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568970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广西贺州第二高级中学 曾碧绿【教材分析】1.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出现的,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用白话写的,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的,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的一种新诗体。五四之后对外国诗歌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这里在第一课选录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反复朗读;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真情;陶冶性情;学写新诗。【学情分析】1. 学生对作者有一些了解,知道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共和国

2、的缔造者,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学生小学、初中学过较多的诗词,并学习了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对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有一定的认知。2.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诵读、背诵诗文的方法,已初步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背诵能力比较强,对诗词比较感兴趣。3. 学生对词的格律特点有一些了解,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比如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分析情景交融。【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毛泽东诗词,欣赏他的狂草书法,体会这位诗人兼书法家的风采。2. 引导学生了解词的格律特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3. 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

3、的词以及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以及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并尝试进行诗词创作。4.背诵本词。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可采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表读或集体诵读,自谱自唱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逐渐提高自己抓准关键词、分析意象的能力。3.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鉴赏诗词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

4、养,在诗词的熏陶下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丰富情感世界和文化积累。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诗词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珍惜今日所有,激发自我奋发向上的热情。【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难点1词中描绘的图景,如“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等。2虚实结合,景中寓情,情中显志。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数词运用,富于力学美感;动词使用,出神入化;形容词的使用,渲染色彩;对颜色非常敏感。4. 对比、夸张、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中学生

5、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学生学习活动及评价设计】 1学生学习活动:课外提前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课堂个性化诵读;多媒体辅助学习;分组讨论。 2学生学习活动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和家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诵读提示】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迹诵读本文插页有毛泽东书写的沁园春长沙。该手书有一种气韵贯注的流动美,风格潇洒豪放。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要抓住“独”“立”“洲”等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抓住“看”和“忆”贯穿全词两条主线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学生欣赏课本上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长沙。2.学生交流

6、欣赏手迹感受,教师略作评价:毛泽东书写的沁园春长沙有一种气韵贯注的流动美,风格潇洒豪放。3引导学生欣赏毛泽东的其它书法作品并导入课文。他是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是书法家,一手狂草征服天下;他更是诗人,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用平平仄仄的诗词彰显自己的革命豪情。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透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走进诗词的殿堂,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二、诗词简介及诗词阅读、鉴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并收集在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笔记上。在课堂上请个别学生展

7、示自己记诵的成果,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词。2引导学生结合初中所学过的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说说诗词的总体特点和阅读、鉴赏诗词的方法以及词的相关知识(比如:词的别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词的分类以及“沁园春”词牌名的格律等),并就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进行分析。3教师小结:(1)诗词总体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优美的音乐性。诗词是文学艺术中一朵鲜艳的奇葩,它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的骄子;它浓缩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历练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追求;它和心灵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关系,能够直接地、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我们可以透过诗词,认识作者,

8、感受作者的情感。诗词是反映生活、歌唱生活的艺术,我们可以透过诗词,感知生活。作品是有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艺术的再创造来源于读者的再创造,所以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鉴赏才可能进行。(2)阅读和鉴赏诗词的方法学习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1)理解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把握技巧:推敲词句、捕捉意象、体会音韵、展开想象2)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词的意境,较完善地传达诗词的思想感情。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抑扬的变化,读出诗词的艺术美、意境美,整体感知。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

9、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3)默想和回味诗词的鉴赏往往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因此,隔一段时间应重新诵读品味,诗化自己的感情。再创造再评价共鸣(3)高考诗词阅读、鉴赏要求:1)鉴赏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 词的相关知识1)词是产生于隋唐兴盛于两宋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为:“曲子词”、“诗余”、“乐府”和“长短句”等。2)与近体诗相较,词在形式上独具特色:一、词是配乐的;二、词有一个音乐性的调名,即词调,通常称词牌;三、词分为数片,通常是上下两篇;四、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不齐; 五、每一种词调有不同的押韵位置。 3)词的分类:小令(58字以内) 中

10、调(5990字) 长调(90字以上)4)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5)词牌名沁园春,词牌名。由“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此得名。沁园春的格律:双调(上下阙不同调),114字,上阙13句,逢一(第一句也可以不用韵)三、七、十、十三句押平声韵,四平韵,下阙12句,逢一、二、六、九、十二句押平声韵,五平韵。上阙后九句与下阙后九句字数平仄相同,此调一般用较多的对仗句。6)引导学生浏览全词,找出韵脚。明确:上阙 秋 、头、流、由、浮(方言)。 下阙游、稠、遒、侯、舟。 7)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牌名。三、整体感知全词。1学生边看课文

11、边听教师背诵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对教师的背诵进行评价。通过听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在听的过程中,把不会读和易读错的字词以及难解字词找出来。2.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师生在交流中正音、释词。(1)正音沁园春(qn) 百舸(g) 峥嵘(zhng rng) 怅寥廓(chng lio ku) 挥斥方遒(qi) 浪遏飞舟() (2)释词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击水:毛泽东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版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

12、人生二百年(是言勤奋,珍惜时光,夜晚也当白昼使用,这样就会拥有两次人生的时间),会当水击三千里(典故出自庄子,是说定能施展鲲鹏之志)。(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3)成语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峥嵘岁月:不平凡的日子。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愁暮。”宋陆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诗:“岁月惊峥嵘。”皆为感叹流年之辞,毛泽东同志转用以指不平常的斗争岁月。峥嵘,本形容山势高峻,引申则有特殊义。意气风发:精神振奋,气概昂扬。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感受诗情,熟读成诵。(1)引导学生根据自我的听读感受激情诵读课文,并自评或同学互评。(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合

13、理的调整和补充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并抓住“独立”“寒秋”“橘子洲头”等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确的语序: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分析:这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展现出一幅以诗人为背景的艺术画面,为全诗定下了壮阔的基调。 (3)用“站立”“直立”等替换“独立”,在比较鉴赏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适时引导学生重温历史画面,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时代背景:1925年,正值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中

14、国革命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确立,而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秋天,毛泽东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了躲避军阀赵恒惕的追捕,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长沙。在长沙停留期间,独自重游了青年时代经常和同学去的橘子洲,有感而作此词。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4)引导学生背诵唐朝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并就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

15、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进行比较鉴赏。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意境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5)引导学生找出“看”“忆”领起的句子,并抓住“看”和“忆”这两个贯穿全词两条主线的词语,以及穿引全文的“立”,“看”,“怅”,“问”,“忆”,“记”等关键动词和意象,分析全词。明确:“看”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忆”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诗人独立橘子洲头,看到的是(意象)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漫江、争流的百舸、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竞自由的万类,真可谓是绚丽多姿、生机勃勃之景,于是济世沧桑之情油然而生: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怅”,课本注释说,它原指失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