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高三历史猜题二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448925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三亚高三历史猜题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海南省三亚高三历史猜题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海南省三亚高三历史猜题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海南省三亚高三历史猜题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海南省三亚高三历史猜题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三亚高三历史猜题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三亚高三历史猜题二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届海南省三亚一中高三历史组命题猜题(第二套)1入关之前满人政权皇位的继承采取的是贵族推举制,后来康熙继承汉人的制度采取嫡长子继承和预立太子的做法,雍正则实行“秘密建储制度”。这种变化的实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C促进了封建化的过程D解决了皇权继承问题【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皇位继承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世袭君主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维系君主专制的万世一统政治制度,皇位继承制的发展演变,其实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消除”两字绝对化化错误,故B项错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与

2、材料的核心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皇位继承方式的转变,不能得出“解决了皇权继承问题”的结论,与材料中“变化的实质“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解析】题干中先秦时期并未体现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结合,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说明了“家天下”观念在各个时期都存在,故B项正确;先秦以后的朝代并

3、不能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结合,故C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到族权与君主权力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3清代直隶总督署院内的山墙上雕刻有一组御题棉花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通过16幅图记录棉花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图题写七言绝句。下列最能反映材料主旨的是()A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B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C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D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考点】“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所给材料没有涉及棉纺织技术,故A项错误;所给材料没有涉及棉布在民众的衣料中地位,故B项错误;从所给材料看,皇帝非常重视棉花种植到成为衣料的全过程,从而说明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故C项正确;

4、材料没有信息表明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故D项错误。【答案】C4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D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是精耕细作,这一模式非采用机械化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模式,所以这种生产模式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生产率,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当然传统科学技术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动

5、力,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5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阖闾)请干将铸作名剑二枚。干将作剑,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囊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这表明当时()A冶铁已经有用煤作燃料的记载B供风形式采用水利鼓风C灌钢法的使用,提高了兵器的锋利程度D冶铁已经使用木炭作燃料【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解析】根据所学,汉代才开始使用煤作燃料冶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鼓囊”应为一种拉动的皮囊,故B项错误;灌钢法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炭”,既然不是煤炭,那就一定是木炭,故D项正确。【答案】D6唐代官营手工业中广泛采用奴隶制和差役制,而宋代官营手工业对军匠和民匠原则上实

6、行雇佣制。由此可见,宋代()A官营和私营手工业竞争激烈B政府传统经济政策发生变化C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普遍存在D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唐宋对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变化,没有涉及私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传统经济政策,这是不会变化的,故B项错误;手工作坊雇佣关系是在明代才出现,故C项错误;从奴隶制和差役制到雇佣制,说明工匠的身份及地位有所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7苟子日:凡兼人(让人服从)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这表明荀子()A主张以德服人B提出

7、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提倡法制D主张兼爱,非攻【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以德兼人者王”,即荀子重视德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制天命而用之,主张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主动地改造自然,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法制在题目中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A8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 明为“中国的路德”,这是因为王阳明()A敢于公开挑战孔孟正统思想B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C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寻找“理”D强调先知后行提升自我修养【考点】宋

8、明理学【解析】公开挑战孔孟正统思想是李贽,故A项错误;致良知是王阳明观点,马丁路德没有该观点,故B项错误;王阳明是心学极大成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寻找“理”,这与马丁路德信仰得救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故C项正确;强调先知后行提升自我修养是朱熹观点,故D项错误。【答案】C9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B市民文学开始兴起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D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明末小说以市井小民、商贾小贩、

9、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为主人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故A项正确;唐代出现传奇、宋元出现话本等文学形式,这都属于市民文学,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进而发展为“海禁”和闭关锁国,商人的地位仍然较低,故C项错误;由材料“明末小说主人公十分广泛,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为主角,这些主人公大多不懂或不遵从理学,故D项错误。【答案】A10在古代雅典,当选高级公职人员如执政官、司库官、公买官,其任职资格在议事会初审后交陪审法庭终审。这说明当时的陪审法庭()A拥有执行监督的权力B管理城邦各项的事务C代表了公民大会

10、意志D奉行私法公正的原则【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与材料中“在议事会初审后交陪审法庭终审”相符,故A项正确;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并不管理城邦各项的事务,故B项错误;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而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当选高级公职人员任职资格”是公共事务而非私法,故D项错误。【答案】A11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等级神职人员。这主要表明()A文艺复兴的参加者是社会上层B文艺复兴运动处于萌芽时期C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十分弱

11、小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社会基础【考点】文艺复兴【解析】文艺复兴的参加者是社会上层是对材料的简单理解,故A项错误;材料着重论述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参加人员的构成而非发展阶段,故B项错误;影响力的强弱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的参加者是局限于社会上层使得其并不具备广泛的社会推动基础,故D项正确。【答案】D1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下列史实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方式的是()开拓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黑奴贸易聚敛大量财富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ABCD【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

12、殖民扩张【解析】所谓原始积累,是指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资本积累,显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做法,因此排除有的选择项,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13 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德意志帝国议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如银行法、专利权法、统一货币法、统一关税法等。这些法案的颁布和实施()A为德意志实现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B促进了德意志经济的迅速发展C大大推动了德意志政治民主化进程D削弱了联邦议会在议会中的权力【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可知材料中法律出台于德意志统一后,故A项错误;据材料“德意志帝国议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案

13、,如银行法、专利权法、统一货币法、统一关税法等”可知促进了德意志经济的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法律涉及经济领域,不会大大推动了德意志政治民主化进程,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削弱了联邦议会在议会中的权力,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4天津条约签订后,有人认为:“外使之来,苟非崩角稽首,而与为姑容,其耻甚于亡国。宁以社稷为殉,不使夷虏踪迹相浼(沾染)”这种思想意在()A维护主权完整B强调平等交往C坚持闭关锁国D维护君主权威【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从“外使之来”,可知是指天津条约中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该项条约内容不会影响中国主权,材料中的反对不是为维护主权完整,故A项错误;互派公使是近代外交的惯例,是平等交往的体现,故材料中的反对不是为强调平等交往,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不仅指禁止外国公使进驻,还包括严格限制与外国的经济往来,材料中只针对外使进京,不是为坚持闭关锁国,故C项错误;当时人认为外使进驻北京,势必加强对清政府的监控,不利于维护君主至上的权威,因此害怕外使进京,故D项正确。【答案】D15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