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形式美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4487919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画的形式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画的形式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画的形式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画的形式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画的形式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范畴。中国画在其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对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及其独特的美学理论,其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能力目标: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

2、整体的认识和理解。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及相互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丰富、典型的各种风格的名作),美术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许多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绘画也不例外。中国画是祖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我们都知道它很美,但是美在何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中国画的形式美(板书)展示课件师:首先我们想一想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中国画?生:展览厅,博物馆,厅堂,现代家居。二、探究新知1、演示课件。接下来让我们去感受中国画的形式

3、美。首先我们看 韩熙载夜宴图 (课件展示局部图。)提问:观察描述 画面中的五个女子在做什么?她们的形象、服饰、线条美在何处?(学生讨论并回答)生:线条细腻流畅 神态专注传神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我们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强调“形神兼备”。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这就是中国画形式美的第一美形象之美。2、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中国画形象之美,想一想,画中国画的工具是什么?生:毛笔、宣纸。(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师:对,一只毛笔、一张纸、一墨,如何表现出物象的生动形象呢?看看下面这幅作品。课件展示作品潘天寿的露气、提出问题:找找这幅墨荷图中墨色有怎样的变化?生:墨色的浓淡。

4、师:(总结)是的,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笔触的大小等来实现的,这就是中国画形式美的第二美 笔墨之美。 课件, 笔墨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运笔收放自如、大气,荷叶笔触阔大,墨色浓淡变化丰富。线条聚散疏密。 下面来看齐白石画的虾。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形成的中国画特有的笔墨之美。 淡墨表现出透明的虾身,用浓墨点睛,使虾的眼睛极其有神,有力的用笔表现出纤细灵活的虾足 师: 这两幅都是人物画,你发现绘画中用的线条有怎样的变化?是不是第一幅线条粗细变化丰富。第二幅线条工整细腻。 3、请同学们欣赏作品并认真观察,想一想中国画的色彩美不美?美在哪里?生:色彩很鲜艳,很好看,与物体本身的

5、颜色接近。师:(补充说明)刚才同学说的不错,说出了中国画用色的一些特点,但不够准确。中国画的用色除工笔重彩外基本上用装饰性比较强的固有色,这一表现手法叫做“随类赋彩”,就是说随着物象本身的颜色赋予画面色彩。而有了色彩的点缀,画面就变得更加生动灵活。下面,咱们来看一看各种不同色彩表现的作品,感受一下中国画形式美的第三美色彩之美。(课件出示各种不同色彩表现的作品)4、小结中国画形式美的元素表现方式形象之美以形写神色彩之美随类附彩笔墨之美墨色、笔触的变化5、师:以上我们的欣赏学习侧重于中国画的内在形式美。而中国画的外在形式也有其独特的风格。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许多中国画上,除了画,还有什么东西呀?生:诗词、印章。师:(总结) 画家在画作上题诗、用印,使得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于一体,体现书画家文人情怀和艺术造诣,凸显中国画的文化品位。 师:这就是中国画的形制,有立轴、手卷、册页、扇面等等。立轴宜远看可以连续成条屏,手卷宜近看表现大型题材等。咱们刚才欣赏了那么多作品,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在中国画上诗词、印章等的合理布局,再放在合适的形制中,就构成了和谐统一的作品,这就是中国画形式美的第四美形制之美。 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