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评价的基本构建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448808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评价评价的基本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堂评价评价的基本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堂评价评价的基本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堂评价评价的基本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评价评价的基本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评价评价的基本构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评价的基本构建课堂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起既利于教师健康成长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体系,实现新课程整体、全面和协调推进,显得十分紧迫。新课程改革在培训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手段上,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强调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把课堂评价看作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面对新课程,必须推出新方法,营造新氛围,建立新思维。本文从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程改革课堂评价的一些理解和认识。一、变突出教师的讲授为突出学生参与 评价的基本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一个特征是:突出教师的讲授,忽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这

2、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新课改应当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方面要有所突破。评价一节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看学生的参与度,要看教师是否为学生的参与创造了氛围。进行评价时应该做到: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掌握的,教师一律不讲;凡是通过学生的发现能得出的结论,一律由学生完成,教师不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动手去完成的,教师一律不加干涉,坚决防止教师的越俎代庖。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往往是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做。因此学生逐渐养成了被动等待的习惯。因此要求:一个概念的揭示,一个结论的得出,一个原理的验证,除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外,还必须要有学生的二、变

3、以接受式为主的教学方法为接受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评价的着眼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基本方法是讲授法,毫无疑问这种方法有其优点和长处。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强调加大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含量,使学生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是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个着眼点。目前在实施探究式学习方面主要是研究性学习,很多学校已经将其纳人课表。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使用起来比较灵活,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延伸到课外,研究的时间可长可短,具有灵活性和探索性等特点。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实现由原来的知识传授

4、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比如课题的选择,时间的控制,规模的大小等,教师应当提出明确要求,不能放手不管,把一切都教给学生。应当指出的是,目前研究性学习还面临着挑战,步履艰难,患得患失,有的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把研究性学习课当成学生自习课了。上述状况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还应当说明的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必须结合教材的实际,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恰当地选择。切忌把什么课程都搞成研究性学习了,那样做反而会误事。另外,还要发挥接受式学习的主导作用,采取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注重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三、变以讲授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以体现现

5、代教育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授方法评价的支撑点教育也同其他事物一样,在教学手段上也在进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是基础教育领域在教学手段上的一次进步。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率,是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贡献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得法,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为它能给学生带来欢乐和愉悦、便于形成联想,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它的那种对学生视觉造成的冲击力,听觉的震撼力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实施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观念,也应当更新教学手段。坚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像过去那种只凭借“黑板+粉笔”的做法是很难适应

6、新课改的需要的。同时也必须强调的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应当坚持适时、适当、适量的原则。不能不管什么知识内容都一味使用;不要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把科学的东西庸俗化;不能把教师当作放映员,把学生当作观众,把教室当作录像厅,那样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四、变以教法为主线为以体现学法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手段评价的看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强调教师怎么教,总是强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比如讲述法、讲解法、实验法、图解法、参观法、读书指导法等,是常见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强调的是教师应该怎么教的方法。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新课程改革对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要看是否重视了学

7、法指导,学法指导的落实程度如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这是新课程课堂评价的最大看点。因为学校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学习。为达此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会阅读,会查阅资料,会归纳和概括,会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自我检测等。好的规章制度应当具备六性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吕赟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而且要有好的规章制度。因此,为了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每个学校都会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那么,什么样的规章制度才是好的规章制

8、度呢?笔者认为,好的规章制度应当具有“六性”:参与性规章制度应该让广大教师参与制订。如果管理制度不考虑教师的发展需要,而是强加给他们,那么教师就会消极地对待这些制度。在制订管理制度时,管理者决不能把它当作个人意志的体现,而应让全体教师参与制度的制订、质疑以及修改。这样,学校管理制度讨论、制订的整个过程,也就成了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制度制订的过程,符合教师发展的需要。这样的管理制度是教师的一种主动追求,自然能够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公平性学校的规章制度应当具有公平性。公平性要求普通教师做到的,行政领导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国家制定的法律,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亦是如此,如果只是用来约束普通

9、教师,对行政领导根本没有约束力,那么就会变得苍白而无力,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比如,校门口立着“出入下车”的牌子,普通教师遵守得很好,而一些行政领导却视而不见;“不在办公室吸烟”的要求,普通教师都能做到,可一些行政领导的办公室却经常烟雾缭绕。如此这样,普通教师又怎么可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呢?科学性学校的规章制度应当具有科学性。有的学校不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适宜的规章制度,而是胡乱拼凑;有的学校怕麻烦,直接照搬别人的做法,采取拿来主义。这样的规章制度没能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自然不可能科学合理,也必然会产生种种矛盾。规章制度应当具有科学性,应当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比如某校有私家车的教师比较多,就

10、可以制订“停车停在自己的车位,且统一车头朝外”这一规定;某校有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年青教师比较多的话,就可以将作息制度作相应的变动,等等。人文性学校的规章制度应当具有人文性。不少学校的规章制度,满眼是不准、不能、禁止等生硬的词语,处处是一副冷冰冰的铁面孔,很难看到最好、宜、应该这样的比较温馨的词语。各项规章制度不准教师这样做,不准教师那样做,到底应该怎么样做却没给教师说明白。这些缺少人文性的规章制度为了省事,简单地进行硬性规定,而不去站在广大教师的角度多一些软性规范,只知道“堵”,不注意“疏”,教师怎能不反感?简明性学校的规章制度应当具有简明性。笔者曾经在一个省级规范化学校参观学习,其间发现他

11、们仅教师办公室管理方面的制度条文就不下十几种,里面的规定更是细致。比如该校“教师办公桌物品摆放要求”的规定,给每位教师分发了一张示意图,对桌面每个角落该放什么都作了硬性规定。且不说这种规定是否科学,单就这些条款本身来讲,有必要这么详细吗?管理倒是规范了,可是这规范的背后我们失去了什么呢?“满足于管理而不顾到教育,这是对心智的压迫。”太多的条条框框,在限制教师行为的同时,也束缚了他们的个性发展。持久性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应该是持久的。规章制度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不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各种检查的短期行为,而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管理者在制订管理制度时,不仅要把教师看成是“被管理者”,同时也要努力使他们成为管理者,变“制度要我这样做”为“我应当这样做”。学校管理制度即使制定好之后,也不意味着它就是圣经,因为在具体的管理实践过程中,如果发现其存在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还应该继续修改,也就是说,学校规章制度应当与教师的主动发展同步,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22日第6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