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读的指导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4516660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读的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例谈读的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例谈读的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谈读的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读的指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例谈语文课堂中“读”的指导常青镇业庄小学 石磊 13773843380语文教师都明白读的重要性,常教育学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教学中也是“读”占鳌头。然而不少教师将“读”片面理解成了“朗读”,就连有些示范课、公开课,也变成了学生的朗读表演,表面上书声琅琅,其实无效的读充斥其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一篇课文只有两、三课时的教学时间,一节课只有宝贵的40分钟,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读的指导,才能达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下面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7课虎门销烟为例,谈谈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读的指导。一、带着任务读。没有目标任务的读是“死读”,为读而读。如初读,主要任务是学习

2、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教师应告诉学生读课文第一遍要达到什么目标。如初读虎门销烟,教师可用小黑板或课件出示具体要求:1.轻声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生字,再读读课后第三题的八个词语。2.口头完成填空:虎门销烟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在 ,是由 领导的,一共销毁了 斤鸦片。它向全世界表明: !一般来说,初读的目标不宜过高,要求不宜过多。因为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熟,又要接触生字新词,所以读的形式以轻声读为好。没有任务不读书,这既是良好的读书习惯,又是一种优秀的目标意识。二、带着思考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引申而言,读而不思也会使人迷惘。如学生把握了虎门销烟主要内容后,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分段,了解课文

3、的谋篇布局。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搭搭架子,可提问或出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虎门销烟的过程?将这些自然段找出来,在这基础上将课文分为3段。因为有了初读的基础,学生对课文有了印象,加之分段只需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模糊”意思,所以不需细读,快速浏览即可。可是在课堂实际中,部分学生会将课文第2自然段(虎门外景及出席者)和第4、5自然段(百姓的欢呼、销烟的成果)不归纳在“虎门销烟的过程”中,从而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形。这也是不少课文分段时存在的现象归纳遗漏。这时需要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一件事情的“过程”应包括哪些部分?第2自然段和4、5自然段分别跟第3自然段有什么联系?让学生们带着思考重读这些自然

4、段。学生再读之后就会明白:第2自然段是虎门销烟的序曲,4、5自然段是虎门销烟的结果,都应该归纳在“虎门销烟的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带着思考读课文,不仅是思维的训练,更是学习方法的培养。三、带着疑问读。学贵有疑,但疑问意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就这篇课文来说,有许多“疑问点”:从大处说,虎门销烟的这一天为什么是值得纪念的日子?销烟结束后老百姓为什么要欢呼雀跃?往小处讲,很多地方值得咬文嚼字。“碧海”、“蓝天”、“绿树”是虎门寨固有的景色,今天怎么会“分外”壮丽;为什么下午二时才开始销烟,一大早老百姓就把虎门寨挤得水泄不通;同样是前来观看的,百姓们用的是“闻讯”,而外国商人却是“应

5、邀”,为什么要邀请他们;形容人多的“男女老少”,课文怎么变成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烟渣被卷进了“咆哮”的大海,这儿形容涛声为什么要用“咆哮”这就需要在教师睿智地引导下,学生通过细细地读、静静地想,品味文字、学习表达。此时的课堂静悄悄,失去了热热闹闹,但却收获了扎扎实实,实在是语文教学中最关键最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便不得以真正体现,母语的绚丽多姿便不能呈现。四、带着感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一贯要求。而有感情地朗读是较高的要求,只有在学生熟悉了课文、经过了思考、咀嚼了文字后,才能进行源自内心的有感情的朗读。这不是朗读技巧的指导所能达到的,就像一名演员不进入角色就演不好戏一样。一篇课文的感情朗读,应该放在课文学习的“收官”阶段,集中在课文的关键部位。它是学生一篇课文学习效果的显性表现,是每个学生情感的独特体验。因此,有感情地朗读以个别朗读为主。教材学习中的读的指导只是举其一,广泛阅读时能运用才是反其三。所以教师有必要将读书的各种方式方法及步骤归纳总结,以便于学生在今后的课内外语文学习中运用。如:默读便于思考,朗读便于记忆;不动笔墨不看书,没有目的不读书;一读知大意,再读品文字,三读悟情感等。综上所述,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的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会科学的读书方式,一定会事半功倍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