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心热治疗方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4486400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足心热治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手足心热治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手足心热治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手足心热治疗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手足心热治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足心热治疗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足心热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手足心热 英文名称:feverishness in palms and soles 定义:医生察知病人手心、足心发热,或病人自觉手、足心发热的表现。 所属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 ;诊断学(二级学科) ;诊法(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手心热,多见于两种情况。一是指手三阴经是动所生病症,如心包脉所生病诸症中均可有掌中热。(见灵枢经脉)一是指肾阴虚的见症,临床多见手心热或五心烦热。足心感觉发热,见素问刺热篇。多因肾虚所致。 目录隐藏基本概述 病机病理 1. 心包脉所生病诸症 2. 阴阳失和真阴不足 3. 脾胃内伤手足心热辨

2、证论治 1. 脾胃内伤 2. 五心烦热预防保健 1. 1、精神调养 2. 2、环境调摄 3. 3、饮食调养基本概述 病机病理 1. 心包脉所生病诸症 2. 阴阳失和真阴不足 3. 脾胃内伤手足心热辨证论治 1. 脾胃内伤 2. 五心烦热预防保健 1. 1、精神调养 2. 2、环境调摄 3. 3、饮食调养 编辑本段基本概述手足心热:中医病证名。手心、足心有发热感觉。见丹溪心法发热。多由阴虚内热,或火热内郁等所致。1? 脾胃内伤可出现手足心热,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将内伤与外感作出区别。其在“辨手心手背”中指出,外感之病,寒热齐作,伴见手背热,手心不热,为邪在表的一个见证。内伤之病,寒热间作,每见

3、手心热,手背不热,为热伤元气的一个见证。由此可见,脾胃内伤可以出现手足心热的症状。?2? 中医对手足心热的治疗中,多从阴阳失和、肝郁发热、湿热熏蒸、脾气虚弱、食积阻滞等方面论治。对因脾胃内伤所致的手足心热,遵东垣法论治,在临床实践中,可取得较好的疗效。2? 编辑本段病机病理心包脉所生病诸症不居集手掌中热:“掌中劳宫穴也,手厥阴心包所生,是经少气而多血,是动则病掌中热。”1? 阴阳失和真阴不足不居集热症:“足心如烙者,虚火烁阴,涌泉涸竭也。”足少阴脉斜从小指趋至足心,出于然骨,循内踝入跟,为涌泉穴。此经多气而少血,虚劳之人,真阴不足,故足心如火之烙,或足跟作痛,乃水不制火之故。1? 脾胃内伤手足

4、心热脾胃内伤的病机为脾胃之气受伤,中气不足,出现两种变化:一种是清气下陷,不能上升,即水谷精微之气,不能输脾归肺,上行阳道,心肺之气无所禀受,荣卫之气亦就不足,皮肤腠理无阳气以滋养,不能卫护其外,即东坦所谓“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生长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营卫,不任风寒,乃生寒热”(见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另一种是“阴火”上冲,即中气下陷,水谷不化精微,变生湿浊,流于肾间,以致下焦之气不化,郁而生热,成为“阴火”炽盛,必然逆而上冲。下焦阴火上冲,中焦脾胃又首当其冲,形成阴火乘其脾胃之变,即东垣所谓“脾胃之气不足,而反下行,极则冲脉之火逆而上,是无形质之元气受病也”(见内外伤辨惑

5、论 辨阴证阳证)。也就是说,内伤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一方面清气下陷,而另一方面有阴火上冲,形成阴阳清浊升降反常的局面。而四肢、手足心为脾胃所主,脾胃阳气充足,手足四肢温暖,脾胃阳气虚弱,手足四肢寒冷。脾胃内伤,中气不足时,由于阴火上冲,本为阳气充实之处,变为阴火充斥之地,故出现手足心热的症状,是病在于里,热伤元气的见证。当然患者除手足心热外,还有恶寒怕冷、怠惰嗜卧、四肢沉困不收、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脉虚弱等中气不足之症。?2? 编辑本段辨证论治脾胃内伤手足心热的病机为热伤元气,其治疗即遵东垣“甘温除热”法,以升阳散火汤(见内外伤辨惑论)为主方散郁火。组成为:升麻、葛根、独活、羌活、白芍药、人参

6、、炙甘草、柴胡、防风、生甘草。此方用人参、炙甘草之甘温益气;并用升麻、柴胡升脾胃中清气,上行阳道,亦能引甘温之气味上行,使元气充实皮毛,阳气得以卫外而为固,这是治其本者。同时配伍羌活、独活、防风等诸风药,东垣认为:“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大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丁光迪认为,“升阳与益气两者配合,发越脾土之郁遏,亦发越郁于肌表之躁热,使郁者伸而阴火散”,这一部分是本方的重点用药。佐以生甘草,泻火而缓急迫;更加白芍药,合人参能补脾肺,合甘药能化阴敛阴,参于升阳散火药中,寓收于散,有制约调节意义。全方合用能使

7、营卫调和,阳道充实,浮热亦自解。?2? 五心烦热心中烦热伴两手足心有发热感觉。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多由阴虚火旺、心血不足,或病后虚热不清及火热内郁所致。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养阴,清肝理脾等法,可选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茯苓补心汤等方。火郁而宜升发者,用火郁汤加减。1? 编辑本段预防保健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肾阴虚则表现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等症状;其预防保健原则: 1、精神调养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

8、,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适当到乡村静养,远离城市喧嚣 2、环境调摄此种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3、饮食调养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此外,出现手足心热、心烦、口干、失眠、盗汗等阴虚之证,可选用有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的食品,如粮食中的小米、大麦、小麦、玉米、赤小豆;蔬菜中的大白菜、冬瓜、黄瓜、紫菜、豆腐;水果中鸭梨、西瓜、百合、莲子、大枣;肉类中白鸭肉、鹅肉、鲫鱼、甲鱼、蛤蜊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