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心理学考试要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4532984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教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教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教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教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教心理学考试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教心理学考试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心理学考试要点(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等教育心理学基本结构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一、 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1、 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2、个体心理与行为人的行为受其内隐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心理特征)支配,人的心理活动有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现。即:心理支配行为,行为标志心理,是心理的外部表现。他们之间不存在单一的对应关系(P4)3、意识与无意识意识自觉的、意识到的心理活动(自觉地、有意的、清醒的、清晰的、能觉察的、能报告的);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代表精

2、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人类表面上的理性行为,实际受非理性的无意识冲动或欲望支配;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提倡用精神分析法来治疗疾病:通过梦和自由联想法相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二、心理学研究任务1、心理事实2、心理过程3、心理现象的机制4、心理现象的条件5、心理的发展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及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P9)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的性质和结构2

3、、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3、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4、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搜集资料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实验研究涉及的变量有3类: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I.V.):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D.V.):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无关变量:影响因变量的值,与实验目的无关的变量。(4)测验法一个合格的测验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4、测验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可靠性程度。实质是测验对于误差的有效控制的程度。测验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于它想要测量的东西所能测量的程度。或者说是测量能提供与决策有关的信息的程度。(P17)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及趋势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中国古代教育与心理学思想的结合2、西方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问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标志。二、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曲折道路1、教育科学取向的教育心理学2、心理科学取向的教育心理学3、教学心理取向的教育心理学三、教育心理学的成就与趋势1、教育心理学的成就2、教育心理学的

5、发展趋势第二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与大学生生理发展特点一、发展的概念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直到死亡,其间发生的有序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P26)二、 大学生生理发展特点第二节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1、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P29)感知运动阶段(0 - 2岁)前运算阶段(2 - 7岁)具体运算阶段(7 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2、认知发展观(维果斯基)(P30)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从现有水平达到

6、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二、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学三、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1、智力概述(1)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创立的比内智力量表:比率智商(ratio 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x100(2)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创立的韦氏智力量表:离差智商(Deviation IQ)=平均数100+标准差15x(个体测验分数-同年龄组的平均分数)/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P34)2、主要的智力理论(1)三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它包括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而成分结构有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等三个层次。(P3

7、5)(2)成功智力理论:用以达成人生主要目标的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成分。(3)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认为智力由语言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等七种组成。(P37)(4)真智力理论:帕金斯认为智力取决于神经的、经验的和反省的三方面原因,智力=能量+内容(知识)+技巧。第三节 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一、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二、大学生情感发展与教育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情绪兴奋性高,感染性强;情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情绪的稳定性与波动性;情绪的文饰性;社会性情感占大学生情感内容的

8、主导地位。(P40-42)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1、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分为主体我(I)和客体我(Me),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即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大学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P42-43)2、自我意识发展的历程(1)自我意识的发生:自我中心期(2)自我意识的发展:客观化时期(社会自我发展期)、主观化时期(心理自我发展期)(3)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3、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自我认识方面: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自我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更具有丰富性、完

9、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2)自我体验方面: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性。自我体验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3)自我调控方面: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4、大学生的自我教育:(1)引导正确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2)引导大学生不断开发自我:教师帮助大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发现和创造优势,创设显示自己优势的机会;指导他们开发自我时对自己有辩证的发展的认识;(3)引导大学生积极接

10、纳自我: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促使他们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树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心。(4)引导学生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 努力提高现实的自我。第三章 学习理论第一节 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实质及意义1、学习定义: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化。(P51)2、学习的意义:生物学意义、社会意义3、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内容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学习具有更大的主观能动性(3)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课余学习的比重加大(4)学习途径的多样性二、学习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信息

11、、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种学习又可以分为三个领域:前三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第四种学习结果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种学习结果属于情感领域。(P54-55)2、奥苏贝尔学习分类(P56-57):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又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第二节 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一、 桑代克的联结说1、 动物实验研究2、 学习的联结说试误说: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刺激情境与反应行为之间的联结,即SR的联结,联结是通过不断尝试与减少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3、学习的规律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P59)

12、4、简评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1、动物实验2、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3、强化原理(1)强化与强化物强化:增强同类反应发生的过程与手段。(P61)强化可分为正强化(积极强化)和负强化(消极强化)。 正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负强化(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刺激(讨厌的、不愉快的)增强反应概率。强化还可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二级强化: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2)强化的程式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在强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P62):遵循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的活

13、动的强化物,即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参与不喜爱的活动。要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强化物的选用要因人而异,因年龄特征而异。教师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要连续强化,因为后果紧跟行为比后果延缓要有效得多,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可转为间隔强化。最佳训练组合可能是:最初用连续强化,然后用定时强化,最后用变比强化。(3)新行为的塑造链式塑造逆向链式塑造(4)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明确说明学习目的;小步子的逻辑系列;学习者主动地作出反应;信息的及时反馈;低的错误率;按学生自己的速度完成教学程序。4、简评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实验研究观察学习:又叫模仿学习、替代性学习、间接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

14、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方式。2、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大部分的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模仿而习得的。这一过程即是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提出了“替代强化”的概念,即学习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间接地受到强化。3、简评第三节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应注重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3、提倡发现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学习过程4、简评二、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有意义接

15、受学习理论(P69-71):1、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外部条件(是指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和内部条件(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知识的同化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知识的同化(assimilation),是指把新观念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重组、修改、扩充、深化等),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知识同化有三种模式: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是最常见的一种同化形式;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3、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4、接受学习5、简评三、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收集、加工、贮存和提取信息的过程。1、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2、 学习过程的八阶段: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