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4475975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3、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4、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教具准备:课件、长(正)方形纸、彩笔。教学过程:一、孕伏铺垫1、说说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2、填空:(1)7/8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5/9 里有( )个1/9 ;( )个1/8

2、是7/8 。(3)3个1/4是( );4/11 是4个( )。二、探究新知1、刚才大家表现非常出色,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的听力,请听题: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 张饼。(1)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随机板书。)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还剩多少张饼?【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无处不有数学,让学生去感受数学,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2、解决问题(1)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想一想,该怎样列式?(指名说) 3/8+1/8 =(2)你能计算出结果吗?

3、试试看。先独立算,再小组合作。激励有困难的同学借助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长方形纸动手折、动手涂、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弄清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同时又为学生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作了铺垫。师参与合作,形成互动,和同学们一起感受数学中的乐趣。】(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也就是4/8 。)教师可多请几名同学回答,适时点拨并板书。(4)师:3/8 +1/8的和是4/8,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指名说)(因为3/8 、1/8 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4、)学生边说教师边完整板书计算过程。(5)结合手中的学具,观察计算结果,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设计意图:巧借学具,数形结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成最简分数。】3、思考:通过计算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多请几名学生说,教师点拨并归纳小结。)4、让学生试着解答课前提出的其他问题。反馈,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减法?分数减法的含义是什么?(教师适时点拨)5、观察这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怎样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部分知识

5、是教学的重点,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化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发现。】三、巩固练习1、P105页做一做。2、小丽看一本书,已经看了全书的7/12 ,还有多少页没有看?3、列式计算。【设计意图:给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留下了空间,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索的兴趣。】四、拓展应用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子。(指名说信息提数学问题,大家列式解答。)【设计意图: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五、课堂评价1、小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

6、获?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2、集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3、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代表性的行为表现等。【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六、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例: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 张饼,妈妈吃了张 饼。(请听题)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成最简分数。教学反思:从课堂实施上看,大部分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时,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7、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探索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重点探究“为什么这样算”,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其处于欲言不能,欲罢不止的亢奋状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想法,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从而达成共识。在练习材料的选取上我以“有效性”为前提,设计体现了“密度”和“梯度”的特点。另外又注意了开放性,关注学生思维个性化的彰显,从而实现“差异性”。最后的拓展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身边同分母相加减的例子,教师灵活的驾驭生成性的东西将本节课推向高潮,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让学生感受到“课已尽,意犹在”。评析:综观本节课,体现出以下特点:一、联系生活实际,提供探索空间。

8、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找到了新知的“生长点”,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探索“为什么这样算”。教学时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归纳概括,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学中力求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题尽量让学生说,一些例子让学生举,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努力使自己的角色实现转变,做一回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欣赏者。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

9、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研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我应用听信息提问题,从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打开突破口,引入分数加法尝试列出算式“ + ”后,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得出结果,而是利用学生手中简单的学具(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形式,展现学生对算理真实的理解,还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适时的引导学生探究分数加法的算理及意义,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轻而易举地把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联系起来,水到渠成,然后再把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计算方法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 从课堂实施上看

10、,大部分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时,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探索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重点探究“为什么这样算”,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其处于欲言不能,欲罢不止的亢奋状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想法,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从而达成共识。二、搭设有效平台,主动建构算理。 教材通过现实的问题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既然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也应当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与体验。因此当

11、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老师不是急于授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领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主动地操作实践,并进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本质特征,形成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 本课以分吃饼的有趣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折一折、涂一涂,边想、边算,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并建立起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表象,一种基本的运算图式也得以主动建构,学生体验到了初步的算理。学生正是借助直观图形来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在探索、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

12、功。三、精选教学素材,共享成功乐趣。 新课程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会计算了,因此,当学生列出分数加法算式后,马上有学生大声地说出了计算结果。教师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计算”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明确了算理,突破了这节课的重难点,顺利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渗透了学习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理解算理后的计算法则印象深刻。可谓一举三得,即“重了过程”,也“深化了结论”,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

13、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分吃饼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传统做法,所有的例题和部分练习题都出自于学生之口,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练习材料的选取上我以“有效性”为前提,设计体现了“密度”和“梯度”的特点。另外又注意了开放性,关注学生思维个性化的彰显,从而实现“差异性”。最后的拓展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身边同分母相加减的例子,教师灵活的驾驭生成性的东西将本节课推向高潮,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让学生感受到“课已尽,意犹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