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高中2014届高三定位考试语文试题(Word有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454495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高中2014届高三定位考试语文试题(Word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信阳高中2014届高三定位考试语文试题(Word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信阳高中2014届高三定位考试语文试题(Word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信阳高中2014届高三定位考试语文试题(Word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信阳高中2014届高三定位考试语文试题(Word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高中2014届高三定位考试语文试题(Word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高中2014届高三定位考试语文试题(Word有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信阳高中2014届高三定位考试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说“孝” 许天笑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

2、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

3、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这些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

4、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

5、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在下。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有删改)1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说的“老

6、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B“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C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百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D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

7、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B“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是荀子对于人类能胜过其他动物以适应严酷生存环境的原因的重要论述,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 C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D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但仅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为孝敬

8、老者的根本原因。B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在这三种说法中对于孝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C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是为了群体的共存。D“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

9、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

10、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关:指山海关。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

11、服丧,继续为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薄:迫近。 B体仁衔之 衔:怀恨。C道周不与焉 与:参与。 D道周引祖制抑之 抑:约束。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 ) 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黄道周最终死于郑芝龙的衔恨报复。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

12、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5分) (2)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8 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2)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3) , 。听其相顾言,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