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晓宏教育学教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4584240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晓宏教育学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司晓宏教育学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司晓宏教育学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司晓宏教育学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司晓宏教育学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司晓宏教育学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晓宏教育学教程(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晓宏教育学教程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特定社会目的和要求,自觉 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 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影响 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这种教育活动的形式 是多样化的,其对象是多层次的,其方式和组织 可以是正规的也可是非正规的。狭义的驾驭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通过专门的培 养人的社会组织机构学校来实施的教育活动。)二、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的起源,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其 代表性的学说主要有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心理起 源说等。(一)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

2、能,尤其是高等 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 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维持下去。评价:为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 的社会性。(二)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 仿,而此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性的, 而是遗 传性的;评价: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 的目的性。(三)劳动起源论 代表人物:恩格斯主要观点: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形成的; 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评价:为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三、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时期的教育、古代时期的教育、现代时期的 教育四、教育的

3、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的中介系统(教育影响)五、教育的基本形态尽管教育的层次和种类繁多,但从其存在形态上 看,不外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 形态。这三种基本形态,涵盖了人类教育的主要 方面,构成了人类教育的基本形态。(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内,由其他年长家庭成员对 新生一代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教育活 动。家庭教育从其含义上来讲,也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广义:主要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所接受的来自家庭 成员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影响。狭义:主要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前,由父母 或其他家庭长者对其所施加的有意识的教育。(二)社会教育(1)定义: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一切有目的、

4、有意识培养人、影响人的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除去学校和家庭以 外的其他社会机构、团体、组织、个人等,对社 会成员所施加和进行的教育。(2)特点:社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 趋凸显,是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不可忽略的组成 部分。第一,活动余地更为广阔。社会教育比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 阔,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第二,面向全社会。社会教育具有广泛的适应面, 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 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还可以通 过整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等,促进 社会稳定与进步。第三,形式灵活多样。社会教育没有制度化学校

5、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很少受阶级、阶层、行业、 年龄、资历等因素的限制,能很好体现出教育的 民主性,此外,社会教育还具有开放性、群众性、 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等特点。(3)学校教育(1)定义: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 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 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 校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主导教育形态。 对每一个生命个体而言,学校教育也是人一生中 最为重要的教育形态。(2)特点优点: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组织性、作用的全 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及形式的稳 定性等特点。缺点:其一,从时空上来看,它占个体活动的部 分时间和空间,并不在个体成

6、长过程中特定阶段 产生影响;其二,从活动特点来看,学生的学习 和生活容易被制度化、组织化、非主体化以及符 号化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有着各自的功能、 作用和特点,同时彼此也都存在特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实现有 机整合。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思想与教育学教育思想是教育学产生的根基和前奏。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确定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意义首先,确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判断教育学形成 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教育学而言,只有明确了 它的研究对象,才能开始科学的研究,也才会建 立起严格的教育学科学理论。其次,确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能是教育学有效地应用与教育实践。(

7、二)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界定1、教育现象是一种涉及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 多方面的融于整个社会现象之中的客观存在, 它 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指的是一切培养人的活 动的表现形态。2、规律是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 客观联系。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教育学与教育经验 和教学方针政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4、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小学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通 过对中小学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 中小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三、教育科学及其体系(一)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三、学习教育学的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2、历史研究法3、观察法4、调查法5、实验法三、教

8、育科学及其体系(一)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第二章 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一、教育功能的概念教育功能是指教育系统在特定条件之下对内对 外所发挥的作用和效能。二、教育功能的基本特点1、客观性2、确定性3、层次性4、方向性三、教育功能的分类1、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在教 育功能体系中最基本、最能反映教育活动本质关 系的功能。2、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在教 育功能体系中,因教育本体功能的实现而延伸出 来的对自然世界的改造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所发 挥出的功能,具体讲,就是教育在实现年青一代 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对自然界、对社会的基 本影响和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大致分为教育的 经济功能、政治功

9、能、文化功能、社会层次与变 迁功能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 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教育对 一定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变革所发挥的积 极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指教育对社 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积极影响。教育的自然环保功能。3、教育的负向功能。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 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四、我国现阶段教育功能及其实现方式1、学校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2)、学校教育促成学生差异化个性形成的功能2、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及其实现方式1)、教育经济功能的实现教育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和

10、提高整个国家 人力资本的质量,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教育通过生产、传播科学技术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2)、教育文化功能的实现教育具有文化传递、保存功能;教育具有 文化选择功能;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教 育具有文化整合的功能3)、教育政治功能的实现通过教育造就、培育具备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 公民,这是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突出表现。 第三章教育规律 第一节教育规律概述一、教育规律的含义: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各 种关系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揭示教育内部诸因素 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及其发展文化的必然趋势。二、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之间的关系科学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依据科学

11、的教育 理论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的,是对教育规律的真 实反映。三、教育规律与教育经验之间的关系教育规律源于教育经验,教育经验孕育教育规 律,但二者不等同。教育经验只是教育活动中表 面的、局部的、个别认识和做法,并未必然地反 映出教育规律。应将教育实践经验升华为教育理 论,从教育经验中探寻总结教育规律, 进而依据 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四、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与社会发 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两条 基本规律。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与 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1、

12、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1)、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与时间2)、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与物力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 结构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 教育组织形式的改革(二)教育对经济的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基础(三)经济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性质与相关问题1、经济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性质2、关于“教育先行”3、关于“教育产业化”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2、政治制约着教育制度3、政治制约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4、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性质、目的和思

13、想教育的 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1、通过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帮 助年青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2、通过教育传播政治思想、形成政治舆论和思 潮来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3、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2、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3、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变化4、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 变革(二)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三)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性质和特

14、点1、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具有同一性2、教育与文化各自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三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包括种系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前者是 从动物到人的演化过程。(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有重要影响作用3、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决 定性作用第四章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1、教育制度的发展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2、教育制度的发展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制约3、教育制度的发展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 第二节教育制度的历史演进一、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

15、、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受到重视2、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结合 日趋紧密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5、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继续教育二、我国现行教育的体系构成1、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5、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6、扫盲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 估制度第三节学校与学制一、学校与学制的内涵 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组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 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二、我国学制的改革和发展1、壬寅学制、癸卯学制(1902年学制和1903 年学制)2、壬子癸丑学制3、4、5、壬戌学制1951年新学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