范园区 招商引资力度,紧紧抓住前期对接的 15个意向进驻项目, 保障项目尽快落地。通过不断加强特色专业园区建设,吸 引上下游企业投资,完善、拉长产业链,带动全区新材料 产业的发展。(二)强化产业规划引导。 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对园区企业的宏 观统筹和科学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 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要立足现有基础、资源优势和区 域条件,积极主动对接国家、省3D打印产业发展规划,按 照重点加快3D打印设备、材料

9、、工艺、产品等四个集聚化 发展的产业定位,高标准的制定渭南3D打印产业总体规划、 重点产业实施计划。二是系统布局产业集群。加强资源整 合,提高资源开发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 展。科学规划好渭南3D打印产业园区,加强分类指导,引 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相对集聚,加快形成一批创新 能力强、产业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三)强化龙头企业发展。一是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 量高、产业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坚定不移的 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建立园区重大项目库,坚持以项目支 撑产业,以投入壮大实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 进3D打印产业规模化发展。在引进项目的过程中,坚持 “一企一策

10、”模式,对投资主体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 要给予充分的政策倾斜。二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按照拥 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标准和 条件,努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使之成为渭南3D打印产业 发展的支柱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是 加快传统产业与3D打印产业的深度融合,重点围绕实施3D 打印产业化示范应用,加快3D打印与传统产业结合,实施 “3D打印+航空”、“3D打印+汽车”、“3D打印+医疗”、 “3D打印+铸造”、“3D打印+教育”等一系列3D打印+产业 模式,借助3D打印技术优势,解决传统产业技术难点、痛 点,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整体优化升级,不断提 高园区企

11、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四)强化创新能力建设。 一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将高新技术企业和规上企业培育 工作落到实处,按照协调一批申报、兑现一批奖励的要求, 激发企业申报动力;发挥考核导向作用,提高高新技术企 业和规上企业在工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权重,让高新技术企 业和规上企业获得比较优势,多措并举推动园区企业上规 模、上台阶。二是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建立和完善以 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 系。一方面要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 搭建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产业合作平 台

12、建设,引导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组成产业联盟 和行业协会,加强孵化体系建设,依托陕西省科技资源优 势,引进产业人才为现有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整合 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努力提升渭南3D打印产业的竞争力 和影响力;积极争取承办全国有影响力的展会、论坛,加 强产业间的交流合作,提升渭南3D打印产业的整体形象。 三是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做法,进 一步完善人才发展环境,落实人才政策实施细则,对手中 有项目的高科技人才,政府给予其相应的配套资金,以此 为高端人才扎根渭南、服务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 瞄准3D打印产业需求,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引导我市职业 技术教育学院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合作,在专业设置、技术 培训等方面与本地企业对接,为3D打印产业提供技工型人 才。(五)强化产业扶持力度。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议 成立由市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3D打印产业发展领导小 组,聘请知名专家、学者,设立市级3D打印产业发展专家 咨询委员会,定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就3D打印产业发展 方向、重点、对策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学 习借鉴外地的一些成功做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财税、 信贷融资、招商引资等给予全方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