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4583483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教 材:王之波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1)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3月第一版(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过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3)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序言、共产党宣言(4)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四节 、自然辩证法(5)列 宁 谈谈辩证法问题(6)毛泽东 实践论、矛盾论(7)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4卷)三、考试内容与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试内容:(一)哲学(二)哲学基本问题

2、(三)唯物主义(四)唯心主义(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七)学习目的和方法考试要求:(一)哲学1、识记:(1)哲学。(2)世界观。2、理解:(1)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二)哲学基本问题1、识记:(1)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及其意义。(三)唯物主义1、识记:(1)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2、理解: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产生的条件、历史地位和局限性。(四)唯心主义1、识记: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2、理解:(1)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各自的特点以及他们的主要代

3、表人物。(2)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五)马克思主义哲学1、识记:(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表述。(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2、理解:(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4)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科学思想的最大成果。(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1、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含义。2、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第二章 物质、意识与人的实践活动考试内容: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践观意识的产生、本质和作用意识与人工智能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考试要求(一)物质观1 、识记:(1)物质定义。(2)物质

4、形态。(3)物质的惟一特性。2、理解:(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特点。(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特点。(3)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和联系。3、应用: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重大意义。(二)运动观1、识记:(1)运动。(2)静止2、理解:(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2)承认静止的重大意义。(3)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3、应用:剖析割裂物质和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的错误观点。(三)时空观1、识记:(1)时间。(2)空间。2、理解:(1)时空与物质的关系。(2)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3、应用:(1)说明形而上学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的错误。(2)说明唯心主

5、义在时间、空间问题上的错误。(四)实践观1、识记:(1)实践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2)实践的基本环节。2、理解:(1)实践的特点。(2)实践的基本形式(五)意识的产生、本质和作用意识的产生:1、识记:(1)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特性和反映的特性。(2)劳动对于人意识发展的重大作用。2、理解:(1)从无生命物质到人类意识发展的三个有决定意义的环节。(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应用:用意识产生的原理说明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观点的正确性。意识的本质:1、识记:(1)意识。(2)人脑是意识的器官。2、理解:(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2)意识形式的主观性。(3)人工智能、“思维模

6、拟”与意识的区别和联系。3、应用:(1)评析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外界反映”的错误观点。(2)说明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外界的反映。意识的作用:理解:意识的反作用及其具体表现。(六)意识与人工智能1、识记:(1)人工智能2、理解:意识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七)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识记:(1)一元论。(2)二元论。2、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3、应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论的根本要求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考试内容:(一)辩证联系(二)运动和变化(三)发展的实质与过程(四)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五)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六)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7、考试要求:(一)辩证联系1、识记:(1)联系。(2)条件。(3)系统。2、理解:(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应用:具体分析实际工作中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二)运动和变化1、识记:(1)运动。(2)变化 。2、理解:(1)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3、应用:分析机械唯物主义关于运动的错误观点。(三)发展的实质与过程1、识记:(1)新事物(2)旧事物(3)发展的实质2、理解:(1)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2)辩证唯物论的过程论3、应用:运用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分析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四)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1、识记:(1)辩证法

8、。(2)形而上学。2、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3、简单应用:说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五)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理解:(1)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2)唯物辩证法的三条规律所揭示的内容(六)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理解:(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第四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考试内容:(一)矛盾(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三)质、量、度(四)量变和质变(五)肯定和否定(六)否定之否定考试要求: (一)矛盾1、识记:(1)矛盾。(2)同一性和斗争性。(3)内因和外因。2、理解:(1)同一性的两

9、种基本意义。(2)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关系(3)不同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4)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3、简单应用:论述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4、综合应用:用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阐明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辩证关系。(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识记:(1)矛盾的普遍性。(2)矛盾的特殊性。(3)矛盾地位的不平衡性。2、理解:(1)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2)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3、简单应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4、综合应用: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三

10、)质、量、度1、识记:(1)质。(2)量。(3)度。2、理解:(1)质和存在是直接的同一。(2)认识量和质的意义。(3)质和属性的关系。3、简单应用:把握适度原则对掌握政策、划清事物界限的重要意义。(四)量变和质变1、识记:(1)质变。(2)量变。(3)质量互变。(4)质变和量变的复杂性。2、理解:(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简单应用:(1)“激变论”观点的错误。(2)引起质变的两种量变形式。(3)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两种形式。4、综合应用: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阐明在现实生活中必须把远大目标和扎实工作相结合。(五)肯定和否定1、识记:(1)肯定。(2)否定。(

11、3)扬弃。2、理解:(1)辩证的否定观。(2)肯定和否定的相互依赖、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3、简单应用:(1)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2)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4、综合应用:(1)辩证的否定观的现实意义。(六)否定之否定1、识记:(1)否定之否定。(2)周期性。2、理解:(1)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2)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简单应用:(1)否定之否定客观形式的特殊性。(2)具体分析“直线论”的错误。4、综合应用: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阐明社会主义发展和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世界联系发展的基本环节考试内容:(

12、一)原因和结果(二)必然性和偶然性(三)现实性和可能性(四)内容和形式(五)本质与现象考试要求:(一)原因和结果。1、识记:(1)原因和结果。2、理解:(1)因果联系的特点。(2)因果之间的辩证关系。 (3)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3、应用:(1)说明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2)说明一切多果、一果多因。(二)必然性和偶然性1、识记:(1)必然性和偶然性。(2)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理解:(1)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2)偶然性是必然性 的表现形式和补充。(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转化。3、应用:用科学材料或生活事例说明抓住“机遇”的重要意义。(三)可能性和现实性1、识记

13、:(1)现实性。(2)可能性。2、理解:(1)现实性和现存事物的区别和联系。(2)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区别和联系。3、应用:(1)说明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2)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争取将好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避免坏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四)内容和形式1、识记:(1)内容。(2)形式。2、理解:(1)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五)现象和本质1、识记:(1)现象。(2)本质。2、理解:(1)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2)假象与本质的关系。3、应用: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结合实际说明把握本质的重要意义。第六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考试内容:(一)认识的本质(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三)认识的过程(

14、四)辩证思维方法考试要求3、阐明在实践中发展认识,用科学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一)认识的本质1、识记:(1)认识和认识论。(2)主体和客体。(3)主体和主观的区别和联系。(4)客体和客观的区别和联系。(5)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理解:(1)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观点。(2)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3)唯物主义反映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5)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识记;(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3)认识的相对独立性2、理解:(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15、动力(3)理论对实践的导向作用3、综合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三)认识的过程1、识记:(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2、理解:(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3)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更重要的一次飞跃。(4)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5)为什么一个正确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3、应用:(1)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及危害。(2)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原理的现实意义(四)辩证思维方法识记:(1)辩证思维方法及其内容(2)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第七章 真理和价值考试内容:(一)真理的客观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