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454918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教学设计(中图板)镇安中学:侯启斌一、课标要求该部分内容授课 1 课时,课标要求为“运用示意图等,说明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现象”。该标准旨在让 学生认识导致大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及 全球气候变化奠定基础。热力环流是继大气受热过程之后的一一 个重要原理,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 面热性质差异引起。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大气不均匀受 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环流则是理解许多大气运动 类型的理论依据。不同尺度的大气环流表现形式不同,小到城市 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 所以,需

2、要借助示意图,以大气、太阳辐射地面这三个自然地理 要素综合的逻辑关系这条主线与根据学生心理认知特点选择的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理论与实际联系、逻辑方法与直观方法结合 的这条主线交织,解释一个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 热的结果。二、教材剖析“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地理必修I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流” 第二个大标题“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第一部分内容。 该部分承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运动”的开篇,是 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最佳切人口,主要讲述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 流,这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同时它位于大气水平运动之前, 为学生学习“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等知识做铺垫,这些 知识

3、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和内容延伸,各部分内容前后 关联性很强,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起着承上启 下的重要作用。从内容选择来看,该部分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 程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因果关系。但从学习方法来看,是对流层大 气受热过程的延伸,对后面一节的学习方法起引导作用。所以要 让学生学会绘图、举例、运用原理,将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归到感性认识将教材中隐含的综合思维 育人价值挖掘出来。三、学情简析高一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知识有探究欲望,但自主学习能 力较欠缺,乐于在小组合作探究这样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刚 学的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是必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已学初中

4、 物理知识中气压、气温、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热胀冷缩、 比热容等有助于理解该部分内容。学生未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想 象力较差,故综合思维水平低,学科理念尚未形成,难以想象和 理解抽象概念,难以把握对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难以将大 气与物理知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地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而迁移应用。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窄,但他们已具备捕捉、分析、应 用信息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通过课堂观察实验现 象、合作探究后尝试绘出热力环流图,可通过观看动画、阅读图 片信息后比较气压大小,从而总结规律,也可通过海陆风归纳热 力环流的表现形式,在教师指导下演绎出城市风与山谷风的画 法,聆听歌词信息找出问

5、题,观看MV的过程中记忆知识点,将感 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逻辑方法与直观方法相结合。学生还可通过 课后实验活动, 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培养综合思维的同时,养成求 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1 区域认知:能够系统分析海陆风的案例,归纳其原理, 并用演绎法解释城市风、山谷风的相关现象,从时空综合维度对 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综合思维 水平 3);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够根据提示将热力环流置于特定 区域(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中加以认识(区域认和水平 1);。 在实验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借助他人的帮助使用地理信息、技术 和其它地理工具。2 综合思维:通过知识建构

6、和自主学习, 能够说出热力环流的概念通过观察实验,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 感知热力环流的过程(综合思维水平2);通过合作探究, 能够结合时空变化,绘制热力环流图,说出热力环流形成的第 3页过程,对其发生、发展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3 人地协调观:在考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能够借 助他人的帮助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它地理工具,进行初步观察 与欣贯,获取和处理简单信息,尝试进行地模权实验,表现出合 作思考识与求真务实的科地理实践力学态度。进行初步观察与欣 赏,获取和处理简单信息,尝试进行地理模拟实验与设计,表现 出合作思考的意识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五、教学重难

7、点重点: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 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难点:判断气压高低。方法:地理实验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演绎法 等。六、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歌曲军港之夜),为什么说经典老 歌歌词有误。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进入情境,认真思 考创设情境,激发兴 趣明确目标扬帆起航展示学习目标:说出热力环流的形成原 因;绘制热力环流图,说出热力环流形成 过程阅读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做好铺 垫自主学习把握概念设问什么是“热”、“力”、“环”、“流”建设建构与学生起对热力环流的概念剖 文解字,建构概念:“热即“受热”,“力”

8、“压力、气压”,“环流”即“循环流动”,“热力环流”即”大气受热不均,导致气 压不同所引起的循环流动”验证学生带 着建构学习课文,验证建构的概念是否正 确即独立思考,自主 学习,理解并说出 概念,建立感性认 识建构概念,达到综合思维水平1观察实验提出问题过渡热力环流的运动状态是什么样的? 大家是否想看看生活中热力环流展示说明注意事项,播放教师课前录制 的热力环流小实验视频观看实验过程,提 出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发 现的能力,达到综 合思维水平2合作探究发现原理过渡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对烟的运 动方向提出疑问)展示呈现围文资料、指导讨论01a- llYg * J llln黑弃禽邃卜浚 Hl S S

9、nch g 奩y身赶y 话BB各岂営琳3h is Q 点评点评学生合作探究成果分组合作,积极讨 论,尝试绘图,发现原 理;每组派代表展示 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 员提问、交换意见; 教师点评;由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 认识逐步提高学生提 取信息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 能力,达到综接受合思维水平2精讲提升整体感知温故和学生起回顾热胀冷缩原理海 拔与气压的关系,梳理结论:热胀冷缩;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假 设地面质地均匀、受热情况相同,等压面听师讲解,温故知 新,观看动画,查 漏补缺运用等压 面与地面关系图, 归纳总结规律,突逐步提咼学生独 立思考问题的能 力,达到综合思维 水平3平行于地

10、面点拨动画展示由实验得出的结论(热力 环流的形成过程):假设地面质地均匀,受 热情况不相冋,等压面不平行于地面提问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追问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空气运动先 有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展示等压面与地面关系图1111I !1 8快* a S小结小结规律,强调难点:高压、低压 是指同一水平面而言;近地面气温与气 压的关系:热低压,冷咼压(咼空相反);气压与等压面弯曲方向的关系:上凸为 高,下凹为低。破难点,积极思 考,回答问题:造 成热力环流的直 接原因是同一水 平面气压差异,根 本原因是太阳辐 射引起的地面令 热不均;空气运动 先有垂直运动知识迁移学以致用过渡生活中热力环流的表现

11、形式有哪 些?起来了解海陆风、市风、山谷风展示展示不完整海陆风图,让学生绘出 海陆风后展示ppt完整图设疑海陆凤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 调节作用?为何经典老歌(军港之夜歌词 有误尝试绘图,思考问 题,完成练习,突 破重点分析案例, 学以致用,回归到 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学生绘 图能力,加强学生 区域认知,达到区 域认知水平1、综 合思维水平3展示展示不完整城市风图,让学生绘出 城市风后展示ppt完整图练习呈现练习a对空气有污集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C地b.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B地进行植树造林展示展示不完整山谷后,让学生绘出山 谷风后展示Ppt完整图练习呈现练习甲村庄麦列4 污块白夭与夜

12、吹相比何吋更:严豪运纳总结形成结构逐步提咼学生归 纳总法)结的能, 形成整节课的知 识框架,达到综合 思维水平3培养学生求真务 实学态度,达到地 理实践力水平1提问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板书)追问同学们是怎样学到的?还有什么疑感(师生共同回顾本 节课用到的学习方法过渡卜起通过MV,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共同归纳总结记录 方法展示MV :海宁中学地理组创作的奔跑版热力环流课后作业呈现作业:课后分组设分组合作,过多成作业 .曰们牯计并实践一个热力环流拓展训练实验,录制微视频分组合作,完成作业专家点评:面对地理核心素养,很多一线教师发问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不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13、观三个维度来写,而是从地理核心素养所包含的人地 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来写 ? 本文的教学目标做到了将三个维度和四方面统一、综合起 来,展示了四个方面是三个维度的发展和提升,目标明确 , 达成度高。作者借助示意图、实验、案例,以自然地理要素 综合的逻辑关系这条主线与根据学生心理认知特点选择的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理论与实际联系、逻辑方法与直观方法 结合的这条主线交织,解释了热力环流原理。整个过程先学 后教,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参与探究,做到了真学。该 课的综合思维不仅综合了要素与时空 ,还综合了学习方法, 为一线教师如何基于综合思维这一地理核心素养进行高中 地理教学设计抛砖引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