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师大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577238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ZHONGGUO LISHI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 苏凤教材分析本课从“人口南迁与东晋南朝政局”、“淝水之战”、“江南经济的发展”三目内容简要交 代了我国人口南迁的现象。重点叙述了东汉末年至南朝时期江南区的开发,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 从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等多方面归纳江南经济发展的表 现。理解在江南的开发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文明区域的扩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东晋南朝时政权的更迭,形成历史发展的时序性,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人口南迁的基本情况;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经过和

2、影响,形成历史发展的空间性;2. 通过学习,掌握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等。【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读图学史的方法分析人口迁移的方向、地区、时间、影响等。2. 通过提问、阅读、比较、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人口南迁对南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中,认识到先进的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重知识、尚科学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精神;从本课的学习中, 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安宁的局面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

3、点】人口南迁;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课前准备”J1. 多媒体课件。2.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一幅江南美景的图片和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播放音乐梦里水乡。过渡:同学们,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是我国经济发 展的重心,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那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 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合作探究,学习新课: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走进一位历史名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展示诸葛亮图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在南方辅佐刘备成就了一番事业。但其实诸葛亮是出生于北方一个颇

4、有名望的官吏之家,从东汉末年开始,世居北方的诸葛家族却举家南迁来到遥远的南方。 不是个例不是偶然,同一时期,还有更多像这样的家族背井离乡,辗转南下。请同学们来探究这一时期的历史。一、人口南迁展示移民分布图:请大家阅读91页-92页结合分布图,前后 4人为一小组,合作完 成以下三个问题:(1)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东汉末年,人口开始南 迁;西晋后期,形成南迁浪潮)东汉末年以来长期的战乱使北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民困苦不堪,开始南迁,到西晋后期形成了一股南迁浪潮。这一时期无论是宗室贵族,还 是黎民百姓,都纷纷踏上了南迁的路程,他们一路南下,来到了哪里呢?2)南

5、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 (是指中国五岭以南的地方, 相当于现在广东、广 西、海南全境)所以老师给大家布1、据统计这一时期南迁人口约 90 万人, 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 其中乔迁安徽的就有 17 万人。我们安徽也属于当时南迁范围, 说不定你就是当时南迁人口的后代, 置一个课后活动探究“查家谱,追寻祖先迁移的路线” 。2、数十万北方人口来到南方,此时的南方是什么样子呢?南迁人口能很好地生存吗?展示汉书材料:结合课后材料阅读的翻译。江南地域辽阔(这是优势)然而有什么不足呢?火耕水耨(采用烧荒这样原始的方式, 烧荒放水浇灌, 让草木烂在田里, 连耕地都不需要, 撒

6、了种子秋天就来收获) 技术十分落后。 原始的打鱼狩猎采集也是重要的谋生手段,虽然不忧冻饿,然而也无富有人家。3、汉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如何?人口只占到全国的 10%未开发,经济发展落后,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就是技术落后。 也就是这样的江南却在东汉末开始迎来了数十万北方人口, 这些北方人民的到来会给未 经开发的江南带来改变吗?你觉得江南经济要想发展必须要具备哪些因素? (先进技术、 宽 松政策、 安定的环境) 我们来看看的数十万远道而来的北方人口会不会为南方经济的的发展 创造某些条件?( 3)人口南迁的影响? 学生回答: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补充劳动力,带来先进技术、经验等。 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

7、一直在北方, 人口也大部分集中在黄河流域, 这个地区诞生了中 国古老的农耕文明, 先进的农耕技术。 就这样, 灿烂的中原华夏文明也伴随着南迁人口逐渐 在南方生根、发芽、 不断壮大过渡: 这样南方经济发展具备了第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人 口南迁(先进技术) 。那么有利的政策宽松的政策有吗?二、东晋南朝 你知道西晋末年以后统治南方的是什么政权吗? 东晋南朝。复习回忆东晋南朝政局的形成。 (280 年,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但 好景不长, 之后中华大地又陷入分裂,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 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 南方 建立起东晋,之后,宋齐梁陈不断更迭,称为南朝)东晋南朝的统治者对经济发展重不

8、重视呢?我们来看材料 东晋:大力鼓励实行屯田, “如果不是在军中担任要职,都要从事农业生产 , 收获粮食” 南朝:劝课农桑, “发挥地理优势 , 若需要田种,根据情况适当发放。 ”可看出态度:鼓励生产, 重视经济发展正因为如此, 在东晋南朝统治时期出现社会安定、 户口殷实的繁荣景 象。南方经济发展的第二个因素是不是也有了:东晋南朝(鼓励政策)过渡: 再来看南方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因素: 环境。北方人口南迁就是因为南方具有相对 安定 的环境,那南方是不是就绝对安定和平没有战争呢?三、淝水之战公元 383年,前秦 80 万大军和与东晋在今天安徽寿县的八公山淝水地区展开激战,这 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究

9、竟战况如何呢?请欣赏课本剧(苻坚、忠心耿耿的大臣、士兵、 旁白)认真观看听台词思考: 淝水之战的结果、 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涉及到的成语、 产生什 么影响(1)结果:东晋以少胜多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 你能列举吗?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2)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结合投鞭断流这个成语你能不能分析前秦苻坚 80 万大军却惨败的原因。 苻坚骄傲轻敌, 狂妄自满。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这些战役,历史惊人的相似,这些都告诉我们 一个道理: 骄兵必败。骄傲自满必然导致失败。你在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 你骄傲了吗?更 要记住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3)苻坚的骄傲自

10、满加上战术失误等导致失败,东晋取得了淝水之战的巨大胜利,对 南方产生了什么影响?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 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总结: 这 样,南方经济发展充分具备了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 结合板书总结:三、 南方经济的发 展在天和地利人和的条件之下,南方经济原先落后的状态有没有得到改变呢?展示材料:江南之为国盛矣尝试阅读材料,思考讨论江南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你能找出这一段材料的中心句吗? 第一句:“江南之为国盛矣” 。教师引导阅读: “民户繁育”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江南经济在哪些行业发生了变化? (哪一句是关于人口的?哪一句是关于

11、农业的?手工 业?商业?)由此我们可看出江南已不再是秦汉时期未经开发的状态了,东晋南朝的江南繁荣, 经济发展迅速。除了这段材料当中体现出来的,还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板书) 请同学们交流合作完成表格:注意要用关键词各行各业, 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都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大有赶超北方之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时我国历史上长达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但是在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因素, 也是最大的亮点。 此后,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开始从北方向南方 转移,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直到今天,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南方仍 然要发达于北方。但是我们要注意经济重心的转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经历了漫长艰难曲折的过程。南朝后期政权更迭频繁,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后主纵情享乐, 荒废政事,“业精于勤荒于嬉” 国力最终衰败,南方迅速发展的势头明显放缓, 又重新回到北强南弱的局面。这也告诉我们 和平的环境、稳定的政局、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源泉。本课总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掌握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组内相互交流分享。巩固练习:(多媒体出示)教学反思”-丿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