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差异及成因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4494820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差异及成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差异及成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差异及成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差异及成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差异及成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差异及成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差异及成因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调查)题目: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差异及成因分析以东、中、西部四省为例学生姓名 孙之晨 指导教师 丁骋骋 二级学院 金融学院 专业名称 金融学班级 09金融4班 学 号 6 2011 年 8 月 25 日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差异及成因分析以东、中、西部四省为例摘 要:本文以浙江、河南、青海、西藏四省为例,分别代表东、中、西部地区,并对各地区上市公司的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规模明显大于中、西部,在成长性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占了主要份额。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更集中于成熟性行业。各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变化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

2、收入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显著性依次增强。地理差异、经济发展、政策倾斜因素是导致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差异的合理因素,但是行政制度等不合理的因素有待改善,从而合理调控上市公司产业与区域分布,提高经营绩效,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关键词:上市公司;区域分布;经营绩效;经济结构一、 引言(一)问题的提出上市公司在发展区域经济、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国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地区经济,甚至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寻找各地区上市公司分布差异性的原因,对于发挥上市公司的区域辐射与带动作用、优化区域经济资源配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对于其中不合理的因素,加以合理地改革和

3、完善,才能促进地区间的上市公司,以及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本文目的是通过对浙江、河南、青海、西藏四省的数据统计,反映出各省所在地区上市公司的分布差异,并通过分析,找出影响上市公司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然后改变这些主要原因,促进不同区域上市公司的健康、稳步发展,并带动地区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创新之处在于着重探求了不同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变化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性质的行业中上市公司的分布比较,并通过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二)文献综述在众多关于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及对地区差异形成原因的分析中,杜猛(2001)通过西部地区上市公司行业分布的实证研究,提出西部企业的上市安排应选择重

4、点发展与优势行业,利用证券融资发展西部经济。胡关金(2003)通过研究证券业及上市公司中的募集资金对GDP的贡献,得到股票市场对全国GDP的生产起到较大的作用,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快速提高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较大作用。张新(2003)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企业的EVA回报率基本趋势明显在向好发展。尤其是上市公司显示的优良价值创造能力,对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贡献。金碚(2004)通过分析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百强”的区域,发现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和进入“百强”上市公司的数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为了全面了解上市公司分布的情况,本文分别

5、从数量规模、行业性质、国民经济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地区分布的差异性。由于研究区域差异时,划分成东、中、西三大地带是最为普遍的方法,因此本文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东部以浙江省为例,中部地区以河南为例,西部地区以西藏、青海省为例。依据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分别计算相关数据。为了综合代表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了各省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探求不同地区上市公司的分布差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的相关性,并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证券行业的时政热点以及东、中、西部具体的地区因素,分析影响上市公司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探求这些引起差异的原因是否合理

6、。然后通过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因素,最终提出相应的建议。二、上市公司分布差异分析(一)从规模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分布差异1东、中、西部上市公司分布数量差异综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大智慧炒股软件有关上市公司的基本资料,截至2011年8月31日,对浙江、河南、青海、西藏四省上市公司的数量进行统计,结果见图2.1。图2.1 四省历年上市公司数量截至2011年8月31日,浙江省上市公司数为200家,河南省为58家,青海、西藏省分别为10家、9家。通过显著的数据差异,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分布很不均衡,呈现出“东多西少”的规律。从各省历年上市公司的数量变化上看,浙江省上市公司数一直保

7、持着稳定的增长幅度,并且在2009年出现了比较大的增长。河南省上市公司数的增长幅度延续了浙江省的情况,并且在19961999年和2009年这两个时间段内呈现出明显增长。相比之下,虽然青海、西藏省上市公司数都在1994年突破了零的约束,但整体增长趋势都呈现出三段上行爬坡、之后停滞的趋势。由此可见,从1990年至今,东、中部地区上市公司数的增长趋势更加平稳,而西部地区则波动性相对较大。2东、中、西部上市公司总股本差异综合大智慧炒股软件有关上市公司的基本资料,截至2011年9月1日,对浙江、河南、青海、西藏四省A股上市公司的总股本进行统计,结果见图2.2。图2.2 三大地区上市公司总股本按总股本比较

8、,浙江、河南、青海、西藏四省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分别为1021.8亿股、297.3亿股、69.8亿股、53亿股,其中浙江省上市公司总股本分别是河南、青海、西藏省的3倍、15倍、19倍。可以看出,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总股本规模明显偏小。(二) 从行业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分布差异1 东、中、西部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比较根据2001年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把上市公司划分为22个行业。综合各省的证券期货统计年鉴,以及大智慧炒股软件中有关上市公司的基本资料。截至2011年8月31日,浙江、河南、青海、西藏四省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统计如表2.1所示。表2.1 浙江、河南、青海、西藏四省上市公

9、司行业分布 单位:家地区/产业浙江省河南省青海、西藏省农、林、牧、副、渔业320采掘业013食品、饮料321纺织、服装、毛皮1431木材、家具000造纸、印刷010石油、化学、橡胶、塑料2162电子1130金属、非金属8113机械、设备、仪表23121医药、生物1644其他制造业971电力、蒸汽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1710建筑业1311交通运输、仓储业1510信息技术业1510批发和零售贸易1400金融、保险业200房地产业811社会服务业311传播及文化产业200综合类300总体而言,在四个省份中,浙江省的上市公司在大多数行业中占了主要份额,河南省其次,青海、西藏省的上市公司在多数行业中的比重

10、最低,尤其是有11个行业没有这两省的上市公司分布。具体而言,浙江省在纺织服装、石油化学、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力蒸汽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批发零售等行业比例最大,占了主导地位。与浙江省相比,河南省在金属非金属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更多。这主要是因为中部地区能源、矿藏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青海、西藏省的上市公司在采掘业、医药生物业分布更为集中。尤其是采掘业,两省的上市公司在采掘业的分布数超过了浙江、河南两省之和。这主要得益于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如矿产、药材。2东、中、西部上市公司行业性质比较根据行业性质,把各行业分为成长性、衰退性、成熟性行业。成长性

11、行业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交通运输、房地产、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传播与文化产业,成熟性行业包括采掘业、食品饮料、建筑业、木材家具、造纸印刷、石油化工、批发零售、综合类等行业,衰退性行业包括农林牧渔、纺织服装皮毛制造业。图2.3 四省上市公司行业性质比较从图2.3中可以看到浙江省的上市公司在成长性行业上市公司中占比高于其他三省,河南、青海、西藏省的上市公司更集中于成熟性行业,如青海、西藏省成熟性行业上市公司所占比例高达63.16%。而四省在衰退性行业的分布比例都低于10%。3 不同性质的行业的上市公司分布图2.4 不同性质的行业的上市公司分布比较根据上述的行业分类方法,分别在成长性、

12、成熟性、衰退性行业中分类统计四省上市公司的数量,并比较其相对百分比大小。总体而言,浙江省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都在60%以上,而河南、青海、西藏省的比例都不足25%。尤其是成长性行业的上市公司,在浙江省的分布比例超过了其他三省之和的四倍,在青海、西藏省的分布比例最低。相比而言,河南省的上市公司与青海、西藏省上市公司的分布比例差最大只有约20%,说明总体而言,上市公司在中、西部地区的分布程度比较类似。(三) 从国民经济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分布差异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呈现不均衡性,而能够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如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存贷款总和与GDP之比、各产业对地区GDP

13、的贡献程度等。但是居民存贷款总和与GDP之比、各产业对地区GDP的贡献程度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相对全面、综合地代表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本文先选取了各省人均GDP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将各省的上市公司数量与人均GDP进行相关性计算和分析。之后又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并且将各省的上市公司数量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了相关性计算和分析。1. 上市公司数量与各省人均GDP的相关性分析图2.5 东、中、西部历年人均GDP从19912010年,四省人均GDP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从绝对数角度看,浙江省历年的人均GDP一直超过其他三省的一倍。从增长幅度角度看,

14、在过去的20年内,浙江、河南省的人均GDP增幅都为19倍,而青海、西藏省则相对较低,分别为14倍、11倍。通过计算浙江、河南、青海、西藏四省历年上市公司的数量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得到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2、0.70、0.79,表明浙江、河南省的上市公司数的增长与全省人均GDP有着极强的相关性,而青海、西藏省则呈现出强相关性。2上市公司数量与各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关性分析图2.6 东、中、西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了进一步探寻与各省上市公司数量增长相关性最大的因素,本文继续选取了各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此代表人民生活的实际水平。然后进行了相关性计算。可以看到从19912010年,四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延续了人均GDP的稳步增长的趋势,浙江省与河南省的增幅都达12倍,而青海、西藏省分别为10倍、7倍。通过计算浙江、河南、青海、西藏四省历年上市公司的数量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关性,得到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5、0.81、0.87,表明四省上市公司数的增长与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都有着极强的相关性。与此同时,由于四省历年上市公司的数量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关系数都大于或等于和人均GDP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得出在过去20年内,四省上市公司数的增长与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着更强的相关性。三、上市公司分布差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