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金相实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585281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科学金相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材料科学金相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材料科学金相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材料科学金相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材料科学金相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科学金相实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碳合金的纤维组织及分析材科 0904 徐飞 40930212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熟悉铁碳合金相图(Fe-Fe3C相图)。2掌握各相和组织组成以及它们的金相形貌特征(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 莱氏体等)。3. 掌握共晶、亚共晶、过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特征 (莱氏体、变态莱氏体, 一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的形成与形貌特点;高温奥氏体转变所得 室温产物等)。4. 了解碳含量对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形貌和相对量的影响。二、实验内容1. 分析并讨论铁碳合金相图的组成及组织组成物形貌。2. 结合理论知识,观察各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绘制组织特征图。3.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和思考题。三、实验设备与

2、材料1 .光学显微镜2. 标准实验样品若干I L1 U IV VI 一VIIFbb25F3C威刮孑亠匸3兰空-卩L-肖昱匸工业纯铁 0.0218XC)亚共析钢 0218-0一??犹共析钢(0. 77%C)过共析钢(0- 77-2. 11M:)亚共晶白口持铁(2.11-4. 30XC) 共晶白口铸轶(4 3MO过共晶白口铸铁(4. 30-6 6%C)四、实验过程 1.分析并讨论铁碳合金相图的组成及组织组成物形貌在铁碳合金中,碳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0 -Fe3C相,另一是石墨。0 -Fe3C 实际上是一个亚稳相,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为铁固溶体相a (Fe)或y (Fe) 和石墨,因此铁碳相图通常有F

3、e-Fe3C和Fe-石墨两种形式,且Fe-石墨体系是 更稳定的状态。在Fe-Fe3C体系相图中,存在有液相、固溶体相6 (Fe)、a (Fe)和Y(Fe) 及0 -Fe3C相。根据组织特征则有奥氏体(A)、铁素体(F)、6铁素体,渗碳 体或液析渗碳体(Cm)、二次渗碳体(Cmll)、三次渗碳体(Cmlll)、珠光体(P), 莱氏体(Ld)、变态莱氏体(Ld、和液体(L)。铁素体:碳溶入铁晶格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固溶体,称铁素体。在金相显微镜 下观察为均匀明亮的多边形晶粒。(BCC)奥氏体:碳溶入铁晶格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固溶体,称奥氏体。(FCC)渗碳体: Fe3C 和其他相共存时以片、粒块、网状形态

4、出现,它不受硝酸酒 精侵蚀,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呈白色发亮。 2结合理论知识,观察各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绘制组织特征图。下图a)所示为亚共析钢的退火组织。白亮者为铁素体,黑色的为珠光体。 随着含碳量的提高,珠光体的相对量增加。当含碳量达到 0.6%以上,铁素体沿 着原奥氏体晶粒呈网状分布。下图b)所示为共析钢的退火组织。全为片状珠光体组织,高倍观察时片层 很清楚。下图c)所示为含碳量为1.2%的过共析钢的退火组织,光体加二次渗碳体。 二次渗碳体沿原奥氏体晶粒呈网状分布,呈亮白色。用碱性苦味酸溶液染色侵蚀, 可使网状渗碳体变成黑色。a)亚共析钢b)共析钢c)含碳量为1.2%的过共析钢白口铸铁的组织

5、有亚共晶、共晶和过共晶三种。图a)是亚共晶白口铁,黑色的为原奥氏体枝晶形成的珠光体,枝晶间为莱氏 体共晶,白色的渗碳体为基体。图b)是共晶白口铁,组织是莱氏体共晶,黑色李壮为珠光体,白色基体为渗 碳体。图c)是过共晶白口铁,黑色粗大片状为一次渗碳体,而其余部分则为莱氏体 共晶。a)亚共晶白口铁图b)共晶白口铁图c)过共晶白口铁课堂所绘组织图见附录,并与标准组织图进行对比观察。五、思考题1 怎样鉴别0.7 t%C合金的网状铁素体和1.3w t%C合金的网状渗碳体?答: 网状铁素体或网状渗碳体最简便的方法用化学试剂侵蚀法:碱性苦味酸钠水 溶液,将被测试样浸入其中煮沸 5min 左右,取出水冲干净并

6、吹干,若白色网变 为黑色或更深的黑色,则确定为渗碳体,若其颜色不变仍呈白色(不受浸蚀)为 铁素体相。2冷却速度对组织形貌和相对量有无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冷却速度影响铸铁的石墨化,快的冷却速度则为白口化,慢的冷却速度则为石 墨化。铸铁的冷却速度主要决定于铸件的的壁厚和铸型的材料。3讨论各类铸铁在组织上(基体组成,石墨形态)有何不同?组织对性能的影 响。答:根据基本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铸铁可以分为:白口铸铁、灰铸铁、可锻铸 铁、球墨铸铁和合金铸铁等。1)白口铸铁 在室温下白口铸铁中的碳呈Fe3C化合物状态存在,其断面为银白 色。性质很脆,不能锻造,不能进行切削加工,可制造承受强烈挤压和磨损的零

7、 件,如拉丝模、球磨机、轧辊等。根据室温下组织的不同,白口铸铁可分为以下 三类:a)亚共晶白口铸铁 碳的质量分数为2.11%-4.3%,其组织是珠光体,二次渗碳 体与莱氏体b)共晶白口铸铁 碳的质量分数为4.3%,其组织是莱氏体c)过共晶白口铸铁 碳的质量分数大于4.3%,其组织为一次渗碳体和莱氏体2) 合金铸铁 所谓合金铸铁是在普通铸铁内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如镍、 铬、锰、钛等配制而成的铸铁。加入的合金元素可改善热处理组织,从而提高基 体强度和耐磨性,因此应用较广。3)球墨铸铁 碳的质量分数为3.5%-3.9%,基体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其主 要特点a.必须经过球化处理,即在铸铁液中,

8、加入球化剂(镁或镁合金),使石 墨成球状存在。b.具有很高的强度,其抗拉强度高达400MPa-600MPa。c.具有 一定的韧性和塑性,经过热处理后,其力学性能可进一步得到改善。d.球墨铸铁 主要用于制造曲轴、轴套、轧辊和齿轮等。4)可锻铸铁 碳的质量分数为 2.2%-2.8%,其基体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少 量渗碳体和微量石墨。a. 必须经过高温长时间退火,即白口铸铁在900C-1000C下经2-9d退火处理而 成b. 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塑性,但因含碳和含硅量高,因此并不能锻造c. 可锻铸铁中,石墨呈团絮状存在,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可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 如管子接头、大炮上的零件5)灰铸铁 灰铸

9、铁碳的质量分数为2.7%-3.6%,其基体组织分为铁素体、珠光 体、及珠光体+铁素体,其主要特点如下:a. 铸铁组织中的石墨以片状形式存在,其断面成暗灰色b. 熔点低,流动性好,冷却凝固时收缩量小,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c. 抗拉强度小,容易拉断,塑性差,不宜进行压力加工d. 硬度低,性质娇软,容易切削,主要用于制造机架、床身、轴承盖、减速箱等4. 如何改变灰口铸铁的性能? 答:(1)消除内应力退火当铸件形状复杂,厚薄不均时,由于浇注后冷却过程中各部位的冷却速度不 同,往往在铸件内部产生很大的应力。它不仅削弱了铸件的强度,而且在随后的 切削加工之后,由于应力的重新分布而引起变形,甚至开裂。因此,对

10、精度要求 较高或大型、复杂的铸件(如机床床身、机架等)在切削加工之前,都要进行一 次消除内应力的退火,有时甚至在粗加工之后还要进行一次。消除内应力退火通 常是将铸件缓慢加热到500-560C,保温一段时间(每10毫米截面保温一小时), 然后以极缓慢的速度随炉冷至150-200C后出炉。此时,铸件的内应力基本上被 消除。应当指出,若退火温度超过560C或保温时间过长,会引起石墨化,使铸 件的强度与硬度降低,是不适宜的。(2)消除部分白口的软化退火铸件冷凝时,在表面或某些薄壁处,由于冷却速度较快,很容易出现白口组 织,使铸件的硬度和脆性增加,造成切削加工的困难和使用时易剥落。此时就必 须将铸件加热

11、到共析温度以上,进行消除白口的软化退火。消除白口的软化退火, 一般是把铸件加热到850-950C,保温1-3小时,使共晶渗碳体发生分解,即进 行第一阶段石墨化,然后又在随炉缓慢冷却过程中使二次渗碳体及共析渗碳体发 生分解,即进行中间和第二阶段石墨化,待随炉缓冷到500-400C时,再出炉空 冷,这样就可获得铁素体或铁素体+珠光体基体的灰口铸铁,从而降低了铸件的 硬度,改善了切削加工性。若采用较快的冷却速度,使铸件不发生第二阶段石墨 化,则最终就获得珠光体基体的灰口铸铁,增加了铸件的强度和耐磨性。(3)表面淬火表面淬火的目的是提高灰口铸铁件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表面淬火的方法有 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

12、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及接触电热表面淬火等。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原理:把工件放入由空心铜管绕成的感应器(线圈)中,感应器中通入一定频率 的交流电以产生交变磁场,于是工件内就会产生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它是以高温火焰为热源的一种表面淬火法。常用的火焰为乙炔-氧火焰(最高温 度3200C )或煤气-氧火焰(最高温度2000C)。高温火焰将工件表面快速加热 到淬火温度,再随即喷水快速冷却。 电热表面淬火原理:用一个电极与欲淬工件表面紧密接触,形成回路,通以低压(2-5V)大电 流(400-750A )的交流电,以产生的电阻热将工件加热至淬火温度。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熟悉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各相和组织组 成以及它们的金相形貌特征,比如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莱氏体等。 同时 还亲自观察到了共晶、亚共晶、过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特征并了解到碳含量 对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形貌和相对量的影响,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而且还锻炼了自己观察并动手画出组织的能力,这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奠定了 一定的基础。通过动手绘制的组织图与标准组织图进行对比,让我明白了绘画组 织图需要一定的技巧,更需要相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高对材料这 一学科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