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15篇).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454912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读书笔记(1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论语读书笔记(1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论语读书笔记(1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论语读书笔记(1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论语读书笔记(1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读书笔记(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书笔记(15篇).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读书笔记(15篇)论语读书笔记(15篇)论语读书笔记1 作为当今的父母大多认为,子女的教育是自我最大的课题。我也不能脱俗,总期望自我的女儿能欢乐安康地长大,总怕自我没有教育好她。女儿11岁了,开场构成自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了。我不想把我的强加给她,所以,我买了一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丛书,期望她会从中有所启发。论语是十本之一,也是她认真阅读的第一本。我以前没有系统地读过论语,和女儿一齐读时才发现,我许多为人处世的原那么原先都可以在书中找到根据。我很遗憾,以前没有认真的阅读过论语,更期望女儿可以从中有所“悟”,如愿的话,女儿会从中大获裨益的。孔子的学习观,我非常欣赏。他提倡学习不仅仅限于书本,

2、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强调在理论中学习。这与当今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是很一致的。如今的孩子,不仅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注重本领和人际交往的培养。而这些,孔子在许多许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辟的经典格言告诉了我们应当怎样去做。我不认为女儿学了“见贤思齐”就能立志成为圣人,学了“事父母,必竭其力”就能极孝,学了“学而时习之”就能学会学习,她的领悟需要时间,阅读论语只是对她的思想道德的一个启蒙。论语读书笔记2 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一生的言行举止的综合,可谓是儒家的精华,儒家育人的必备品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儒家文化的四大金典作品。在封建时期,假如三字经是家喻户晓,那么论语就是代代相传举一

3、个例子跟大家交流一下他的意思,最经典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可谓是论语的经典,我可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长篇大论解释一番,然后加个结尾就完毕了。其实,第一段话告诉我们的其实很简单,要苦中作乐,学完之后要复习,不苦吗(教师别打我,这是我们的心声,不信你去问)有朋友自远方来了,自己又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拟了,不苦吗(爸妈,我没别的意思,饶了我吧),朋友来了还不理解你的话,更苦吧(我不是说大家文盲,说这一段话我得罪了多少人啊)但我们还是要“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

4、君子乎”,不是吗。下一段简直就是瞎扯,有谁每天都反省自己啊,想着怎么气死教师还来不及呢。是不是我那么么一解释,我是不是又为大家树立了一个新的世界观。其实啊,论语远比我说得要高深,我相信我们的前辈说的话是没错的,相信大家也是吧。论语读书笔记3 在寒假里,我读了论语这本书。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无穷。子贡说过:“教师以温、良、恭、俭、让知道了每个国家治理国家的方法。教师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别人大不一样吧!”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么的高明。我发现,在学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讲的是“孝”和“礼”。比方:“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就是说对父母一定要

5、“孝”。假如一个人干了坏事,但是他却孝顺父母,说明他还有悔改的时机;一个人没有干坏事,但是他却不孝敬父母,那么这个人就无可救药了。在为政篇第二中,孔子讲了治理国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从政的。孔子是强力推荐不要以“势”来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来治理百姓的,这样百姓就会心服口服。而且,弟子规中也提到:“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难怪,后来有很多国家都请他做官呢!论语让我知道了怎么做人,而且论语中的很多词都变成了现代常用的成语,比方“巧言令色”就是从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以仁”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去学习论语,并且去深化体会。论语读书笔记4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

6、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第十一上面是一段常被人们引用作为孔子因材施教的例子。但不知大家注意过其中表达出来的孔子对矛盾的处理方法吗?冉有遇事犹豫,而子路性急“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治长第五。“退”和“兼人”一下子冲动能顶几个人都是偏向了极端。所以孔子对冉有和子路一样的提问给出了相反的答复。目的当然是让他们回到矛盾的平衡点上去。说到这里,岔开说几句。因为孔子教导弟子是因材施教的,其对弟子所说的某句话往往是

7、针对弟子的偏向或缺乏说的,我们不能将某一两句话抓住看作是孔子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甚至抓住几章中孔子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说法得出“论语是矛盾的”的结论,而应该联络整体,联络生活地把握。我们应该相信,整部论语应该是统一的。尤其是在背景或上下文不太清楚的章节,更不应该断章取义地作训诂学上的文章。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似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

8、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我们要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朋

9、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我将孔子这六类人的对举看作是对第一条标准的详细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线。我觉得以上这两条标准非常符合孔子对“仁”的追求。从“恭、宽、信、敏、惠”这些“仁”的细目来看,“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孔子一生努力理论“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渗入了他的这一标准。直、谅和多闻分别从立身、对人和学识三个方面对选择朋友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又完备的要求。孔子中庸的思想在交友观上也有表达。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

10、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符合中庸的人相交,可这毕竟非常理想化,反映在现实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优势互补。这样,我们就可防止偏执。论语读书笔记5 过去曾有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时代,论语也是国家录用官员考试的指定教科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治理国家的环境变了,治理国家的方式自然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指望通过两千多年前形成的论语上面制定的治理国家的方式来管理国家,是不实在际的。所以我根据开放社会的理论、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围绕怎样学习文化知识和怎样学习做人的主题,从整部论语中选择了一半与此有关的局部,

11、按照“教育、孝顺、仁爱、诚信、礼节、义利、察人、交友、鬼神、志向、反省、君子”这十二个分类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学会怎样做人有所参考。另外,为了保证论语的完好性,我们同时也在这本书的结尾,附上了整本论语的全文。一来可以让大家理解本书所选择的局部在论语中的详细出处,二来也可以为那些有兴趣学习整本论语的读者提供一个方便。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们编撰而成。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对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论语之在中国,犹如圣经之在西方。目前,“英语潮”、“韩语潮”的兴起,却让我们将古代的精华遗忘在了角落。为了让大家对中国的经典著作,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更

12、深化理解,增加自身素质,更为以后的英语翻译打下坚实的根底,教师才特有此布置。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翻译人才,首先就应该对本国的文化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将正确的信息传达给外国人。“双语人才”是要掌握两种文化,并会纯熟应用两种语言的人才。假设连自己本国的古典文化都不知道,又怎能传播我们的悠久历史呢?对于人伦关系的讨论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局部。按照朱熹四书章句中庸的说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由此可见,朋友关系是人伦关系的重要方面。孔子的交友思想非常丰富,仅就论语而言,可以将其梳理为以下三个局部。朋友的作用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13、,察其所安,人焉哉?人焉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那么不同,友谊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谊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14、。”季氏纯粹的友谊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论语读书笔记6 我喜欢看书,是班里有名的“小书虫”。什么百万英镑、童年、城南旧事都是我的最爱,可让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还得数论语,因为它蕴含中华千年的智慧,让我受益无穷,从中我读懂了更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事方法。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生活上不也是这样的吗?在学校,教师经常教导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问出来,不懂装懂,这样反而会害了自己。一次,教师在讲大课堂作业本中的星号题,我不懂装懂,向别人借来大课堂作业本抄,结果考试时,题型根本没变,知识换了一下数字,我就不会了,我真懊悔啊

15、!这件事不是正好说明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从此,我再也不敢自己欺骗自己了,学习也变得越来越愉快,也就“是知也”了。在论语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多。”意思是:子路问孔子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自己要率先去做,让别人和自己一起做”。我以前当代理组长时,这句话帮了我大忙呢!记得有一次,在中午扫地的时候,一开场我吊儿郎当的,别的值日生也都学着我,随随意便,搞得地面越来越脏,我实在看不下去了,突然想到了感觉惭愧不已。于是,我立马一本正经地扫起了地。其它值日生有我为他们做典范,也一个个认真了起来。5分钟过去了,地面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不尘不染,犹如一面镜子,还受到了教师的表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要经常读论语,我能从中知道更多的道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懂道理、知识渊博、聪明的孩子。论语读书笔记7 我不知古人所说的“半本论语治天下”是否用了夸大的手法,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论语威力非同一般。它对我们的影响是那么的深,即使今天,它的印象里还不小,因为论语的条条框框早就渗进了我们祖先的骨髓之中。还记得小学二年级时首次背论语中的内容,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当时仅限于背诵而已,要说有什么理解,当首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了,因为当时认为朋及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