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首先得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57907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首先得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首先得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首先得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首先得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首先得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首先得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首先得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教学设计首先得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设计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就要先弄清楚教学目标为什么要分三维。那么什么是三维目标呢?三维目标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三维目标其实就是一个目标,只不过是目标的三个方面而已。说形象一点就像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课程标准强调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有一定的方法,当然方法有好的有不好的;学生的学习必须得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学习还是消极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

2、;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拿一个长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一样。随着课改的深入,中学历史教育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在改革中发生了不少变化,尤其在三维目标上的重大变化,实质上是集中体现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培养目标”的课改方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在这场课改的“革命”中,通过三维目标的改变,从教师的主体地位转让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是不小的挑战。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问题

3、就更为突出。一、问题与困惑首先,突出的是一个总体性的问题,因为分而述之,把三维目标分为三个目标,导致教师在设计思路也容易出现目标的割裂,未予以整合。此外,各个具体的目标上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技能目标不落实。知识与技能,“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知道是什么、会重复怎么做这样做”。 “是什么”是知识的问题;“重复怎么做这样做”指的就是技能问题。教师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在“是什么”的问题上叙述过重,“重复怎么做”等技能目标阐述不足。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不到位。“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在理念上的突破性创举,却也是最让老师感到困惑所在。,“其概念的不确定性受到了质疑,加之这一目标尚未完善,

4、少了些可操作性,更让人平添茫然”,直接导致众多老师连最基础的表述都存在不够精确这一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切实际,突出表现为或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或设定上空洞。“学生从历史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和做题技巧,很难获得情感的愉悦和价值观上的熏陶,历史课上缺乏心与心的共鸣和沟通。” 二、原因简析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历史,不是为了研究过去,而是得到一些历史的修养,实现历史知识与思想方式的迁移正确认识自己,更好解读今天和迎接未来。” 教师明确这一点是关键。但受传统教学影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常见问题却集中表现为:重形式,轻实质;重手段,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矫枉过正式的“以学

5、生为本”培养模式,多数只是追随一时的热点,诸如问题教学法、史料教学法等等,什么火了就用什么,因材施教考虑的少。此外,过高、过空的思想教育灌输现象根深蒂固、屡见不鲜,“生硬联系”现象比比皆是。原因即在于教师史学专业功底和教学专业能力的欠缺。而长期依赖教师已然成为习惯的学生,面对教师忽然之间的放手,往往显得手足无措,最终造成在学习中力不从心。于是,在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之后,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课改理念下,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实际上就是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些因为对三维目标理解的偏差而出现的教学设计上不足,归根究底还是教育理念未曾真正改观。三、三维目标有效达成的思考和实践1、整合三维目标知

6、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间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开来。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余文森教授认为这三者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其实,三维目标的特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需要借助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过程与方法,需要借助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更

7、离不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支撑”。 过程与方法:例如教师通过对中共早期有关历史人物细节分析、学生查找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的资料,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确立起来的,深化了解国情,培养对党的感情。整合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为:通过教师对有关历史人物细节分析识记中共早期组织和有关领导人物;通过学生查找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的资料,识记中共一大、二大主要内容,理解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及重大意义;从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确立起来的,培养对党的感情。2、技能目标要落实具体而言,历史学科涉及的技能有:“把整体表述的史实

8、分解为具有内在联系的部分或方面。把分散表述的史实组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归纳和比较史实,指出其主要的相同或不同点。透过作者对史实的表述、解释和评价,知晓其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3、过程与方法目标要到位如:有老师在改革开放一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之一设定为“通过收集资料,着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证分析历史的能力 。”内容上稍显空洞,而且其表述上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手段,依然回归到了传统教学教师本位的模式。反映出的是教学理念上的模糊,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两者概念间的混淆。同样这一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有老师设计为“通过思考、叙述自己家乡的对外开放成果,能将

9、所学联系实际的意识。”主体为学生的意识就比较强。4、情感目标要切实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育人始终应该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叶澜老师在评述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件好课,第一标准就确定为“有意义” “初步的意义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可见,这三维目标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此外,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情感:“从心理学角度说,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是第一层次,简单说即为情绪。态度:“是人对于种种对象和现象的反

10、映倾向和心理准备,是人根据以往的经验,给行为的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1是第二层次,即为稳定的情绪。价值观:则强调的是底线,决断时的标准。“当代价值观方面的一种突出特点是以人为本,显示出多样性。”1而在实际教学中,可针对学生现状做调整。态度、价值观的内容,在学生的情感体验未曾达到应有的高度,教师刻意提升就容易出现前文中所述的学生的不认同。因为情感、态度、进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综上所述,正如聂幼犁教授所言:“三维是一种观念上的透视方式,教学上它们依然是浑然一体的。”因此,课堂教学怎样落实“以发展为本”的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值得每一位老师深入探讨。但教学改革需

11、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执著追求,总有一天会达到预想的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进行,在新的历史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具有自觉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而不是在外来压力下被迫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提升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阅读,有理解地阅读。教材是中学生的主要阅读材料,特别是历史教材,它本身具有可读性的特点。如何利用历史教材使学生学会阅读技能、理解潜在意义呢?根据历史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情况、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历史

12、科的阅读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提升阅读能力。一、“问题式”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选编问题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体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阅读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还可以课前把设计好的习题印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通过动眼、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

13、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二、“语文式”阅读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历史课文。使用这种方法阅读时,要求学生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教师在学生阅读时要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文式”阅读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避免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三、“提纲式”阅读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

14、容,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主掌握,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学习,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如学习法国大革命时,就可列出这样的阅读提纲:1、革命爆发的原因2、导火线和开始的标志3、革命的过程(含人权宣言的内容、路易十六上断头台、雅各宾派的专政措施影响拿破仑帝国的建立等内容)让学生从上述提纲的提示中去阅读,然后掌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再遇到相似内容时,学生便会阅读了。四、“地图式”阅读历史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和历史课本相配套的有历史地图册,这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式”阅读法就是要求

15、学生在阅读历史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问题,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比如在阅读“殖民主义的罪恶”这一问题涉及到“三角贸易”时把欧洲殖民者的出程、中程和返程的出发地、携带的物品利用地图由学生照图去说,形象、直观而且容易掌握这一知识点。五、“比较、迁移扩展”阅读首先要进行比较阅读,即把同类内容的课进行对比阅读,找出它们的异同,得出一般规律,比如在学“资产阶级革命”这一主题可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比阅读,这样识记更容易,而且还能对比异同。其次要进

16、行迁移扩展阅读,即用课内已学过的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扩大知识面,畅游于阅读的王国。总之,通过以上几种阅读方法的运用,再加上学生通过学习自己不断总结出新的阅读方法,学生就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使自己会自主学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的同时,既培养了他们的勤于思考的习惯,又锻炼了他们的历史思维,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是很大的好处的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一、必须要使学生明白历史课堂的重要性。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人类曾走过的路,不管路程多么漫长,过程多么艰难,结果是否成功,它都给后人留下无穷的思考。历史存在的意义正在于从中反观出个体、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