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叶常漫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552445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叶常漫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叶常漫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叶常漫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叶常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叶常漫(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课题语文版、第三册、第六单元、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及工作单位叶常漫河源市第一中学教材分析1. 本诗文是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诗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学

2、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因而,这一课的教学既有学生自主探究的一面,又有教师具体指导的一面。 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用比喻句描写庭中月色的好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自嘲自解达观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通过整体感知文本,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

3、的能力。通过赏析,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了解诗文写作背景。三、初读诗文,整体感知。四、再读诗文,说内容。五、读诗文,说特点。六、小结诗文主旨。七、背诵诗文。八、布置作业。 1.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月色图片。 2.引导学生回顾古诗文中涉及描写到月亮的语句,品味其中所包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导语内容。板书课题:记承天寺夜游。1.提问:谁来说说写此作时苏轼的境况?2.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放声朗读。2.请学生听读录音。3.请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文。4.

4、请学生结合注释,提出质疑。1.通读诗文。2.按诗文内容说话,多媒体展示相关问题。1.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体会诗文的艺术特点。2.要求学生按欣赏要求说话,教师点拨。教师抓住关键内容再加小结。要求学生背诵诗文。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 1.感叹月色之美。 2.学生主动回顾并说出相关的古诗文语句,而后教师补充。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评。 1.学生自由朗读。2.学生用笔做标志,标出节奏或字音。3.学生集体朗读诗文。4.学生自读诗文,查找疑难,并提出。1.学生朗诗文。2.学生按诗文内容回答问题。1.学生朗读诗文。2.学生把赏析到的内容说出,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体会领悟。学生背诵

5、诗文。学生课后完成。 让学生温习描写月亮的佳句,同时创设气氛。 让学生酝酿理解诗文的情感氛围。 1.培养学生朗读习惯。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把握诗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赏析诗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培养学生以景写情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一、读课文,说内容。 二、读课文,说特点。第一段 叙述 起因和发展 1.第二段描写了( )的月色。第二段 描写 月色之美 2.第三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 )的特殊心境。第三段 议论抒情 发感慨 3.如何理解诗文中的“闲”?(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学生自我评价表如下(附表)教学

6、反思1.本课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符,通过这一课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月夜美景,还感悟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分析过程中,学生愉快的合作学习,多角度的展开思维活动,并且学会了辩证的看待问题,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发展的。2.在教学构思中,以诵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在内容教学的基础上,赏析写月句,感受苏轼面对挫折和逆境的豁达乐观,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生命的人文精神。在教学的细化过程中,我尽可能在这堂课上体现一种新理念,通过学生“读诗文,说内容”,完成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学生“读诗文,说特点”,来引导学生赏析诗文,感悟诗文。3.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是需要用相关资料进行提示的,这一点不可忽视,因为毕竟他们的年龄和阅历有限。4.对于诗文的理解,学生还须更多地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