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德的阳光普照学生的心灵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576206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师德的阳光普照学生的心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让师德的阳光普照学生的心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让师德的阳光普照学生的心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让师德的阳光普照学生的心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让师德的阳光普照学生的心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师德的阳光普照学生的心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师德的阳光普照学生的心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师德的阳光普照学生的心灵封丘县教师进修学校 何玉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有人曾说,教师的生命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延伸。这个论断太精辟了。教师的言教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任何章程和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的设想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只有人格能够对发展和形成起作用。”可见,注重师德教育已成为当前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那么,怎样才做一名好教师?我们先从最基本的道德素养谈起。一、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台湾教育家高振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能

2、爱那些有问题的学生的教师更是神中之神。”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道德的一个标志,而且是人类道德的一个标志。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一名教师,你的学识可能不渊博,你的能力可能不高,但是,你的师德不能不好。因为你是学生做人的榜样,你是学生处世的楷模。也许你很少想到自己话语的价值,也许你很少想到自己行为的意义。但是,你的话语经常被学生反复咀嚼,尤其是显示你心灵真情的话语,你的行为经常被学生反复模仿,尤其是显示你潜在真实的行为。因为,这里面折付出做人的准则,闪现出做人的德行。“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

3、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如今,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来说,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做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我们就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学生的朋友”。

4、二、以身立教,才能写好德育这本无字书教师应是一本德育无字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与之相处的教师发挥着巨大的师表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至师德与师能,往往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和学生在一起,要让学生读出我们的言行举止,读出我们的身体力行,读出我们的表里如一。韩愈在其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传道,不仅传学问之道,更要传为人之道;授业,不仅要授学业,更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解惑,不仅要解共同之惑,更要解个体的特殊之惑。当我在学生面前一站,就应该是一杆言行一致的标尺,一面表里一致的透镜。所以,我们平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让自己成为一个言行一

5、致的人。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教师必须首先正确认识这样差异,是每一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性格各异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都获得应有的发展权利。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不应该有贫富不同的学生,不应该有“差生”,而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教育家韩凤珍说过: “教育者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切不可单以成绩,家庭条件论英雄。教师要平等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智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平等对待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公正的魅力。三、师德是教育之源所谓师能,就是要求教师对某一学科业务精通

6、、知识丰富、治学严谨、注重创新。当然,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真是越来越高了,教师是蜡烛还得两头燃烧。过去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说一桶水也不够了,因为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这么快,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这么多。那么,现在的教师应该是什么?当下时髦的比喻是“水龙头”,需要时一打开,知识的水就哗哗地流出来了,可源头的活水又该如何注入呢?教师职业道德中描述到:德是才之师,才是德之资;无德行难远,无才立难牢。德才兼备可谓师德修养。所以高素质的教师,必须既要有高尚的师德,又要有精湛的师能。教师精湛的师能,首先表现在必须树立现代教育理

7、念。因为现代教育理念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先决条件。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教育理念滞后甚至错误,就会导致教风不正,导致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滞后甚至错误,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影响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实现。其次,我们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师表风范,“师德,教师之魂;师能,教师之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同时,教师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促进专业发展,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率先学会终身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报

8、告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本质特征学习。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育者,更重要的应该是终身学习着。教育理论,新课标,专业技能等等,都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知识。否则,我们不仅跟不上知识的更新,更影响个人的成长。只要你有实力,就会得到承认,我们提倡的校本教研,就是要我们结合教学,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教学研究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业务提高的过程。身正为范,业精为师。我们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如果既有高尚的师德,又有精湛的师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何愁不会发展,我们的学生何愁没有高素质。四、给心灵松绑,“师德”就是一种“乐”在日常忙

9、碌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是否常常为自己心目中“老师”的身份所累,被紧紧捆绑住了心灵?每当我们的学生不听我们的劝告,我们的这个“不许”、那个“不准”不那么奏效的时候,我们不是会忍无可忍地怒不可遏吗?每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未曾达到我们理想中的期望数值,我们脸上“恨铁不成钢”的神情总是敌不过孩子爱玩的天性时,我们不是也一时冲动说出过过激的话吗?这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我们心中的传统观念过于根深蒂固,我们以为学生就应该意味着“服从”。所以当他们表现得不那么“服从”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我们的“教师的尊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于是出于自尊心,出于责任感,我们会忍不住想方设法地对他们施加各种压力,或是声色俱厉的批评

10、,或是拉他们父母来做“同盟军”,总之希望借此“驯服”他们,以至于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用不快乐的情绪绑住了自己的心,也绑住了孩子的心。其实是我们忘记了这些孩子年纪虽小、生活经验虽缺乏,却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思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育他们首先应该懂得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而不是总像下命令似地干涉他们、限制他们。其实在每个孩子的心目中,教师都像“天”一样大,他们可以不听爸爸的、不听妈妈的,却怎么也不能不听老师的。所以我们教师不可以因为几道题而剥夺了孩子自由活动、锻炼身体、接受日照、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友好、宽松、自然的心理空间,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他们的想法有人听,苦闷有

11、人诉说,欢乐有人分享,这样他们的身心才能健康地发展。让我们给自己的心灵松绑!不是用草率与妥协,而是用理性的变通给自己松绑。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过紧。善驾车的人,不会把车开的过快。善于思考的我们,学会“松绑”,将会更懂得师爱;明天,将拥有更多会心的微笑和成功的喜悦!名师们之所以成为楷模,就是因为在教学上多花了一点时间去钻研教材,去精心施教;在教育科研上多花了一点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多花了一点爱心,用人格的力量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正是这一点一滴,积聚起来,才使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得到最佳体现。“师德”是一种“乐”,乐于教师职业;“师德”是一种爱,投向所爱的天地;“师德”是一种美,陶治人之情操。“师德”是忘我的,无私的,占方寸之位置,具天地之背景,似燃泪之红烛,抽丝之春蚕。“师德”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精神!感动我们的学生,成就我们的事业,塑造我们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