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特点与不足.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559354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特点与不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特点与不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特点与不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特点与不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特点与不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特点与不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特点与不足.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特点和不足 本文的撰写,基于本人工作的实战经验和对本行业的认识、看法。信用评级行业简介对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认识和建议中国和世界的差距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信用评级行业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为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信用评级行业最初是为企业发行债券和银行发放贷款服务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信用评级行业在很多领域也融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运作模式逐步市场化。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级公司和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及后来的鹏元资信

2、评估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些独立的评级机构已初步奠定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行业龙头作用初步显现。目前信用评级行业还是属于竞争较小的行业,国内仅有以上几家较大和发展较好的公司。从长远处看,他们目前在中国的地位也可以用“霸权”来形容。当前我们国家权力机构在这方面的管理经验还是少之又少。就像改革开放以来,众多行业从陌生走向熟悉,从不懂行情到立法规范。目前信用评级事业还是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从国际层面来看,美国的穆迪国际、标准普尔公司、惠誉国际(行业内统称“穆迪、标普、惠誉”,或者是“三大”评级公司),多年来,三大公司基本垄断世界信用评级行业霸权,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由于不公平的信

3、用评级则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使人们开始反省和重新定位信用评级行业的功能。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有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评级市场竞争无序,行业自律不尽如人意。又如,评级市场需求不足,评级机构尚不成熟。面对这些情况,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评级行业,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走出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建立有效统一监管体系和部门,完善机构认可和退出机制。目前,评级行业存在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阻碍了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实施集中统一监管、建立有效监管体制十分重要。可以考虑在评级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行政府从严监管的发展模式,并把监管范围

4、的重点放在严格评级程序、健全内控制度、完善评级标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防止不当竞争、避免利益冲突和强化信息保密等方面,同时提供指导性意见,对评级机构技术研发进行规范。 在国家职能机构里面,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等与信用评级单位有过紧密的关系, 难以统一管理。中诚信公司有中国人民银行和商务部批准设立,大公国际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经贸委批准成立,联合资信公司则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和保监会认可。统一管理后,利于提高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亟待于规范评级收费制度,规避潜在利益冲突。向发行方收费,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收费模式,我国评级机构主要收入也同样来源于受评对象。这种收费模式虽然存在

5、潜在利益冲突,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从制度安排的内在合理性和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具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这不仅在于“被评级者埋单”的收费模式具有较强可操作性,更是因为当前我国评级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对评级的认同度有限。但本着规避潜在利益冲突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对现行收费制度可考虑进行适当改革,以降低评级机构对被评对象的依赖性,提高评级独立性。混合收费方式可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案,即一部分费用直接向被评对象收取,另一部分费用则根据评级机构的市场表现和社会公信力以政府购买必要的基础和公共信息方式进行资助和扶持。此外,要对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业务和辅助性业务进行适当的分离,减少被评对象通过辅助业务来

6、“贿赂”评级公司的可能性。目前信用评级行业的约束基本是基于公司内部的“自身约束”,例如营销部门和报告撰写人员分开,使之信用级别更加趋向于公平。 再次,完善评级方法体系,提高评级透明度,增加信用评级报告的易懂性。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信息透明度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通过完善评级方法体系,强化市场透明度,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评级机构信息披露对象不仅包括评级方法、评级流程、评级数据、假设依据、定级主要观点,评级机构还应该披露其本身与被评对象资本、实际控制人等之间的关联关系。监管部门应在建立统一数据和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对信用评级机构方法体系、评级结果及违约率(违约损失

7、)进行统计和公布,并以此为依据,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合规性及业务水平进行检验。 在规范行业语言的基础上,要增加报告易懂性,用简单规范的语言,让更多的普通用户看懂,不但要让专业人员看懂,还要让普通百姓看懂。让人看不懂的报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四,维持适当竞争结构,培育权威评级机构,提高国际竞争力。尽管国际评级市场上的“三大”垄断格局被认为是造成信用评级缺乏透明性和竞争性的主要原因,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增加新成员的方式来增强评级行业的竞争性。但是,对我国信用评级业来说,当务之急还是要培育权威评级机构。当前,国内评级市场面临的是机构数量多、规模小的过度竞争格局,开展资信评级业务的机构

8、有近百家,其中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也只有少数几家。因此,在维持适当竞争结构的条件下,应该着力培育本土权威评级机构。对本土评级机构进行合理扶持,保持适度的准入标准,形成较为合理的市场竞争结构,是保证中国评级市场持久健康发展的必然之举。 大公国际曾经要去美国设立分公司,遭到了美国职能机构的拒绝。可以看出美国很强的信用保护意识、本土化意识,美国已经从信用评级中获得巨大的利益。要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提高我们国家评级行业的权威性。第五,全民信用,提高公众信用意识,扩大评级应用范围。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信用大国,可是现代人的信用缺失已经严重。“老人摔倒没人扶”这就是信用缺失的直接体现。扩大评级应用范围,不仅有助

9、于提高公众信用意识,也有利于评级市场自身的发展壮大。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然而,金融发展的滞后使得潜在的市场无法有效地转化为有效市场需求,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对行业的发展进行规范和推动。一方面,要通过扩大监管机构对信用评级结果的使用范围来推动评级市场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要打破评级市场的地区封锁和行业封锁,推动独立信用评级机构发展。 最后,培育专业人才,开展信用评级专业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可以规范出职业标准准。目前国内各大信用公司,在利用人才方面,都有“大浪淘沙”的趋势。不合理的使用人才,底薪招聘分析人员,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等,利用其廉价劳动力,由于其专业不能够完全符合职业发展需求

10、,最后造成该行业极大的人员流动性,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目前在行业内可以说是“双输”局面。对公司来讲浪费财力物力人力,对个人来讲也影响了职业规划。有经验的分析师在此行业是少之又少。除了本身我们国家专业人才缺少外,另外也由于本土公司没有成熟的用人机制,浪费人才现象严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信用评级业面临着不少有利条件。从国内看,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利用外资水平提升,境

11、外投资明显加快,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从信用评级本身发展来看,信用评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信用评级业正反两方面作用凸显。在这个背景下,加快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健康发展,显得非常重要、紧迫。 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环境,顺应国际信用评级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我国信用评级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尽快使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和世界的信用评级。我们

12、在很多行业和世界的差距,几乎就是我们还没有学会走的时候,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学会了跑,甚至是玩着花样的跑,比我们要领先太多。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市场洗礼,目前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评级机构只有大公、中诚信、联合、上海新世纪、鹏元等几家。经过了十多年的长期准备,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利用我国在信用评级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长驱直入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美国评级机构借助被收购公司的分支机构,迅速将触角伸展到全中国,直接或间接从事所有评级和相关业务。穆迪国际占有中诚信公司49%股权。与国际公司相比,中国信用评级业特别是信用评级机构,在当前

13、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评级公信力不强。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与金融市场成熟度紧密相关,中国金融市场本身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这使信用评级在短时间内难以充分发挥其专业区分金融产品信用质量差异的功能,从而影响其公信力的建立,难以与世界抗衡,大公国际对世界上的国家主权进行信用评级,截止2012年末已经接近于100个做出了主动评级,虽然有了一定影响,但是难以造成大的影响,一是出自己我们国家的社会制度,另外就是我们还经验不足,再就是我们的评级很多资料数据都是来自于美国本土的国际机构(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我们一手的分析数据都是来自于该国官方网站,难免就增加了偏差。

14、核心竞争力不足。业务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信用评级业同样如此。例如在美国,穆迪、标准普尔的业务集中在资本市场中的债项评级,A.M.Best公司对保险公司评级独树一帜,Lace金融服务公司专长于金融机构评级,这种差异化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各个评级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而中国的评级机构则是“通用型”的,“都想争,什么也争不到”,国际发展战略不足,或者说是眼光不够长远,缺乏真正的拳头产品和核心竞争力。评级增值服务缺乏。中国评级业目前的产品还比较单一。评级机构囿于数据库、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在增值服务上还进展缓慢,或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中资评级机构没有一家在美国境内开展信用评级业务,在亚洲和欧美评级市场上没有中国的评级声音,中国在世界评级界的“话语权”很弱。这种开放的不对等性使得我国民族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处于不利地位,不利于我国评级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我们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只能受制于国外其他的评估公司。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