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4542814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目: 插 床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机设 C078组号: 第三组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一、设计题目与要求二、工作原理及功能分解三、机构的选择四、机械运动方案简图五、传动比的分配六、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七、机械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设计及尺寸计算八、注意事项九、心得体会十、主要参考资料设计题目:插 床一、插床机械设计参数与设计要求(1) 原始数据:符合单位方案IIIIIIn转/分606570K1.51.82Hmm200150100BD/BC0.750.81LODmm160150150数据选取方案III(2) 自上始点以下10 一 90mm范围内,插刀应尽可能等

2、速切削,最小的 上下空刀距离各为 5mm。(3) 行程速比系数 k=2。(4) 驱动电动机目前采用Y180L-8,其功率N=llkw,转速n=750r/min。(5) 机构传动性能良好,结构紧凑,制造方便。二、工作原理及功能分解:1、工作原理:插床是一种用于加工键槽、花键槽、异形槽和各种异性表面 的金属切削机床。如图(1)所示装有插刀的滑枕沿铅垂方向 (也 可调有一定倾角)作往复直线主切削运动。工件装夹在工作台上,工作台可作前后、左右和圆周方向的 间歇进给运动。进给运动可手动,也可机动但彼此独立。进给运 动必须与主切削运动协调,即插刀插削时严禁进给,插刀返回时 进给运动开始进行,并于插刀重新切

3、人工件之前完成复位。插床 的主切削运动的行程长度、拄复运动速度以及进给量大小等均应 手动可调。图(1)运动示意图2、功能分解:1)夹紧工件动作2)工作台进行圆周方向的间歇进给运动3)装有插刀的滑枕沿铅垂方向(也可调有一定倾角)作具有急回特性的 往复直线主切削运动,插削工件形成各种槽等自己需要的形状。三、机构的选择根据前诉的设计要求和工作台需要直线往复间歇性运动和间歇性 转动,还有插刀执行机构在回程阶段应该尽可能的减少时间提高效率, 因而采用具有急回特性的曲柄滑块机构。综上制定机构图表2插床机械设计的机构选型功能执行构件工艺动作执行机构插削成形插刀直线往复运动(具有急回特性)导杆机构工作换位工作

4、台间歇性转动不完全齿轮四、机械运动方案简图根据机构的选择,按已选定的两个执行机构形式和机械的传动系统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如图(2)所示,其中包括了一个导杆插削机构和皮带传动机构,工作台的不完全齿轮间歇旋转机构。取比例尺五、机械传动的速比n二 n 二二 25 执行 707根据选定的电动机转速和插床的插削频率总的速比为i总齿轮传动的速比为也为3。_25所以带传动的速比为7,六、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1) 首先确定执行机构的运功循环时间T,在此选取曲柄导杆机构 作为插床的执行机构。曲柄旋转一周插头就往复运动一次即一个运动循 环。因为插床机械的生产效率是Q=70次/min,为了满足效率,曲柄轴T 60

5、 s _ 60 s每分钟转速为n=70r/min,其运动时间70 70(2) 确定组成运动循环的各个区段,插床机械的运动循环由两段 组成,即插刀进给的工作行程及退回时的空回行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插刀回程时间应尽可能的短,所以它必须有急回特性。在此经综合考虑 取形成速比系数 K=2。(3) 确定执行机构各个区段的运动时间及相应的分配轴转角。插 床的运动循环时间为:z 42、_ 6(+ ) s sT二t +t 二 777工作+ 空回=与此相对应的曲柄轴转角(即分配轴转角)为:牡作+甲空回=240 0+120 0 =360 0分配轴转角0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6、2100 2400 2700 300。3300 3600240o插刀执行插刀进给运动插刀空回运动机构工作台旋转静止旋转4)根据以上数据绘制机构的运动循环图七、对机械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进行尺寸计算为了实现具体运动要求,必须对带传动,齿轮传动和导杆机构(插 削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即工作台的间歇性旋转机)进行运动学计 算和动力学分析。1、带传动计算1)确定计算功率 P K PCA取安全系数 K =1.2,则AP 二 1.2x11 二 13.2 kwC(2) 选择带的型号由P和主轴转速n选择平型带。C(3) 确定带轮节圆的直径d和d在这里取d =56mm,则:1 2 1d =兰冷=200mm2 1

7、72、齿轮传动计算:取Z1=14,Z2 =42。按照要求取m二8,压力角八200则d1=mZ1=112mmd2=mZ2=336mmda1=(Z+2h*)m=128 mma11ada2=(Z+2h*)m=352 mma22adf1=(Z-2h*-2 c * )m=92 mmf11adf1=(Z-2h*-2 c* )m=316 mmf12ad =dcosa=105.28 mmb11d =b2d2cosa=315.84 mm中心距采用标准中心距则 a=(mZ+mZ)/2=224mm3、曲柄导杆机构设计尺寸计算:1)根据插程和行程速比系数设计机构已知插床机械的插程为100mm,行程速比系数k=2。则

8、极位夹角9二180匕1二180 x匕1二600k +12 +1已知插程 H=100mm, OD=150mm, BC=100mm因为极为夹角为60 0,则ZAOA2=60 0则: 曲柄 OA=75mm。2)用图解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已知:曲柄的转速n=70r/min ,)滑块质量为36kg,导杆的质量为25kg,其质心转动惯量为2 kgm 2,力臂d=20mm,工作阻力F=2000N。速度多边形加速度多边形图(3)机构运动简图速度分析:根据已知条件,首先对A点进行分析求解。VA=1lOA=550mm/s又有 V A3 = V A + V A3A2方向:丄DA 丄OAAB大小: ? 已知 ?所以可以

9、用作图法求解。选取速度比例尺 二0.01(m/s),并取p点作 vmm为速度图极点,作其速度图如(3),于是有: =vA3/lDA =3.3 rad/min VlB=2 DB=330mm/s又有 V C = V B + V CB方向:DC丄 DB 丄 CB大小: ?已知 ?做速度多边形可以求解其他的速度,速度多边形如图(3)加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与速度分析相同也从A点开始进行分析列出C点加速度矢量方程式 牵连速度为移动时,绝对加速度=牵连加速度+相对加速度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由于牵连运动与相对运动相互影响) 绝对加速度=牵连加速度+相对加速度+科氏加速度a =32】=3996mm/s2A1 1

10、 OAa = a +A3A2a kA2A3 + a A?方向: AD 0A丄 DA AD大小: ?已知a “=321=978 mm/s 2A32 DA选取加速度比例尺卩=0.1 (哎 )amm4、不完全齿轮设计设计的不完全齿轮的主动轮旋转一周时从动轮旋转1/10周。齿轮部分取参数为z=32, m=8,法面压力角取Q二200则 中心距:a=mz=8 82mm=256mm分度圆直径:d=mz=8 32mm=256mm基圆直径:db =dcos a=240.64 mm齿顶圆直径:d = ( z+2h*)m=272 mmaa齿根圆直径: df=( Z-2h* -2 c*)m=236 mma凸轮止弧和凹

11、轮止弧则按照基圆的圆弧来配合八、注意事项(1) 插床工作机构由主切削运动机构和进给运动机构组成,两者必须 协调匹配。两机构的协调要求可通过公共输入构件来实现(2) 合理布置电动机的安装位置,般可先以一级 V 型带传动在串接 合理的轮系将运动动力传至曲柄轴。直线进给运动具有横向近给和纵向 进给两个分支,它们可共用同一公共传动链,仅在其末端执行环节处通 过离合装置隔离。圆周进给运动可提出传动方案,不作设计。(3) 出于滑枕重量沿导路方向下沉应考虑滑枕在静止状态的平衡, 以避免滑枕不工作时的垂落。可将最大摆动件的质心位置作合理选择以 使其得以平衡。(4) 插削机构被要求在切削工作段具有近等速的运动性

12、能,且行程急 回系数较大。应进行多方案的对比以便选择最优机构运动简图方案。(5) 与曲柄轴固连在一起的大齿轮常兼作飞轮,可近似取电动机至曲柄轴的传动系统的等效转动惯量(视曲柄为等效构件)为15kg2。九、心得体会在这几天的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真正含义, 个人唯有融入整个团队中才能发挥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作用,从插床的功 能设计、原理方案确定到编写和整理设计说明书,无不展示着团队的重 要性,老师的指导、同学的配合与自己的努力和辛酸,造就了整个课程 设计的成功,这是我们第三组共同努力的结晶。这次课程设计锻炼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不仅限于机械原理理论知识 的巩固与实践,对大一掌握的有关作

13、图的知识点也有深层次的回顾,同 时,在整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时,了解了更多有关 word 文档的操作,例如:公式编辑器的使用等等。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还学会了查找一些相关的工具书,并初步掌握了一些设计数据的计算方法。然而,也暴露了自身的不足,例如:基本公式的不熟练,作图基本 要求不连贯,但是通过这次实践设计,我觉得自身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作为自己的第一次专业课程设计,其中肯定有太多的不足, 希望在今后的设计中,能够得到改正,使自己日益成熟,专业知识日益 深厚。“功到自然成”,只有通过不断锻炼自己,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锻炼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十、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