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组学习是实现少教多学的有效途径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453068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小组学习是实现少教多学的有效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利用小组学习是实现少教多学的有效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利用小组学习是实现少教多学的有效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利用小组学习是实现少教多学的有效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利用小组学习是实现少教多学的有效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小组学习是实现少教多学的有效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小组学习是实现少教多学的有效途径(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小组学习是实现少教多学的有效途径”课题组阶段性成果夏县实验中学语文课题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其中,少教多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也成为了现代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好处多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摸索,我们逐渐调整了心态,以冷静的态度来看待少教多学、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我们看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也看到了它的不足,于是我们选择了“利用小组学习是实现少教多学的有效途径”这样

2、一个课题进行探索,如今已初见成效。在一些课堂上,小组合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教学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复杂性和主体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若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是不会成功的。因此,课题一确定,我校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合作学习及其相关的理论刊物,提高教师对这个研究课题的认识。然后再从中挑送七位优秀的老师组成实验组。为保证研究的顺利开展,学校在人力、财力上给予了大量的支持,成立了课题指导小组,制定了课题小组活动制度。课题小组每两周召开一次调度会,每月进行

3、一次汇报交流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学校开辟研究专栏,及时展示实验成果。二、调查、分析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实验初期,学校课题组为深入了解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对我校1800名七至九年级的学生分别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以下是我们调查结果统计情况: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统计情况1800名七至九年级的学生1、在课堂上,你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吗?60愿意10不愿意30认为无所谓2、在课间或休息时间,你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探讨、解决问题吗?40愿意20不愿意40认为无所谓3、你认为合作学习对于你学习新知识的帮助大吗?30认为帮助很大60认为有所帮助10认为没有帮助4、合作学习中遇到意

4、见分歧时怎样表现?5不知道65坚持自己的意见30问老师5、你们中课堂上多是几人进行合作习?8046人2068人6、你们小组的组员是怎样组合的?90教师指定10自行组合7、你们小组的组员分工明确吗?如果分工明确,你愿意承担小组里的什么角色?90分工不明确90愿意当组长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互相帮助合作学习。课题组及时进行诊断分析,发现我校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以下症结:(1)合作重形式,轻实质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几种

5、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从上述现象中可知,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2)探索重主体,轻主导本次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

6、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探索伙伴可自己选,想与谁就与谁。在时间的调控上也是随心所欲。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这是一种随意的、毫无组织的学习方式,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3)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

7、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4)推荐代表,不能人人参与小组间进行讨论以后,要求推荐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时,一般都是口齿伶俐、性格外向、善于表达或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发言,其他的小组成员很少有机会作为代表发言。(5)评价不全。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厂、“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的

8、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三、建立了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1)合理分组。许多教师认为,让多个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任务,这就是合作学习。其实,组成小组只是形式,而实质在于小组是怎样构成的

9、,有效的分组才是合作学习。a“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合作学习多是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很多学者把此原则看成是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一,即每个合作小组的内部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要具有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在学习中,各个同学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并且得到不同的锻炼。而各组之间,为了体现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应该尽量保持一致。成功的合作小组分组并非“强强联合”,即并不是最优秀人员的组合,而应该是“互补”的,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b“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即把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合“直接辅导、互相学习小组”,其余学生自愿组合

10、若干个“间接引导、自主学习小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编组有利于分层教学,分类辅导。这两种分组方式是我校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的两种分组方式,一般以46人为宜两者没有优劣之分,应针对教学内容与课型,灵活选择,交替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2)分工明确。组内成员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质疑员、汇报员。小组长的责任是组织成员有序地发表意见,引导组员倾听他人的发言。记录员的责任是清晰地记录小组成员的算法、开放性习题的答案等,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质疑员的责任是对解题思路、算法等进行提问,引发组员进一步思考,促进知

11、识内化。汇报员的责任是集合组内成员的观点,在班级进行反馈交流。这样,组员各司其职,人人参与,避免不劳而获的学生的“搭车”行为。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每隔2周,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质疑员的下次去搞记录,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训练合作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1)学会组织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

12、,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组织者培训材料如下:自主预习环节:同学们在明确目标后,首先要会从学案中获知老师所安排的任务,再者要及时借助老师所给的学法指导或温馨提示进行自学,若有些组员不清楚或不主动,组长要随时点拨或提醒。若部分组员自学任务完成的较快,但自觉性较差时,组长一定要及时要求其完成后面内容,万不能出现课堂空档或懈怠现象。合作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中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小组长在组织组员开展讨论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执笔者、发言者、补充者,并要求执笔者对大家发言作要点记录,在大家统一意见后,

13、理清发言思路,列出关键词,各小组发言者根据关键词陈述本组意见,其他组员作补充,杜绝一人承包现象。交流展示环节:组内交流(展示) 当小组成员自学完成后组长及时组织学生快速独立完成自学检测或按照学案上的要求组织成员进行确定答案活动。自主预习中的基础性问题组长有能力把它消化在组内。组员有错误或不理解的,组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完后督促其将错误改正并用红笔标示. 在这一环节中,小组长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大大方方在组内展示自己的思路与方法。如若时间有限,组长可协调好发言人,难题可让1、2、3号同学轮流讲解,简单问题交给4、5、6号同学,若重难点部分需加强,组长可让4、5、6号同学重复讲解。要求在每天的

14、七节课中,每个人在组内独立发言的次数不能低于3次。 遇到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人人发言,让同伴的思维碰撞出火花,若然后小组长再牵头总结、补充,从而解决问题。遇到同伴发言不到位时组长谨防其他成员挖苦打击,要牵头进行更好的引导、纠正。若组内没有统一的意见,组长及时汇总问题,推举一个代表参加组与组之间的讨论。宋体组间交流:组间交流是合作交流的学习的重要一环,是在各合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通常的形式是各小组选定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本组的交流结果,其它小组学生可以质疑或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以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有效纠正学习中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认识,同时通过交流还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