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及其培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54324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力及其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造力及其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造力及其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造力及其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造力及其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造力及其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力及其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及培养(下载本节文档)研究发现,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从思维角度来看,创造性活动过程也就是创造 性思维过程。任何创造性活动总是与创造性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存在离开创造性思维 的创造活动。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是指其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的思维。由于人们对创造性思维了解 得不多、研究得不够深入,因而对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也极不一致。为了说明创造性思维,下 面从它与再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关系来加以探讨。(一)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是按照是否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有价值的标准来进行分类的 两类思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许多问题,只要

2、重复过去在类似情景中学会的办法就能解决, 这种再造性思维大多可以用学习、记忆和迁移等过程来解释。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新 颖性,它要求个体打破惯常的解决方式,将过去的经验重新加以综合,给问题以新的解决办 法。创造性思维突出地表现在科学发明、文学艺术创作以及其他各种创造活动中。(二)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从同一输入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 多的输出。即从问题的多种可能方向扩散出去,探索问题的多种解决。吉尔福特于1967年 将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作为智力结构的因素提出来,并认为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构成了 发散性思维的三个维度。(1)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

3、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景能顺利 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如列举某一词的所有同义词。(2)变通性,即具有较强的应 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即变换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角度的能力。如解决 一系列问题,而每一个问题都可能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3)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 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即产生不寻常的解题方案的能力。如 产生独一无二的回答。这三个维度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当然创造性思维并不完全等 同于发散性思维,它是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统一,只是通常更多地或首先表现在发散性 上。其实,要产生最合理的方案,总也离不开集中思维。二、创造性思维过程虽

4、然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纷繁多样,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各有差异,但只要认真分析这 些多样性背后的心理过程,仍然可以把创造性思维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1准备阶段:主体已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收集资料信息,并试图 使之概括化和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了解问题的性质,澄清疑难的关键等;同时开始尝 试和寻找初步的解决方法,但往往这些方法行不通,问题的解决出现了僵持状态。2酝酿阶段:其最大特点是潜意识的参与。对主体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被搁置起来, 主体并没有做什么有意识的工作。由于问题是暂时表面搁置而实际上在继续思考,因而这一 阶段也常常叫做探索解决问题的潜伏期、孕育期。3明朗阶段:问题的解决

5、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主体突然间被特定情景下的某一特定启 发唤醒,创造性的新意识猛地发现,以前的困扰顿时一一化解,问题顺利解决。这一阶段伴 随着强烈而明显地发生变化的情绪,这一情绪变化是在面临问题的一刹那出现的,是突然的、 完整的、强烈的,给主体以极大的快感。这一阶段也称灵感期或顿悟期。4验证阶段:这是个体对整个创造过程的反思,检验解决方法是否正确的验证期。在这 个阶段,把抽象的新观念落实在具体操作的层次上,提出的解决方法必须详细地、具体地叙 述出来并加以运用和验证。如果试验并检验是成功的,问题便解决了。如果提出的方法失败 了,则上述过程必须全部或部分地重新进行。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一)

6、创造性思维的几种形式1. 横向思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邦诺认为,横向思维与创造性紧密联系,但是创造性往往只是对 结果的描述,而横向思维却是对过程的描述;横向思维与新观念的生成相联系;横向思维也 与打破旧观念的思想束缚相联系。邦诺将传统思维称为纵向思维。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1) 区别:纵向思维是分析性的,横向思维是启发性的;纵向思维按部就班,横 向思维可以跳跃。即一个人在进行纵向思维时,他一次挪一步,下一步总是直接产生于上一 步,两步之间紧密联系。一旦做出结论,结论的合理性由导出这一结论各步骤的合理性证实。 而横向思维不必按部就班,可以向前跳跃,而由此产生的空白以后再填补;在纵向

7、思维中, 使用否定来产生某些途径,在横向思维中没有否定。横向思维为了最终的正确,有时错误是 必需的;一个人在进行纵向思维时,他集中于一点并排除一切不相干的东西,而在进行横向 思维时,他欢迎偶然闯入的东西;对于纵向思维,范围、类别及名称都是固定的,对于横向 思维则不是;纵向思维遵循最有希望的途径,横向思维探测最无希望的途径。(2)联系:横 向思维不能代替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是生成性的,而纵向思维是选择性的,两者相辅相成; 横向思维可以提高纵向思维的效率,纵向思维能发展由横向思维生成的思想。横向思维的主要用途如下:(1) 使人更有意识地生成新思想、新方法。(2) 使人能够解决问题。邦诺认为,能解决的

8、问题有三类:第一类是需要有更多 的信息或更好的处理信息的技术才能解决的问题;第二类是不需要新的信息,但需要对已有 信息重新安排,需要一种顿悟改组的问题;第三类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即人们需要认识到事 物是可以改进的,并把这种认识作为一种问题来加以解决。对于第一类问题用纵向思维就可 以解决,但对于第二、第三类问题,只能用横向思维来解决。(3) 对感性选择进行处理。(4) 不断再评价。即重新看待那些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些似乎存在疑问的 事,也就是向一切挑战。(5) 防止过激的计划与极端。即一方面要承认头脑所创造的模式很有用,另一方 面使用横向思维反对趾高气扬与固步自封。2. 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又称反

9、向思维。人们思考问题时,通常只注重已有的联系,习惯于沿着合 乎习俗的传统方向推导,而忽视了事物之间常常是互为因果关系,具有双向性和可逆性。因 此换个角度看问题,运用逆向思维方式,对解决问题往往会产生突破性的效果。日本科学家江崎玲于态在研制索尼二极管过程中遇到了杂质问题。对于杂质过多, 他不是设法“去掉”杂质,相反地采用增加杂质的办法解决了杂质问题。中田腾三朗解决圆 珠笔笔头漏油问题也是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他对笔头漏油问题不是想尽办法从笔珠、 油性上进行考虑,而是干脆将笔芯做得短一些,以致笔珠磨损到漏油时油已用完,从而解决 了问题。3多路思维这也是一种发散思维的方法。思考者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

10、,即一路一路地想问题。 而不是钻“牛角尖” “一条胡同走到底。多向观察、多路思维往往能另辟蹊径,从而“柳暗 花明”例如,如何使9减去1变成10?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个体的思维固着于只能9加上 1才能得到10,那么问题就变得很棘手。但如果跳出原来的思维框框,从多方面考虑和思维, 那么答案也就随着一条条思路的拓展而得到,如:9(1)=9 + 1=10; IX I X; NINE I NNE (每个N是3划,E是4划);将所有9个角的东西切除一个角可得十个角等等。人脑在进行思考活动时,总是受到过去生活经验和已有思维方法的影响。某种思考 方法如经常运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定的思维轨道,造成思维定势。这种思

11、路的定向性,能 使人顺利地思考解决一般问题,但却会妨碍解决创造性的问题,因而多路思维对创造性思维 是很重要的。4. 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个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快速识别、 直接地理解和整体地判断的过程,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和非分析性。直觉思维是跳跃式的, 没有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就得出结论,因而主体不能用言语将该过程和得出结论的原因 清楚地表达出来,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觉思维是创造的起源,凭借直觉思维可以对无数个可选择的方向进行鉴别,选择 有价值的创造目标,使思维主体在纷繁复杂的事实面前能发现创造思维的战略方向和基本途 径,可以帮助个体在有关事实和证据不充分

12、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预见和提出创新假说。尽管直觉思维没有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但实质上这种过程还是存在的,只是推理 过程高度压缩到了最低限度,往往不被思维者意识到。因为日常生活经验、丰富的科学知识 以及各种思维技能被主体多次感知和运用后,主体就将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科学 认识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东西,以结论形式保存于头脑中,而对论证结论的事实与过程则慢慢 遗忘了。此外,多种思维技能的掌握及其在日常生活、科学创造中的运用,也使得个体能随 机应变,自然而然地采用适宜的方法而无需再做有意识的选择。由此可见,尽管直觉思维是迅速地做出结论,具有非分析性,带有“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的色彩,然而,直觉思维

13、能力与分析能力一样,也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是可以自觉培养的。5. 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大脑经过紧张思考和专心探索之后产生的思维质变,即思维活动渐进过 程中的中断和升华。由于灵感思维是由现象和创造物之间多种原先没有意识到的信息作用下 的潜意识接通,因而是大脑潜意识的反映形式。灵感思维通常表现为,长期思考着的问题得 不到解决而突然获得解决的一种心理过程。如科学家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会突然地 获得新的发现;文学家会突然思考出绝妙的情节、动人的语句等。灵感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大致有:(1)头脑中要有一个待解决的中心问题。它是产生 灵感的前提,是由灵感的专一性决定的。很明显,

14、一个在头脑中无问题解决的人,决不会产 生有关问题的灵感。因此,灵感与要解决的问题有直接关系。(2)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或观 察资料(信息资料)的积累。例如,一个不懂文学的人决不会出现写诗的灵感。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他们不具备有关知识和资料。所以,灵感思维是以一定的知识积累或经验为先决条 件的。(3)对于渴望解决的中心问题要反复地、艰苦地、长时间地思考,即要进行超出常规 的过量思考。这种过量思考是有意识的,在这种有意识的思考中也包含许多无意识(潜意识) 的成分,因此,过量思考就是促使灵感到来的必经阶段。(4)搁置。人们在进行过量思考、 思路进入僵局状态后,可以把要解决的问题暂时放一放,也可以从事一

15、些其他性质的工作, 使大脑不再受抑制,以促使头脑中的潜意识积极活动。在搁置阶段,头脑中已形成的潜意识 信息一旦遇到相关的刺激,常会自然地产生“一闪念”(或顿悟)。(5)灵感的产生。人脑的 “一闪念”(或顿悟)一旦形成,即表示灵感已经到来。这时的关键是要及时地抓住灵感, 并通过自觉的思维活动对这一突然的“一闪念”进行鉴别,只有对有用的灵感进行有意识的 强化并使之清晰以后,灵感才能在创造中起重要作用。(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大量的研究提供了改善创造性活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尽管这些研究的理论和指导 方案各有不同,但仍有一些共同的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技巧。1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特殊技巧对于不同年龄水平的个体

16、来说,创造性思维的一个主要障碍在于:凡事求准,即必 须得到正确答案。这种需要源于社会价值观,它强化了对学生的评价取决于学业成绩、对实 际工作的评价来自权威的社会观念。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源于家长和学校教育。三四岁孩子, 虽然从未有过学校的经历,但他们进入幼儿园后,就明显地表现出对含糊的不安和正确回答 的需求。一般来说,个体还未进入校门时这种保持正确的需求就已形成了。因而,各个年龄 段的孩子都难以按最初的意图做出反应,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受到压抑。当在课堂中结合教学 开始运用改善创造力的教学方式时,教师不应因孩子的低创造性反应而泄气。有了来自教师 方面的耐心、激励、热情和所提供的实践机会,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更富于创造性地思维。 这些特殊的技巧包括:创设适宜创造性活动的条件,采用发散式提问的模式,教会学生通过 自我指导以提高创造力。创设适宜的条件 托兰斯和同事(1963, 1965)总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