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458576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护理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护理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护理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护理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基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一章*1 中医护理学的概念: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中医 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 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人群施以健康照 顾与服务,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2 中医护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服务对象:研究领域:(1)在研究 对象对方面,既涉及患者的疾病护理,病后调摄与康复,又涉及人群 的养身保健与防未病(2) 在临床实践方面,既涉及医院的专科护理, 又涉及社区护理,(3)在学科任务方面及包括临床护理,还包括护理 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服务对象:既包括患者,又包括健康人 群。3 中医护理学的两个基本点:(1

2、)整体观念即人是一个有机整 体及人和自然界的统一。中医护理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 腑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运用整 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2)辩证施护辩证施运用中医学理 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 等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 候定性。施护施在辩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证候定性确立相应的护理 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 辩证施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4 中医整体护理:施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人 体的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

3、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 响,根据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一天昼夜晨昏变化等各方 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护理计划。5 证、症、病三者的关系与区别:“病”是疾病的总称,概括疾 病的全部病理过程,因此,“病”可以概括“证”,“证”是机体在疾 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施指症状,而“证”施证 候,是辩证所得到的结果,概括了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 现的各种症状。“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的揭示了 疾病的本质。6 八纲辩证的概念: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 证将疾病的病位深浅、病位性质、邪正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加以综 合分析,归纳为八类证候,

4、称为八纲辩证。7 扶正祛邪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 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8 护病求本的概念:护病求本就是在护理患者时必须先抓住疾病 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这是辩证施护的根本原则。9 三因制宜的概念:三因制宜护理施指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因 时,因地,因人的差异性,区别对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10 治未病的概念: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维持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即被称为“治未病”。11 阴阳:(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寒证、里证、虚证属于因证热证、表证、实证属于阳证(1)阴证:多因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所致。临

5、床可见面色 暗淡,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便溏,尿 清,舌淡胖嫩,苔润滑,脉沉迟等。(2)阳证:多因体内热邪炽盛或阳气亢盛所致。临床可见面赤 身热,神烦,烦躁不安,声高气粗,口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 便短赤,舌质红降,苔黄黑起芒刺,脉象浮数、洪大等。(3)阴虚证:病理机制是阴液亏损,阴部制阳表现:阴液亏损, 阳气相对偏盛而生虚热(4)阳虚证:病理机制施阳气亏损,阳不制阴表现:机体功能 减退的气虚证候,阴气相对偏盛而生虚寒(5)亡阳证:指由于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所表现出阴液衰竭的证 候。阴虚而阳亢,表现出一系列热象,临床可见甚至昏迷或烦躁不安, 汗热而粘,面红身热,呼吸短促

6、,手足温,口渴喜凉饮,舌红而下, 脉虚数。(6)亡阳证:指由于体内阳气严重耗散而表现出阳气虚脱的证 候。阳虚而阴盛表现出一系列寒象,临床可见神昏部知人,大汗淋漓, 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气息微弱,口不渴,舌淡,脉微欲绝。12 表里(表证病轻,里证病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 病退)(1)表证:指外感六淫邪气侵入皮毛,口鼻及浅表的经络时所 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临床可见发热恶寒,头身重, 舌苔薄白,脉浮,兼见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等证。(2)里证:指疾病深入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 临床表现主要有壮热,不恶风寒,烦躁神昏,口渴,大便干,小便短 赤,舌苔黄,脉沉等。(

7、3)半表半里证:指表邪内传,尚未入于里,或里邪透表,尚 未至于表,正邪相搏与表里之间。临床可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 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证候。13 寒热(阴盛或阳虚则表现为寒症,阳盛或阴虚则表现为内热)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热,阴虚则内热(1)寒症:指感受寒邪或机体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可 见:畏寒喜暖,面色恍白,肢冷惓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晰,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苔淡薄而润滑,脉迟或紧等。(2)热证: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 的证候。临床可见发热肢温,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安,痰, 涕黄稠,吐血?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

8、红苔黄而不燥,脉数等。(3)真寒假热证:(又称阴盛格阳)指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 候。临床可见:身热面红,口渴,脉大,似属热证。性身热仅欲近衣 被,口渴喜热饮,四肢厥冷,不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以派 寒象(4)真热假寒证:(又称阳盛格阴)指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 候。临床可见:手足逆冷,脉沉,似属寒证,但肢冷身热,不畏寒仅 畏热,烦渴喜冷饮,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而干 等一派热象。14 虚实(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邪气盛则实,精气夺 则虚(1)虚证:是对人体以正气虚弱为主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 括,常见于慢性疾病或病变后期。1 气虚:病因脏腑机能减退,临床 表现是面

9、白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倦怠无力,自汗,动则诸证 加剧,舌淡,脉虚弱。2 血虚:病因是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经络, 临床表现是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经闭 或量少,舌淡,脉细无力。3 阳虚:病因是机体阳气不足,临床表现 是形寒肢冷,面色恍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 便稀溏,舌淡苍白,脉弱。4 阴盛:病因是机体阴液亏损,临床表现 是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手足心热,小便短赤,舌红少苔, 脉细数。(2)实证:指邪气过盛或脏腑功能活动亢盛所表现的证候。*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 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应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 病理变化的本质。15 中医护理的原则:(1)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2)护病求本的互利原则1 正护法又称“逆护法”,是逆其证候性质进行治疗护理的方法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2 反护法又称“从护法”,即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理的一种方法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3)标本缓急的护理原则:1 急则护其标 2 缓则护其本 3 标本 通护法(4)三因制宜的护理原则(5)治未病的护理原则1)调射精神、锻炼身体 2)调理饮食、 适时起居 3)药物预防、保精抗衰4)早期诊断 5)早期治疗 6)防 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