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小学刘旭娣第四期小数研修作业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54265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小学刘旭娣第四期小数研修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小学刘旭娣第四期小数研修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小学刘旭娣第四期小数研修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小学刘旭娣第四期小数研修作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以建构数学模型为核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精选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建模的兴趣。数学模型都具有现实的生活背景,这是构建模型的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如构建“平均数”模型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4名男生一组,5名女生一组,进行套圈游戏比赛,哪个组的套圈水平高一些?学生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如比较每组的总分、比较每组中的最好成绩等,但都遭到了否决(初步建模失败)。这时需要寻求一种新的策略,于是构建“平均数”的模型成为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揭示了模型存在的背景与适用,的条件。2充分感知,积累表象,培育建模的基础。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多侧面、多维度、全方位感知某类事物的特征或数量间的

2、相依关系,为数学模型的准确构建提供可能。如“凑法”模型构建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感知、积累的过程。首先学习“9加几”的算法,初步了解“凑十法”;接着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学习“8、7加几”的算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凑十法”更广的适用范围;最后学习“6、5、4加几”的算法,运用“凑十法”灵活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充分体验了“凑十法”的内涵,为形成“凑十法”的模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组织跃进,抽象本质,完成模型的构建。具体生动的情境或问题只是为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提供了可能,如果忽视从具体到抽象的有效组织。那就无法建模。如“平行与相交”一课,如果只是让学生感知火

3、车铁轨、跑道线、双杠、五线谱等具体的素材,而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当学生提取“平行线”的模型时,呈现出来的一定是形态各异的具体事物,而不是具有一般意义的数学模型。“平行”的数学本质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距离保持不变”。因此,教师应将学生关注的目标从具体上升为两条直线间的距离。可以让学生通过如下活动来引导认识过程:提出问题:为什么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动手实验思考:在两条平行线间作垂线。量一量这些垂线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工人师傅是通过什么办法使两条铁轨始终保持平行的吗?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对平行的理解必定走向半具体、半抽象的模型,从而构建起真正的数学认识,完成从物理模型到直观的数学模型再到抽象的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