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表格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4538252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表格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表格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表格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表格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表格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表格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表格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 咏怀古迹 (其三)教学设计(表格版)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表 格版)教学课题咏怀古迹(其三)授课人周耀山二次备课授课班级高一 6 班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1 、分析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理解杜甫在诗歌 中抒发的情感。2 、分析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和技巧。3 、提高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I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本课导入】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 播种和平睦邻的种子,去国离乡,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 茫大漠。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 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 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

2、 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她 也得到了落雁的代称。她就是王昭君。唐大历年间,漂泊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 到了昭君的故乡,在飘零之中遥想几百年前的美人,杜 甫会发生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 咏怀古迹 (其 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一、检查自主学习效果1 、预习检查:你能准确朗读这首诗歌吗?学生试读,学生点评朗读的节奏、重音、停顿、 情感的把握(教师点拨)。教师范读。学生集体朗读。2、写作背景:(预习补充)(1)解题:通过题目能看出来这是一首咏史诗。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大多对具体的历 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教师补充:看到标题我们应该猜得出

3、来, 咏怀 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 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 诗组。咏怀古迹五首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 的秋天。(2)背景:再引导学生看注释。知道此诗作于 大历元年,即 766 年。还知道是咏叹昭君出塞之作。这 样,熟知历史的同学就应该知道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 杜甫人生的就知道是杜甫晚年之作,而他的晚年是悲惨 的。至此,读者应该能明白一些什么。教学重点难点 二、明确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赏析诗歌,理解寓意,感受杜甫在诗 歌中抒发的情感,把握主旨。2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根据学生的问题整理的。出组织学生讨论展示评价三、合作

4、探究分析文本(学生讨论分析)1 、你知道诗歌的意思吗?(自由诵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并复述 诗歌内容。)明确】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 (王昭君) 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 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元帝)曾经是看着画图来认识昭君的美貌。空有她那怀念 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 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2 、此诗写的是昭君出塞,对于出塞的昭君,多 数人是看到了她的美貌,而在这首诗歌中你读出了昭君 怎样的心情?请用诗歌中的一个词概括。能直接表现昭 君怨恨的是哪一句诗?【明确】怨恨。诗句:分明怨恨曲中论。3 、过渡

5、: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 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不是)写什么?(写景)4 、首联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开篇不写 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明确】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 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 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 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 势,又有变幻之姿。目的:引出歌咏对象昭君。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帮,嫁到殊方异域, 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 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5 、你能从哪些诗句读出昭君的怨恨?昭君怨

6、恨 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的内容: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夜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6 、这些诗句是如何体现昭君之怨的?(写了什 么内容,是如何写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此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昭君悲剧的一生。有去和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古国,留在了不该留的荒漠;紫台的富丽堂皇也与朔漠青冢的荒凉形成对比,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木三 分;通过这些对比,表现了王昭君生前的不幸与孤苦和 死后的孤寂与冷落,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此联则

7、道出了昭君一生悲剧的根源。画图省识 春风面用了一个典故,写王昭君生前在汉宫不被赏识的 寥落,这也是昭君一生命运的转折点,春风面与月夜魂 形成对比。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 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 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 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 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 不伤心? 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 得淋漓尽致。昭君的不幸是怎样造成的?作者持怎样的观点?元帝昏庸:小人当道,画工毛延寿的无耻行径, 但归根结底是皇帝昏庸。显而易见,这两句与上两句前 后呼应,交

8、叉衔接。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 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总之,对昭君悲剧的根源做 了明确揭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尾联正面描写昭君的怨恨,千载以来琵琶弹奏 出来的胡地之音中,分明倾诉着她的满腔悲愤。怨恨两 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 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 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深沉、幽 怨的琵琶声?板书:IV对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或精讲四、教师重点难点点拨1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 写了昭君的怨恨

9、,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 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诗歌是不是含有什么深刻寓意呢?【明确】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 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 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 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 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 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 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所以,诗歌对 王昭君给予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以及羁旅他乡的苦闷和惆怅。(咏怀诗的特点:借古人写自己,抒己怀。)那诗人为什么选择了昭君来咏叹呢?【明确】二人

10、有相似之处。王昭君才貌出众,不 肯贿赂画工,最后远嫁匈奴,身葬绝域,令人悲慨。杜 甫也学富五车,遭到排斥,晚年飘泊江湖,居无定所,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所以对昭君出塞之事大加议论, 对昭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杜甫咏王昭君,不过是借昭 君之事,浇胸中块垒。板书:昭君 诗人绝代佳人才华横溢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深沉怨恨)2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1)怀古咏史诗特点:标题: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之后加上怀古等。内容:咏古迹;怀古人;忆古事。感情:感慨物是人非;借古讽今;怀古伤己;反思历史。(2)一般方

11、法: 弄清史实: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体悟感情: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态度? (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 思 )分析技巧: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 (在构思上,有的借景抒情,有的议论引发;在章法上,有的正 面对比,有的侧面烘托;在手法上,大多引用典故。板书:V课堂练习检测设计五、教学小结练习反馈(一)课堂小结诗歌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 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怀人伤己, 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写自己不 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二)练习反馈1 、背诵并默写全诗。2

1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 (836-910) ,晚唐京兆杜陵 ( 今陕 西西安 ) 人。 (1)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 么说台城柳无情 ?【明确】这是拟人的说法。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 梦远逝 , 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 以它的繁荣茂盛和 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 即逝作鲜明对比 , 说明历史衰败的无奈。因此诗人说它无 情。(2) 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 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明确】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 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 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 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