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3004454336+廖利琼+进一步夯实农村农业基础地位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4559661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43004454336+廖利琼+进一步夯实农村农业基础地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0943004454336+廖利琼+进一步夯实农村农业基础地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0943004454336+廖利琼+进一步夯实农村农业基础地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0943004454336+廖利琼+进一步夯实农村农业基础地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0943004454336+廖利琼+进一步夯实农村农业基础地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43004454336+廖利琼+进一步夯实农村农业基础地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43004454336+廖利琼+进一步夯实农村农业基础地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毕业作业题目:进一步夯实农村农业基础地位学号:姓名:廖利琼分校:株洲教学 点 :4八、攸县电大工作站指导教师:彭祖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目录内容摘要3关键词3一 、大力扶持“三农”,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4二 、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4参考文献9【内容摘要】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表示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推 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 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关键词】农业 农村 农民 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农村农业基础

2、地位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表示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推动科学发 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 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 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 、大力扶持“三农”,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具备了加大力度扶 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一系列有利条件。但同时也 要看到,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资源环 境和市场约束增强,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越来越 强烈。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

3、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 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 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必将有助于促进经 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 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 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必 须深刻认识“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把握新机遇新挑战,增强做 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 终绷紧,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二 、夯实

4、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就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 建设,促进农业的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机械化、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积 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和整体面貌,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质量,确保农业不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第一,努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 快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变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局面,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要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

5、工程建设和管理,兴建山区 小型抗旱水源工程。要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的积极性。要努力做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根据实际增加中型灌区骨干工程 和大中型灌区田间节水改造资金投入。要搞好节水灌溉示范,通过采取宣传、激 励措施等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要继续增加投入,加大力度改造中 低产田,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支持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 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也为振兴农机工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各地区各部门应采取切 实措施,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 加

6、强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研发,完善农业机械化税费优惠政策,着力 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第二,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 重要支撑。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市 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和农村服务组织,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一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要继续实施“万村千 乡”、“双百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工程,加强粮食现代物流 体系建设,开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试点,继续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省内外 车辆无差别减免通行费政

7、策。供销合作社要加快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推进新农 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提高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要通过实施财税、信贷、 保险等政策,鼓励邮政等企业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充分发挥邮递物流网络的 优势,拓展为农服务领域。要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 类流通中介组织。要鼓励各类工商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 参与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农资经营,培育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集团。要完 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积极稳妥发展农产品期货品种。要建立并完善农业和农村经 济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 务系统,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信息资源,完善信息

8、服务网络。要继续推进“金农”、 “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 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 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二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要 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支持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为农民提 供代耕代种、用水管理和仓储运输等服务。要鼓励农民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等 环节开展多元化、多形式的合作,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政策传递、 科技服务、信息沟通、产品流通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要鼓励 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组织,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建立便民利

9、民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 公益服务站。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 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 者素质,提高农民发展能力。要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 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努力把 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 经营者。要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 营主体。要采取各类支持政策,创新农业和农村人才评价、激励和服务机制,鼓 励和支持各类人才自主创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10、,促进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 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提升基层培训能力,加快构建县域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发展城乡一体化的 中等职业教育。要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培 养,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要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增 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促进农民由体能就业向技能就业转变。要提高农 村公共服务人员能力,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农村教师、乡村医生、计划生育工作 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及其他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制度,加强在 岗培训,提高服务

11、能力。第三,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完善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增加农业投 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要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 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 入机制,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引导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国民收入分 配切实向“三农”倾斜。 要全面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 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要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 接补贴力度,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扩大 良种补贴范围,增加农

12、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要通过结构优化增收, 继续搞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和建设,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 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 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要通过 降低成本增收,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促进秸秆等副产品和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 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通过非农就业增收,提高乡镇企业、家庭工业和乡村 旅游发展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要健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 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

13、动互促。总之,巩固农业基础、加快农村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认识新 时期“三农”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 动性,把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各项 强农惠农政策,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要采取政策支持、舆论宣传、荣誉激励等形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农业和农村进行结对帮扶、智力支持,营造强农惠农的浓厚社会氛围。参考文献段应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田淑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J】 . 党史博彩.2008 陈思海,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万宝瑞:

14、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五大增长点【D】.产业化论坛,2009;张月瀛: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着力点分析【J】.理论学刊,2009;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作业写作过程记录表(此页由学生填写)选题经过调研与材 料准备初稿写作第一次 修改内容第二次 修改内容第三次 修改内容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作业评审表指 导 教 师 评 语论文结构完整,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从“大力扶持“三农”加快农业和 农村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两方面对农村农业的基础 地位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认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现 实意义。指导 成绩及格指导教师(签名):彭祖德2011 年10 月16日初审意见初审 成绩初审教师(签名):年 月 日终 审 意 见终审 成绩终审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