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586747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21 世纪对人的要求不仅仅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和模仿学习; 而更重要的是 学会学习,能在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独立思考,得 出自己的见解。这些基本素质需要在青少年时代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一点一 滴进行培养和积累。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 知工具。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措施中,信息技术课程被列入必修 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 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 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 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 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 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 响。”对于教师来说,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 务于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 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培养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 育,在中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认识课程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计算机课,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教学目标来 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则 是:通过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具备

3、信息素养,即具备获取信息、分析鉴别 信息、传输处理信息及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并且逐步将这些能力内化为 自身的行为习惯。从主要内容来看,过去的计算机课的教学内容局限于理 论知识和操作相关软件,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科学知识、信 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及信息技术及其它课程有机整合等。从 教学方法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讲练相结合,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 学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及自主性学习。显而易见,计算机课程 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唯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 技术课程则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并且是学习的工具之 一,强调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信息工具和

4、利用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 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发展。据此,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若仅仅是停留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 机及网络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上,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解决 问题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 , 那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养教育, 其结果将会是培养出来的人有可能成为计算机的奴隶。我们应该改变教学 模式,其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应 大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及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学 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及利用,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能 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有较强的社会责 任感,养

5、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 的信息社会的建设人才。二、信息技术及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中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及其它信息技术解决 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意识。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让学 生发现除了玩游戏外,计算机还能帮你做很多有趣有益的事情,比如,利 用计算机画画、写作文、制作演示文稿、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资料等;除 了上网聊天,还会发现因特网能帮助我们快速查阅各种有用的资料,电子 邮件将使你方便快捷地及远方的朋友互通信息,你甚至可以制作属于自己 的网站;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 发挥最

6、大效益。在 21 世纪高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 术及中小学各学科 诸如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艺术(音乐、 美术)等 知识共同构成了中小学课程的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将信 息技术及课程整合,就是以其它学科的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 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利用信息技术 培养青少年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决不是一门信息技术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各学科教师 都要创设条件,积极倡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机会 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进而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及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教

7、师把以计算机和网络及多 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的教学工具,强调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不在于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软件,如何将计算机及网络等现 代信息技术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整合到教学过程中去,让 学生用掌握的信息技术帮助他们学习数学、语文、自然、英语、物理、化 学及生物和其它科学文化知识,并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及学科课程整合开发 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既高效优质地完成课程教学 任务,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的各学科教师应将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的理念及意图整合到 各学科课程知识里。比如语文课可用多媒体计算机学习写字及组词,用计 算机写作文和修

8、改作文、 用网络搜集作文素材、 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作文、 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教学;在艺术课中用多媒体技术学习绘画、用 多媒体技术作曲、播放乐曲;在物理、化学、生物课中演示仿真实验、通 过虚拟实验室作有危险性的教学实验。三、创设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时代的学习,应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一种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学习,一种建立于网络之上的学习。以网络为 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必然的选 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互联网对中学生学 习方式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为开展自主参及、自主体验和自主发

9、展 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案例1:在讲述PPT中插入flash时,在教学设计时我有意设计了一 段情境话语:大家想不想在 PPT中播放flash影片,使你的幻灯片放映更 丰富、更炫点,但是老师不告诉你们方法,由你们自己上网解决。同学们 一听PPT中还可以播放flash影片,觉得很兴奋,情绪一下子高涨,纷纷 上网冲浪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在大家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探讨下找 到了在演示文稿中插入 flash 动画的三种方法: 即“控件工具箱”法、 “插 入对象”法、超级链接法,并尝试成功,这堂课使同学们体会了成功的快 乐,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意识。案例 2:在介绍网络资源时

10、,我又给同学们提了个问题:网上可提供学习、 欣赏歌曲的 flash 作品很多,有没有同学想过把网页上的好听的好看的 flash 下载下来带回家继续欣赏, 如何下载呢?有的同学马上就说: 是啊, 网上有的 flash 做得很漂亮,早就想把它下载下来了。经我一启发,大家 立刻上网查询,终于找到收集网页中 Flash 有五法:“目标另存为”法、 “查看源文件”法、“搜索临时文件夹”法、“使用软件”法、“使用第 三方浏览器自带工具”法,并尝试了其中三种方法,成功下载了网页中的 Flash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整体的思想、横向的思维来进行创造性学习, 培养了他们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再次培养了他们自

11、主学习解决实 际问题的信息意识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想要把信息技术学科的所 有知识方面都详细地教授给学生 , 是根本不可能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学 科的学习方法的传授,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实践、大胆尝试,学会举 一反三。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主要 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的思想和方法;教师还应把更多的思维空间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将所学的 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 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找到创新的乐 趣。四、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

12、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一物有一利必有一弊。网络也是如此。作为 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网络的好处,也应该看到它的不利的 一面,从而适时地引导。创造良好的上网环境,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是 老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学生认识 网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而趋利避害,自觉约束自己的行动。对能正确 利用网络学习的学生, 要鼓励、 支持他。对不能正确利用网络学习的学生, 要帮助、限制他。增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处理网络信息 的能力,使人成为媒介的主人,而不是媒介的奴隶,其核心是强调青少年 要积极而不是消极地利用网络媒介。运用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中学生 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是要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信息技术教育 的最终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