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530429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GB5044分级原则是什么?答:(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GB5044分级依据是什么?答:(1)急性毒性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50或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2)急性

2、中毒发病状况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一般以接触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4)慢性中毒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储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5)致癌性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

3、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6)最高容许浓度主要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0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分哪几级?答: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规定,接触性毒物危害程度共分为四级 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指 标分 级(级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轻度危害)急性毒性吸入50/(mg/m3)经皮50/(mg/kg)经口50/(mg/kg)200100252001002520005005002000025005000急性中毒发病状况生产中易发生中毒,后果严重生产中可发生中毒,预后良

4、好偶可发生中毒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患病率高(5%) 患病率较高(5%)或症状发生率高(20%) 偶有中毒病例发生或症状发生率较高(10%) 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慢性中毒后果 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 脱离接触后,可基本治愈 脱离接触事,可恢复,不致严重后果 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致癌性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实验动物致癌物无致癌性最高容许浓度/(mg/m3)0.10.11.010常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举例常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级 别毒 物 名 称极度危害 汞及其化合物,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氯乙烯,铬酸盐,重铭酸盐,黄磷,铍及其化合物,对

5、硫磷,羰基镍,八氟异丁烯,氯甲醚,猛及其无机化合物,氰化物,苯高度危害 三硝基甲苯,铅及其化合物,二硫化碳,氯,丙烯腈,四氯化碳,硫化氢,甲醛,苯胺,氟化氢,五氯本分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敌百虫,氯丙烯,钒及其化合物,溴甲烷,硫酸二甲酯,金属镍,甲苯二异氰酸酯,环氧氯丙烷,砷化氢,敌敌畏,光气,氯丁二烯,一氧化碳,硝基苯中度危害 苯乙烯,甲醇,硝酸,硫酸,盐酸、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六氟丙烯,苯酚,氮氧化物轻度危害溶剂汽油,丙酮,氢氧化钠,四氟乙烯,氨注:非致癌的无机砷化合物除外。接触多种毒物时,以产生危害程度最大的毒物的级别为准。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6、HG20660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程度如何分类?答:根据毒性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三类(轻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本标准中未予列入)。(1) 用于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时,应根据事故状态,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所引起的危害进行毒性危害程度分类。为此,本标准系以急性毒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两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他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化学介质序 号名 称序 号名 称12345678910 乙拌磷(敌死通) 乙撑亚胺(乙烯胺) 二甲基亚硝胺 二硼烷(乙硼烷) 八甲基焦磷酰胺(八甲磷) 三乙基氯化锡 五硼烷(戊硼烷)内吸磷(1059)四乙基铅甲拌磷(3911

7、)11121314151617181920 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 对硫磷(1605) 光气(碳酰氯) 异氰酸甲酯 汞(水银) 苯并()芘 硫芥(芥子气) 氰化氢(氢氰酸) 氯甲醚 羰基镍注: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窗口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氯乙烯、-萘胺应列入本表,作为极度危害化学介质。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序 号名 称序 号名 称1234 二甲腈(不对称)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二氟化氧(一氧化氟) 二硝基苯(间、邻、对)5678 二硝基氯化苯 1,2-二溴乙烷 1,2-二溴氯丙烷 二氯四氟丙酮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序 号名 称序 号名 称1二甲腈(不

8、对称)32肼(联氨)2二异氰酸甲苯酯(TDI)33环氧乙烷(氧化乙烯)3二氟化氧(一氧化碳)34环氧氯丙烷4二硝基苯(间、邻、对)35速灭威5二硝基氯化苯36臭氧61,2-二溴乙烷37倍硫磷71,2-二溴氯丙烷38敌百虫8二氯四氟丙酮39敌敌畏9二氯氧化硒(氯氧化硒)40氟103-丁烯腈(烯丙基腈)41氟化氢(氢氟酸)11十氟化硫42砷化氢12三氟化氯43菸碱(烟碱、尼古丁)13三硝基甲苯(TNT)44硒化氢14三氯化磷45硫酸二甲酯15五氯化磷46氰16丙烯腈47氯17丙烯酰胺48氯丹(氯化茚)18丙烯醛49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19丙酮氰醇(氰丙醇)50氯丙腈20甲基内吸磷(甲基1059)

9、51b-氯丙腈21甲醛52氯代连苯22甲酸(乙酸)53氯甲烷(甲基氯)23正丁腈54氯萘24对硝基苯胺55氯酚25对硝基氯苯56氯甲酸三氯甲酯(双光气)26异丁腈57溴甲烷(甲基溴)27苄基氯(氯化苄)58碘甲烷(甲基碘)28呋喃丹(虫满威)59碳酰氟(氟光气)29邻硝基氯苯60磷化氢30苯乙腈(苄基氰)61磷胺(福斯胺)31苯胺注: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容器密封性、致密性技术要求时,四氯化碳、邻甲苯胺、苯应列为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化学物质。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序 号名 称序 号名 称1一乙醇胺(氨基乙醇)46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2一氧化碳47甲硫醇3一氯醋酸48甲醇(木醇)4

10、乙二胺49正丁硫醇5乙二酸乙二酯(草酸二乙酯)50正丁醛(酪醛)6乙叉降冰片烯 51正硅酸甲酯7乙胺52乐果(乐戈)8乙硫醇53叶蝉散(灭扑威)9乙氰(甲基氰)54环己酮10乙酸(醋酸)55异丁醛(二甲基乙醛)11乙酸酐56西维因(胺甲萘)122,6二乙基苯胺57杀螟松(速灭虫)13二甲胺58吡啶(氮杂苯)14二甲基乙酰胺59邻甲苯胺15二甲基二氯硅烷60邻硝基甲苯16二甲基甲酰胺61邻硝基酚17二甲基苯胺62苯18N,N二甲基苯胺63苯酚(石炭酸)19二氧化硫64苯醛20二氧化氮65苯乙烯21二氧化碳66间苯酚221,1(偏二氯乙烯)67间甲苯胺231,2二氯乙烯(顺、反)68间苯二酚(雷锁

11、辛)24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烯)69间硝基甲苯25二氯乙醚(,2二氯乙醚)70间氯苯胺26二氯丙醇71氟苯27丁胺(正丁胺)72氨28丁烯醛(巴豆醛)73偏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烯)29三氧化硫74萘30二氯乙烷75-萘胺(1萘胺,甲萘胺)31三溴甲烷(溴仿) 76-萘酚(1萘酚,甲萘酚)321,1,2三氯乙烷77硝基苯(人造苦杏仁油)331,1,2三氯乙烯78硝酸341,2,4三氯苯79硫化氢35三氯醋酸80硫酸36三氯氢硅81氯乙烯37己二腈82氯乙醇38氯化氢(盐酸) 83氯丁二烯39五硫化二磷84磷酸三丁酯401,1,2,2四溴乙烷853-氯丙烯41四氯化碳86氯化氢42四氯乙烷8

12、7氯苯43丙烯醇(烯丙醇)88糠醛44丙硫醇89糠醛(呋喃甲醛)45甲胺(一甲胺)90乙炔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容器密封性、致密性技术要求时,四氯化碳、邻甲苯胺、苯应列为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化学物质;氯乙烯、萘胺应列为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化学物质。(2) 用于确定化工压力容器的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除应根据事故状态外,尚应计及经常性的泄漏而引起的慢性潜在危害。为此,以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致癌性三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他的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所以表所列的少数介质的类别归属有所调整,请见表中的注解。(3)使用中涉及多种化学介质时,应按介质组分中毒性危害危险程度最大的介质考虑;当某一危害型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少时,应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分类。(4)本标准中未列入的电化学介质,应遵照上述分类原则,并参考相近介质的分类类别进行分类。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中规定哪些气体需要检测报警?答:在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中,对甲类气体和液化烃、甲B、乙A类可燃气体气化后形成的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少量有毒气体和硫化氢、氰化氢、氯气、一氧化碳、丙烯腈、环氧乙烷、氯乙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