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棘球绦虫互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长沙医学院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458542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粒棘球绦虫互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长沙医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细粒棘球绦虫互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长沙医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细粒棘球绦虫互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长沙医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细粒棘球绦虫互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长沙医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细粒棘球绦虫互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长沙医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粒棘球绦虫互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长沙医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粒棘球绦虫互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长沙医学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案 2009 2010 学年第 二 学期 课 程 名 称 人体寄生虫学 开 课 系 部 基础医学系 开 课 教 研 室 病原生物学 授 课 教 师 张 琼 职 称 助 教 授 课 班 级 临 床 1班 学 生 人 数 159 长 沙 医 学 院 教 务 处 制 长 沙 医 学 院 教 案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授课教师张琼所属系(部)基础医学系所属教研室病原生物学职称讲师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第 次课授课时数1学时授课班级 临床医学 专业(本科 专科) 2008 级 1 班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其它教材名

2、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人体寄生虫 李雍龙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3月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棘球蚴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过程、对人类致病特点、临床表现及主要诊治方法2.了解棘球蚴病的治疗进展和流行病学趋势3.了解泡球蚴的致病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原则4.掌握裂头蚴的致病特点、寄生部位和诊断原则重点与难点:重点1.棘球蚴的形态结构、致病作用、成虫生活史特征。2.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形态、致病作用。难点 1.棘球蚴的形态结构、棘球蚴病(包虫病)如何诊治?2.裂头蚴的多宿主感染教学方法(请打选择):讲授法 讨论法 启发式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其

3、他教学手段(请打选择):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细粒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细粒棘球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狗、狼等食肉动物,其幼虫(棘球蚴,hydatid cyst)可寄生于人和家畜,引起棘球蚴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包虫病(hydatid disease),它在牧区非常常见,而且近年来随着世界畜牧资源的开发有逐渐扩散的趋势。 一、形态 (一)成虫 本虫成虫是绦虫中最小的虫种之一,体长仅27mm,除头颈部外,整个虫体只有幼节、成节和孕节各一节。头节呈梨形,具有顶突和四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幼节

4、较小,成节内具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孕节内为充满虫卵的子宫,子宫具有不规则的分支和侧囊。(二)虫卵光镜下与带绦虫卵形态基本相同,也是胚膜包绕的六钩蚴。(三)棘球蚴 为近球形的囊状体,大小随生长时间和寄生器官而定,大的直径可达几十厘米,小的直径不足1厘米。棘球蚴由囊壁和囊内含物组成,囊壁外有宿主的纤维组织包饶。二、生活史(一)在人体内1. 感染(1)阶段:虫卵(2)途径:经口(3)方式:与狗或羊密切接触,致使手指污染虫卵;或食入被虫卵污染的蔬菜或水。2. 移行(1)阶段:六钩蚴(2)途径:随血流3. 寄居(1)阶段:棘球蚴(2)部位:肝最常见,其次是肺,再次为腹腔,其他部位较少见。(3)生长增殖

5、方式:扩展性生长(逐年增大),内殖性芽生(不断由生发层向内芽生长出原头蚴、生发囊)。(4)存活时间:40年以上。(二)在狗、狼体内 三、致病 本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包虫病(hydatid disease)。(一)致病阶段:棘球蚴(二)致病机理:机械损害及毒素作用(三)临床表现:与棘球蚴的寄生部位、大小和数量有关。 1. 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受累部位有局部疼痛和坠胀感。(1)寄生于肝内可引起肝区疼痛;(2)寄生于肺内可引起呼吸急促和胸痛等;(3)寄生于脑内可引起颅高压的一系列症状,如剧烈的头痛、呕吐甚至癫痫等;(4)寄生于骨骼内可引起骨折。2. 包块:寄生于浅表部位的棘球蚴可在体表形成弹

6、性包块,因为它内含囊液,所以扣诊时有震颤感。3. 过敏症状:在棘球蚴发育过程中,常释放出少量过敏原,使宿主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如果棘球蚴破裂,大量囊液溢出,则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介绍典型病例)。4. 中毒症状:人体在长期吸收囊液及虫体的代谢产物后,可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如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贫血、发育障碍、恶病质等。5. 并发症:棘球蚴破裂 继发感染。 肝内棘球蚴破裂 胆道梗阻及炎症 肺内棘球蚴破裂 肺炎、支气管炎等 腹腔内棘球蚴破裂 弥漫性腹膜炎。四、诊断(一)病史:了解病人是否来自流行区(牧区),是否有狗、羊等动物或皮毛接触史。(二)物理诊断:X线、B超、CT检查,

7、特别是CT检查,不仅可以早期诊断出无症状带虫者,还能定位。(三)免疫学检查: 1. 皮内试验:方法简便,但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2. 血清学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方法有ELISA、IHA、IFA等,可用于辅助诊断。(四)病原学检查:可从腹水、胸水、痰液或尿液等查棘球蚴碎片及原头蚴,或手术取出棘球蚴,可确诊。 诊断中应该注意的是,在临床上凡怀疑为本病时,切忌穿刺检查,以免引起囊液外漏导致继发感染和过敏性休克。 五、流行与防治(一)流行 1. 分布:遍及各大洲牧区,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北牧区,但近年全国各地散发病例报道逐渐增多。湖南省也曾报道过一些包虫病例,大多数是在外省流行区感染致病,但1991年

8、湖南新邵县曾发现1例8岁男孩,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腹腔包虫囊肿,患儿从未外出,1岁时有密切与狗接触史,可能为本地感染。 2. 流行的主要原因: (1)虫卵污染环境 (2)人与家畜和环境的接触 (3)病畜内脏处理不当 在非流行区,人因偶尔接触受感染的狗或接触来自流行区的皮毛而受到感染。(二)防治 1. 预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加强屠宰管理和狗的管理,不要使狗吃病畜内脏,不要乱扔病畜内脏,不与狗过密接触。2. 治疗:(1) 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注意勿使棘球蚴液外溢,以免引起继发感染或过敏性休克。(2) 药物治疗:在感染早期可应用丙硫咪唑或吡喹酮治疗。 曼氏迭宫绦虫

9、Spirometra mansoni 曼氏迭宫绦虫为假叶目绦虫,它的成虫寄生于猫、狗等食肉动物,偶尔也寄生于人体,它的中绦期裂头蚴(sparganum)可寄生于人体,引起曼氏裂头蚴病(sparganosis mansoni)。一、形态(一)成虫 白色,长带状,长度0.61m。头节细小,其背腹面各有一纵行的吸槽。虫体大约有1000个节片,成节和孕节结构基本相似,都具有发育成熟的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子宫具有子宫孔,虫卵从子宫孔排出。(二)虫卵 椭圆形,两端稍尖,一端有卵盖,内含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三)裂头蚴白色带状,长约30cm,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体不分节,但具有不规则横皱褶。

10、活时伸缩能力很强。 二、生活史 (一)在人体内 1. 感染(1)阶段: 原尾蚴 裂头蚴(2)途径: 主要经口 经皮肤或经口(3)方式: 喝生水或误吞 局部敷贴生蛙肉,或食入不熟的湖水、塘水 蛙肉或转续宿主肉类2. 移行 裂头蚴在人体内具有很强的移行能力,可移行至身体各部寄居。3. 寄居(1)阶段: 裂头蚴 成虫(2)部位: 皮下、肌肉、眼、脑、内脏 小肠(3)方式: 卷曲寄居 吸槽吸附(4)寿命: 1235年 3.5年(猫体内)4. 离体 裂头蚴寄生 成虫寄生(1)阶段: 无 虫卵(2)方式: 无 随粪便(二)在人体外 1. 在水中 2. 在剑水蚤体内:钩球蚴 原尾蚴 3. 在蛙体内:原尾蚴

11、裂头蚴 4. 在终宿主猫、狗体内:裂头蚴 3周 成虫三、致病(一)成虫 引起肠道曼氏迭宫绦虫病,少见,危害小,可出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等一般胃肠道症状。(二)裂头蚴 引起曼氏裂头蚴病,危害较大。根据裂头蚴侵犯的部位,可以将裂头蚴病分为五型。1. 眼裂头蚴病 2. 皮下裂头蚴病 3. 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4. 脑裂头蚴病 5. 内脏裂头蚴病四、诊断(一)病史1. 成虫感染:食入生蛙肉或蛇肉史。2. 裂头蚴病:局部敷贴生蛙肉,食入生蛙肉、蛇肉,喝生水或误吞湖水、塘水。(二)病原学检查曼氏迭宫绦虫病粪检查虫卵,裂头蚴病活检查裂头蚴,有确诊价值。(三)免疫学检查 皮试,ELISA查血清抗体,有辅助诊断价值。(四)物理诊断 CT检查,对脑裂头蚴病诊断价值较大。 五、流行与防治(一)流行1. 分布:东亚、东南亚国家较多见,其他国家较少见。我国成虫感染病例很少,曼氏裂头蚴病各地屡有报道,以广东和吉林较多见,湖南也不少见。2. 流行的主要原因:不良风俗习惯:局部敷贴生蛙肉。生食或半生食蛙肉、蛇肉、猪肉。喝生水。(二)防治 1. 预防:在本病高发地区加强宣传教育,使群众不用蛙肉敷贴,不吃不熟的肉类,不喝生水。 2.治疗:成虫感染:用吡喹酮或丙硫咪唑驱虫。裂头蚴病:手术摘除虫体。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分布图图片图片图片病例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