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4497656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2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融合型专业,涵盖电子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大 主干学科,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号处理、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以传感技术为隐含线,以泛网络智能电子信息系统为主线 条,培养学生泛网络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包括芯片、传感器及系统、嵌入式软件等方面 综合设计开发能力。本专业适用于泛网络时代对智能电子信息设备在集成电路设计、系统电路设计、传感器集成、嵌入 式软件及安全等方面技术开发的专门人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突出集 成电路设计技术、硬件电路系统设计

2、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安全技术,着力培 养学生在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综合设计方面的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较严格的科学 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及创新应用初步训练,具有从事智能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知识和 能力,能在泛网络时代智能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与开 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三、毕业要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五年内能够达成如下12 个方面预期的能力: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

3、子信息系统设计开 发中复杂问题,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功能协议设计、系统效能分析等;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 献研究分析复杂电子信息系统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包括:问题凝练、系统建模、关键信号和噪声分析, 以获得复杂电子信息系统的有效结论;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子信息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 的系统、部件(芯片/板卡)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 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 研究:能够基于电子信息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中科学与工程问题进行

4、研 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中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 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中科学与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 限性;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的工程实践和复杂科学与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 承担的责任;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工程化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

5、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 规范,履行责任;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10. 沟通:能够就复杂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 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 进行沟通与交流;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 用;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四、学制与学位1.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教学周为20 周。基本

6、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即修业年限为 36年。2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五、毕业合格标准1. 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成绩合格,修满规定的学分; 2完成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专项)全部教育环节,成绩合格。六、专业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信号与 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FPGA设计及其 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平台应用开发。七、课程与实践体系结构图(一)课程体系结

7、构图二)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毕业设计技术领域:泛网络智能电子信息系统软、硬件设计(芯片级/系统级/应用级)嵌入式系统及应用FPGA设计及应用智能平台应用开发: 心 I. 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1; f: .? :1!FPGA设计及 y 应用课程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f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丨计专业教育必修模块创新能力培养训练(学 科竞赛、创新课题(包括 自拟)、开放实验)传感器原理 及应用课程设计大学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I * M 三M 三三 TVHHN F M M 三 TS-HHTs 亿 J 三三1 邑=H = P M M M M M H =. M TV M N电路

8、分析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类;1 hf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 ( | !I I亓卩 C程序设计实践I I I I1 I| khh 才 bHJTHhh 才才 H-T-Thhh数据结构:-_ I 11 1-学科基础教育模块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 :通识选修实践课J;通识教育模块实践环节课内实践环节!结合本专业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定本教学计划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部分强调基础,实践部分以综合性课程设计为主,从第2 学期开始,每学期都安排课程设计,具体地:第2学期: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1周,主要训练学生面向专业领域复杂算法编写与调试大型C程 序的能力,解决C语言程序设计课

9、程教学只面向小程序的不足。第 3 学期:电子工艺实习, 1 周,主要训练电子仪器使用如万用表、示波器、电路板焊接等基本技 能。第 4 学期: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2 周,训练学生掌握电子电路设计中的理论设计、查阅资料、选择 元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际动手安装、调试等全过程,培养电子线路设计基本能力。强化数字电子 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支撑学生参加电子竞赛。第5学期:(1) FPGA设计及应用课程设计2周,训练学生深入领会FPGA设计思想,熟练掌握软硬 件相结合的系统级设计方法。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运用硬件描述语言和C语言对FPGA 进行系统级设计的工作;(2) 传感器原理

10、与应用课程设计, 1 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传感器元器件 进行传感器系统设计的能力; (3) 电子竞赛实训 2 周,训练学生独立设计制作电子信息系统,为参加 学校、北京市或地区电子竞赛做准备。第 6 学期:硬件电路综合设计, 2 周,训练设计实现一个硬件系统(比如设计实现一个模拟数字混合 系统、单片机控制等,包括电路设计、仿真、组装、调试、测试等全套流程,主要训练Pro tel使用的 单片机应用。第 7 学期: (1) 选择一个专业综合性课程设计, 3 周,学生在前述实践能力基础上,面向某一领域 应用,选择以集成电路或嵌入式系统设计实现相应功能系统,每个同学选一个即可。 (2)信号系统及数

11、字信号处理综合课程设计,1周,训练学生综合应用Mat Lab实现信号设计与处理的能力。(3)专业实习 2 周,主要安排进入实习基地进行面向专业的项目实践。第 8 学期:毕业设计, 17周,学生选择一个题目(主要面向芯片级/系统级/应用级的智能电子信息 系统软硬件设计),完成工程设计、技术研究和论文撰写。特别强调的是: (1)在第 1-5 学期,要求每学期安排一天,参观专业领域相关企业单位的生产、开 发基地,了解专业相关企业的发展状况;(2)在第2-7学期,还要求每个必须参加电子竞赛、创新课题(包 括自拟)、开放实验三类课外研究课题的一个,计2个学分,训练学生创新能力。该学分评定主要依据 为参赛获奖证书或提供完整设计作品(包括设计文档)经答辩合格。通过以上系统化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直接面向泛网络时代智能电子信息系统领域从事芯片、系 统、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能力。八、对培养方案的必要说明无九、附表附表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表附表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分学期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 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分分配表附表 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