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细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560603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细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细则目录第1章 统一格式规定21.1 图件格式21.2 工程和样品代号及编号方法31.3 粒度及层厚的规定4第2章 地质测量52.1 剖面测制52.2 地质填图72.3 地质测量提交资料9第3章 山地工程编录93.1 编录基本要求93.2 探槽编录103.3 坑道编录103.4 钻探地质编录113.5 山地工程编录提交资料12第4章 采样与化验124.1 岩矿鉴定标本124.2 化学分析样124.3 岩石光谱样144.4 土壤金属测量(化学样)144.5 矿床开采技术样144.6 其他分析15第5章 其他16附录一17附录二19附录三21附录四22为加强地质勘查项目工作的质

2、量管理和地质资料汇总、汇交,提高地质工作成果资料的质量,项目野外地质工作除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及中国地调局的有关规定执行外,针对一些具体工作内容制定本工作细则,作为各项目工作的统一标准。项目组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擅自变动和更改。随着地质工作进展和认识的加深,本细则有不恰当、不完备之处,可提出意见,并将意见汇集到总工办,由总工办负责作进一步修改和增补,使之逐步完善。第1章 统一格式规定1.1 图件格式 所有图件包含有图名、比例尺、图廓线、图面内容、接图表(分幅时)、图例、剖面图(必要时)、柱状图(必要时)、图签等内容。原始素描图则用文字说明代替图例。 1.1.1 图 名 1.

3、1.1.1 凡区域地质图、矿区(点)地质图、工程分布图等综合图件,图名都冠以“广西县矿区图”。 1.1.1.2 勘探线剖面图、纵投影图、储量计算图、工程素描图等图件,图名冠“矿区图”。 1.1.2 图 例图件图例及花纹按广西统一图例格式执行,不足部分由各子项目负责统一编制。图例的排列顺序为:地层单位、符号(从新到老)岩浆岩时代、符号(从新到老、从岩体到岩脉)岩石花纹符号(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蚀变)地质界线产状符号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矿体、矿脉及编号工程及编号(钻探坑探浅井槽探)勘探线及编号观察路线、观察点及编号光、薄采集位置及编号工程取样位置及编号矿(化)体品位/厚度、采取率设计工程位置及编号物

4、化探异常工作区范围。不足或多余部分,由各项目根据不同类型图件的具体要求,按上列顺序负责补充修改。1.1.3 图 签 图件图签分综合图图签及素描图图签。 1.1.3.1 综合图图签90mm综合图图签单 位图 名拟 编图 号50mm审 核顺 序号清 绘比 例 尺总工程师日 期队 长25mm20mm资料来源25mm20mm90mm分幅简易图签15mm图 名20mm图 号25mm20mm顺 序 号25mm1.1.3.2 素描图图签90mm素描图图签(原始图签)图 名29mm图 号顺 序 号拟 编编图日期审 核审核日期20mm25mm20mm25mm 1.1.4 图 幅 综合图件根据所要求的内容进行编图

5、,凡图幅大于80110cm时(包括图边、图框)均要求分幅。素描图一律按5075cm规格图幅编制素描图。分幅素描图图签放在最后一幅图,其余用简易图签。分幅图应在右上角图框外画出分幅表。30mm分 幅 表15mm8mm115mm2 1.2 工程和样品代号及编号方法 1.2.1 勘探线编号 以矿区中部00线为中心,每50m一条勘探线,往西(南)以奇数编号,依次为01、03、05、07、09、11;往东(北)以偶数进行顺序编号,分别为02、04、06、08、10。1.2.2 工程和样品代号地质点、工程、各种标本和样品的代号见下表:1.2.3 编号方法 1.2.3.1 地质点、实测剖面、样品、标本等均用

6、顺序编号,即项目代号、顺序号连接而成,号码允许不连续、缺号,但不许有重号。例如:B18即第18号标本。 1.2.3.2 探矿工程由工程代号、勘探线(或矿脉)号及勘探线(或矿脉)上该类工程顺序号顺次连接而成,勘探线号及工程顺序号均为二位数字,例如:TC0701即为矿区07号勘探线第一号探槽。项 目代 号项 目代 号地质观察点D标 本B剥 土BT薄 片b探 槽TC光 片g浅 井QJ构造标本GB竖 井SJ矿物测温标本KW斜 井XJ自然重砂Z平坑(平硐)PD人工重砂RZ沿 脉YM基本化学分析样H穿 脉CM光谱分析样GP采 坑CK金快速分析样KF钻 孔ZK组合分析样ZH照 片ZP单矿物分析样DF磁盘(电

7、算用)CP土壤地化样TR光 盘KP原生晕样Y内检样NJ次生晕样C外检样WJ小体重样XT选矿试验样XXU1.2.3.3 送样单及样品登记表等资料,样号在2位数以上,采用简写方式,即与表格上下对直写最后一位数的序号,但每页表格第一格以及每进十位数的样号要写样品全号。表格中上下文字内容相同,采用简写方式,即在内容相同下格中间打一个“”即可,但每页表格第一格和内容有变时要写全内容。表格上下内容相同简写方式不允许笼统竖写或打竖直线。分析数据不允许采用简写方式。1.3 粒度及层厚的规定1.3.1 层理厚度划分 巨厚层(块状) 1.0m; 厚 层 0.5m 1.0m; 中厚层 0.5m 0.1m; 薄 层

8、0.1m 0.02m; 微 层 0.02m 0.01m;显微层 1000mm; 巨(角)砾岩 碎屑粒度 2001000mm;粗(角)砾岩 碎屑粒度 50200mm;中(角)砾岩 碎屑粒度 1050mm;细(角)砾岩 碎屑粒度 210mm。 1.3.2.2 中碎屑岩(砂岩) 巨粒砂岩 碎屑粒度 12mm; 粗粒砂岩 碎屑粒度 0.51mm; 中粒砂岩 碎屑粒度 0.250.5mm; 细粒砂岩 碎屑粒度 0.10.25mm;粉 砂 岩 碎屑粒度 0.1mm。1.3.3 化学岩或重结晶的结构粗晶(粗粒) 0.5 mm中晶(中粒) 0.1-0.5 mm细晶(细粒) 0.01-0.1 mm微晶(微粒)

9、0.005-0.01 mm隐晶 10 mm粗粒 5 mm中粒 2-5 mm细粒 0.2-2 mm微粒 0.2 mm第2章 地质测量 填图前要明确任务要求,收集、整理并研究前人资料。进行野外踏勘,选择并测制地层剖面,确定地层层序,划分填图单元,编制填图计划。2.1 剖面测制2.1.1 实测剖面方法及要求 a、按所在1:5万图幅磁偏角校正罗盘; b、剖面名称、编号、导线号应用红油漆写在露头点上作标记; c、剖面起点、终点、分界点、重要的矿化蚀变、构造均应定点控制。2.1.2 实测剖面记录 2.1.2.1 统一按实测剖面记录表记录每条导线的参数、岩层分层情况、岩性、岩层产状及样品采集情况,同时在野外

10、记录本上对所出现的岩性、岩层、矿化蚀变等详细描述记录。(参考附录二、附录三) 2.1.2.2 记录内容及要求 a、沉积岩描述顺序 岩性:岩石名称、颜色、风化特征、结构构造、层理厚度、碎屑特征及含量、矿物成分及含量、其它特征(层面构造、变形构造、矿化等); 接触关系特征; 产 状; 样品采集类型及编号。b、岩浆岩描述顺序 岩性:岩石名称、颜色、风化特征、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粒度、含量及其特征; 流动构造、包体特征(产状、数量、大小、成分、接触关系)、节理;岩脉及其产出特征; 岩相变化及接触关系特征; 接触带特征; 样 品。c、构造描述顺序 断裂空间分布情况、可见长度、挤压破碎带或蚀变带宽度、构造

11、岩特征、断裂两盘产状、形态(沿走向、倾向的变化情况)、断面特征、应变矿物及其展布特征、伴生、次生构造; 断层两侧地层时代、岩性特征、产状及破碎情况; 断层活动期次、性质确定; 样 品。 d、在实测剖面过程中,要求野外同时作出相应的剖面草图。剖面图按实测情况自然展开作图,平面图则以预计的剖面方位为基线作图。 e、对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接触关系、原生沉积构造、断裂、褶皱、矿化蚀变等应作大比例尺(1:101:100)素描图或照相。f、采样要求 详见各类样品的采集。所采样品均要标在剖面图上。 2.1.3 室内整理要求 实测剖面记录表、记录本要每天整理完善,核对原始数据,计算各类参数,提供准确数据; 整

12、理完善剖面图及平面图,确定初步分层方案; 所采样品应当天整理完毕(编号、填写标签等); 修饰完善野外素描图;2.1.4 资料整理2.1.4.1 平面图 先确定剖面图基线总体方位,然后根据测量方位和平距将每根导线逐一绘到厘米纸上。平面图的内容有:产状、分层线、断裂线、岩脉、矿化蚀变带、褶曲轴线、地质点、地层代号、居民点、导线点、重要标志。2.1.4.2 剖面图用垂直剖面法作图,即用每根导线的平距垂直投影到基线上,标出高差(累计高差)地形线,岩层产状画真倾角,画出岩性花纹。剖面图上还标出采集的各类样品及编号。2.1.4.3 柱状图根据实测结果所确定的分层情况,计算岩层厚度,作出地层柱状图。2.1.4.4 编写实测剖面小结。2.2 地质填图 2.2.1 地质填图的质量要求2.2.1.11:10000地质填图 大致查明工作区地层、构造、岩浆岩与矿化带、矿体的地质特征并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各种地质要素。因此,对1/万地质填图要求如下: a、矿体及找矿标志层、地层分界线、岩体接触线与成矿有关的构造、蚀变带及岩脉沿走向追索,点距100-200m,并辅以线距200m左右的穿越路线观察,对特殊地质体地段可适当将点距加密到5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