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说明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458428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丙戊酸钠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丙戊酸钠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丙戊酸钠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丙戊酸钠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丙戊酸钠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丙戊酸钠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丙戊酸钠说明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丙戊酸钠。性状本品为红色澄清的粘稠液体。本品适用于全面性、部分性或其它类型癫痫。300ml:12g。口服,每日2 次,每日用量取决于年龄和体重。1、单药治疗常规剂量如下:(1)成人:一般从600mg/日起步,每隔3天可增加200mg,直至症状得到控制。通常剂量范围为每天服1000mg至2000mg ;即20-30mg/kg。若症状仍未得到控制,剂量可以增加至2500mg/日。(2 )体重超过20kg的儿童:一般从400mg/日起步(与体重无关),间隔加 药直到症状得到控制;一般剂量范围为每日20-30mg/kg。若症状未得到控制, 剂量可以增加至35mg/kg/日。(3 )体

2、重20kg以下的儿童:一般为每日20mg/kg,严重病例可加量,但仅限 于那些可以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患者。剂量若高于每日40mg/kg,就必须监 测临床生化指标及血液学指标。(4)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降低剂量。因血浆浓度监测可能起误导作用, 剂量应根据临床监测进行调整。(5)肝功能损伤的患者:由于水杨酸类与丙戊酸具有相同的代谢途径,因此二 者不可同时被服用。肝功能损伤,包括肝衰竭导致的死亡,曾发生在使用丙戊酸 治疗的病人中。(6 )水杨酸类不可用于16岁以下儿童(见阿司匹林/水杨酸治疗Reye综合征 的产品介绍)。此外与丙戊酸钠联合使用,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会增加肝毒性的 危险。2、联合

3、治疗:若开始使用丙戊酸钠时患者已经使用其它抗癫痫药物,后者需缓慢撤药。同时丙 戊酸钠的剂量增加也应逐渐进行,一般在2周后加至目标剂量。若与诱导肝酶活 性的抗癫痫药物(如苯妥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合用,那么丙戊酸钠的加药 速度应为5-10mg/kg/日。一旦撤除了肝酶诱导剂,丙戊酸钠的剂量也可能要减 少。若同时合用巴比妥类药物,特别是出现了镇静作用(尤其是在儿童),巴比 妥类应减量。3、注意:(1)如果儿童服用剂量超过40mg/kg/日,应注意监测临床生化指标及血液学 指标。(2)适宜剂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控制情况,毋须常规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但如果控制不佳或怀疑出现副作用时,进行血药浓度

4、监测,可能会有所帮助。以下患者禁用本品:1、急性肝炎。2、慢性肝炎。3、有严重肝炎的病史或家族史,特别是与用药相关的4、对丙戊酸钠过敏。5、肝卟啉。注意事1、应在治疗前测定肝脏功能,并在开始治疗的前6 个月内定期监测,尤其对于 危险患者。2、就如大多数抗癫痫药物,应注意肝脏酶水平的轻微升高,尤其在治疗开始阶 段,但通常是一过性和独立性的,无临床征兆。3、推荐在这些患者中进行更深入的生物学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比率);并考虑 适时调整剂量,必要时复查。4、在治疗前、手术前或者发生自发性淤伤或出血时,应做血常规检查(血细胞 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及凝集试验)。5、尽管在用药过程中极少观察到免疫

5、学异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应权衡 可能的益处和风险。6、因为丙戊酸有致高氨血症的危险,当怀疑患者有尿素循环酶缺陷,在治疗前 应作代谢方面的测查。7、应警告患者在接受丙戊酸钠治疗开始时可能出现体重增加的风险,并采取适 当的措施来减少它的发生。8、不建议在使用丙戊酸盐进行治疗期间摄入酒精。9、儿童:3 岁以下的儿童推荐使用本品单剂治疗,但在这种患者开始治疗前应 权衡潜在的益处与发生肝损害或胰腺炎的风险。10、由于存在肝毒性风险,3 岁以下儿童应避免合用水杨酸类药物。11、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减少剂量。由于血浆浓度监测可能会导致误导,剂量应根据临床监测进行调整。12、对驾驶及操作机器能力的

6、影响:应警告患者可能出现嗜睡的风险,尤其在 抗癫痫药联合治疗或合用苯二氮卓时。1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育龄妇女:这种药不应该在育龄妇女中使用,除非明确需要(即在其他治 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情况下)。这项评估要在第一次开本品的处方之前或者一个 用本品进行治疗的育龄妇女计划怀孕时进行。育龄妇女必须在治疗期间使用有效 的避孕方法。(2)妊娠:与癫痫和抗癫痫药物有关的风险:研究显示,接受任何抗癫痫药物 治疗的母亲的子代中,畸形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中(大约 3)报道的高 2-3 倍。在多种药物治疗时所报道的畸形儿数量有所增加,最常见的畸形为唇裂和心血管 畸形。癫痫母亲生育的孩子中,极少数报道出现发

7、育延迟。不可能区分上述情况 的原因是遗传、社会、环境因素,母亲的癫痫病或抗癫痫药物治疗。尽管有以上 的潜在风险,不能突然终止抗癫痫治疗,因为可能导致癫痫发作,而后者对母亲 和胎儿均会导致严重后果。在妊娠过程中,母亲强直-阵挛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 态引起的缺氧,可能增加母亲和未出生婴儿的死亡危险。与本品相关的危险:在 动物:已证实对小鼠、大鼠及兔有致畸胎作用。(3)新生儿风险:偶有报告母亲妊娠期间使用丙戊酸钠,新生儿发生出血综合征。这种出血综合征与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缺乏和/或其他凝血因子减少有 关;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也曾报道过,并且可能致命。然而,这种综合征必须与苯 巴比妥及酶诱导剂诱发的维生素

8、 K 因子降低进行鉴别,后者是由苯巴比妥和酶 诱导剂诱导所致。因此,应测查新生儿的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凝 血实验及凝血因子。已经有新生儿低血糖的病例报告,他们的母亲在妊娠末三个 月期间服用了丙戊酸盐。已经有新生儿甲状腺机能减退的病例报告,他们的母亲 在妊娠期间服用了丙戊酸盐。(4)哺乳:乳汁中的丙戊酸浓度很低,只有母体血清浓度的1%到 10%。到目 前为止,基于文献信息和临床经验,在考虑本品的安全性,特别是血液疾病的情 况下,可以考虑母乳喂养。14、儿童用药:参见其它项下内容,或遵医嘱。15、老年用药:虽然丙戊酸盐药代动力学在老年人群发生改变,但临床意义有 限,剂量应根据癫痫控制的

9、情况而定。老年人的药物分布容积增大,且由于血清 白蛋白结合率降低,故游离药物的比例增加。这会影响对血浆丙戊酸水平的临床 解释。16、药物过量:(1)体征和症状:当急性超大剂量服药时,通常出现的症状包括伴有肌张力低 下的昏迷、反射低下、瞳孔缩小、呼吸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过量给药可以 导致死亡;但一般预后良好。临床症状可以多变,有报道说血药浓度过高时会出 现癫痫发作。与脑水肿有关的颅内高压病例也曾报道过。2)处理:对过量服药的处理应根据症状:洗胃治疗(药物摄入达10-12 小时 后仍有好处),心肺监测。纳洛酮也被成功地用于个别病例。在药物过量的情况 下,曾成功使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注。药物相互作

10、用1、丙戊酸钠对其它药物的作用:神经阻滞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抑郁药及 苯二氮卓类药。本品可以增强其它精神药物的药效,如神经阻滞剂,单胺氧化酶 抑制剂,抗抑郁药及苯二氮卓类药;因而建议作临床监控并适当调整剂量。(1)锂:本品对血清锂水平没有影响。(2)苯巴比妥:本品可提高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抑制肝脏合成代谢所致), 并且会出现镇静作用,特别是儿童。因而建议在联合用药的最初15 天内进行临 床监控,一旦出现了镇静现象,就应立即降低苯巴比妥剂量,并适时监测苯巴比 妥的血药浓度。(3)扑米酮:本品会提高扑米酮的血药浓度,同时也加重它的不良反应(如镇 静);长期服用此种现象会消失。因而建议进行临床监

11、控,适时调整剂量,特别 是在联合治疗的初期。(4)苯妥因:本品会降低苯妥因的总血浆浓度。另外丙戊酸可提高游离形态的 苯妥因的血浆浓度,并可能出现药物过量的症状(丙戊酸从血浆蛋白结合位点上 把苯妥因置换下来并降低它的肝脏代谢过程)。因而建议进行临床监控;测定苯 妥因的血浆浓度时,游离形态的苯妥因应得到检测。5)卡马西平:已有丙戊酸与卡马西平联用时出现中毒的报道,因为丙戊酸可能引起卡马西平的毒性反应。因而在联合治疗开始时应进行临床监测,并按需要 适时调整剂量。(6)拉莫三嗪:本品降低了拉莫三嗪的代谢,并增加了拉莫三嗪近两倍的平均 半衰期。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拉莫三嗪毒性增加,尤其是严重的皮疹。因

12、此, 建议进行临床监测并且应适时调整药物剂量(降低拉莫三嗪的剂量)。(7)齐多夫定:丙戊酸可提高齐多夫定的血浆浓度,加强齐多夫定的毒性作用。(8)非氨酯:丙戊酸可减少多达 16的非氨酯平均清除率。2、其他药物对丙戊酸的作用:(1)有酶诱导作用的抗癫痫药物(如苯妥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会降低丙 戊酸的血浆浓度。联合治疗时应根据临床反应和血药浓度来调整药物剂量。(2)另一方面,非尔氨酯与丙戊酸盐联用,减少了丙戊酸 22至 50的清除 率,并因此增加了丙戊酸的血药浓度。应监控丙戊酸盐的剂量。(3)甲氟喹会增加丙戊酸代谢,并有引发惊厥的作用;因此联合治疗时可出现 癫痫发作。(4)丙戊酸与血浆蛋白结合

13、力高的药物(如阿斯匹林)合用时,游离形态的丙 戊酸的血浆浓度会上升。(5)与依赖维生素 K 的抗凝药合用时,要密切监测凝血率。(6)与西米替丁或红霉素合用时,丙戊酸的血浆浓度会上升(抑制肝脏代谢的 结果)。(7)碳青霉烯类(帕尼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已有报告称,当与碳 青霉烯类药物共同服用时,可导致丙戊酸在血液中的水平降低,在两天内减少6 0-100,有时可能引发惊厥。由于发生迅速和下降的程度,应当避免对丙戊酸 水平稳定的患者联合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如果不能避免使用这些抗生素进行治 疗,应严密监测本品的血浓度。(8)利福平可能降低丙戊酸盐的血液浓度,导致疗效降低。因此,当与利福平联合使

14、用时,有必要调整丙戊酸盐的给药剂量。3、其它形式的相互作用:(1)同时服用丙戊酸盐和托吡酯与脑病和或高氨血症有关。应该严密监测接受两种药物治疗患者的高血氨性脑病的体征和症状。(2)丙戊酸钠通常没有肝药酶诱导作用;因此,在接受激素避孕的妇女中,本品不会降低激素类避孕药的疗效。药理作用I1、丙戊酸钠为广谱抗癫痫药。2、丙戊酸最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Y-氨基丁酸(GABA )的合成或其代谢 来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3、有报道称在体外实验中,丙戊酸钠可以刺激HIV的复制,但对HIV感染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研究显示,丙戊酸钠并不具有诱导HIV复制的促有丝分裂效 应。事实上,丙戊酸钠对HIV复制的影响

15、结果不一,且变化数量不大,似乎与 药量无关,且尚无在人体的研究记录。密闭阴凉处保存(不超过20。0。请远离儿童放置。36 个月执行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 YBH01302004-2014Z。药代动力学:1、丙戊酸钠的半衰期一般为8-20小时。在儿童可能更短 2、据报道丙戊酸钠有效治疗的血药浓度范围是40-100mg/L(278-694pmol/L)。此范围的大小因取血的时间及是否联合用药而异。游离(非结合)的药物浓度通常占总药物浓度的 6%-15%。当血药浓度高于治疗范围时,不良反应出现的机率增大。3、丙戊酸的药理作用(或治疗效果)并不完全与总的或游离(非结合)态丙戊酸钠浓度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