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教案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4474139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教案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教案一、故事导引两个锦囊成名的李贺清晨, 一个破落小院的柴门咯吱一声开了, 从里面走出一个小厮, 只见他背着一个破旧 的锦囊, 牵着一头又老又瘦的毛驴, 毛驴上坐着一个同样瘦瘦弱弱的少年书生。 这一主一仆, 就这样悠闲地踱向了村外的世界。一路上,流连于青山秀水,徜徉在繁华街市,穿行过闾巷人家,那少年书生时而悲愁, 时而欢愉, 时而激昂,还不时地从小厮处取过纸笔,嚓嚓写下几行诗句或片言只语,然后把 纸条往锦囊一扔,就又继续前行了。等到日暮西山, 他们才催赶着毛驴, 蹬蹬地转回那个破落的小院。 这时,一位端庄的妇 人迎上来, 取过小厮背上的锦囊, 看见里面满满的一大堆纸条, 她不赞

2、叹反而心疼地说: “孩 儿,你真要写到呕心沥血才罢休吗? ”少年只是笑笑,没有言语,他开始坐下来吃饭。刚放下饭碗,他又跑进书斋,叫小厮拿 出锦囊,研好磨,然后就对着那些纸条沉吟琢磨, 把白天的奇思妙想、 断语残句写成完整的 诗篇。写完后,他把诗篇整理好,投进另外一个锦囊里。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少年 一直坚持着四处游历, 采诗写诗, 从不间断。 他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淳朴的风土民情, 以及自己的雄心壮志都投注到了笔端,化成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从一个锦囊到另一个锦囊,他的诗越写越妙,越积越多,美名渐渐传开,越传越广,当 时的文章巨公韩愈闻听了他的大名, 亲自登门来拜访他, 这个少年,

3、就是唐朝杰出的诗人 李贺。李贺的锦囊也是我们大家的锦囊, 他苦吟疾写的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不断地扩展自己的 视野,不断地从实际生活中汲取养料, 才能葆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所以我们既要读万卷书, 也要行万里路。二、知识梳理1.什么是素材?一般认为, 素材就是文学、 艺术的原始材料, 就是未经总结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 “素 材”一旦进入文章之后就成为“题材” ,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从作者得到素材的不 同途径来看,素材又可分为直接的事象材料(如生活中的现象 )和间接的符号材料 (如图文材料) 。广义的素材可以泛指大千世界的一切事象,真可称得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选取素材时应注意哪几个

4、标准?(1)主题标准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取舍、 主次和详略。能够表现、 突出主题的录用,与 主题无关的,无论多新鲜都要舍弃。(2)真实标准真实的材料就是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反映客观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的材料。 真实有生活的 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符合生活逻辑或客观规律的经过艺术加工后, 虚构的材料也能反映生活 的本质,也属真实的材料。写作反对脱离实际,扭曲生活,胡编乱造。(3)典型标准典型材料是某一类材料中最具代表性的, 能够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 它是个性与共性的 统一。典型材料能以少胜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4)新颖标准新颖的材料就是新鲜、 生动有趣, 鲜为人知或具有时代精神风貌以及

5、有作者独特认识与 感受的材料。3把素材转化为题材时应注意什么?在素材转化为写作内容时应注意:(1)要抓住素材给你感觉最强烈的那部分 中心印象,以此为切入点对素材进行提炼 和强化,即把素材转化为写作内容 题材。素材是题材的基础。例如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 的创作体会中谈过, 他在朝鲜战场搜集了一百多个战斗故事, 这就是他积累的生活素材; 而经过他的选择和提炼, 最后写进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去的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三次扑进火窟救儿童 ”“志愿军战 士在防空洞的日常生活 ”三个典型事件,就成为这篇通讯的题材。(2)素材可从 “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即可根据文章的需要,几个素材整合在一起,表

6、 达相同的主旨或表现一个典型人物。三、技法点拨(一)、素材的积累1从课本中积累学生的学习主要来源于教材,各科课本和补充材料都可成为写作素材。例 缤纷成就和谐三人进商店寻解渴之物, 喜甜者偏爱果汁, 喜淡者选择矿泉水, 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 啡,三种味道不同, 但却因不同而和谐 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有一种饮料,则 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 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 ”,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 不同的是 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

7、真正意义的和谐。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纭,钟灵秀丽的 女儿如此之多, 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 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 轻抚着略微卷 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的张扬,那 “花落人亡两不知 ”的忧 伤,那 “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 ”的惊喜,那 “爱哥哥,爱哥哥 ”的呼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 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 和谐不是一把尺子, 硬生生地丈量万物, 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 和 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 抑或说是指挥家, 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 让它们演绎真实的自 己,成就真正的和谐。千年之前, 春秋

8、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 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 ”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 而 “学 术自由,兼容并包 ”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所以, 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 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 各个民族的 不同风俗习惯, 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 请给予宽容; 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 料的人,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顾客 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 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问苍茫大地,谁

9、主沉浮? 缤纷的色彩。 为何? 缤纷成就和谐!作者信手拈来课本中学过的古诗、 名篇、作家、 历史等有关知识, 有理、有据地论证 “缤 纷成就和谐 ”这一主题,显示了深厚的文学素养以及扎实的基本功。2从生活中积累 要认真观察周围的一切。既可从大自然中寻找生活的真谛,也可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诸如一些 “熟悉的陌生人 ”,即看起来挺熟的,但他们身上依然有你没发现的、给你震撼的一 些东西的人。例 感受乡村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 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 它也许是梵 高画布上的阿尔, 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 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 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 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 它也许是

10、陶潜诗中的田园, 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 斜斜的 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 当我们真实的走进乡村, 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 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 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 在朝夕间, 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 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 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 他生 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 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息。干旱来 了,庄稼如他枯瘦的

11、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空洞。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 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宝, 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 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 他们只 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这样的乡村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图景?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 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最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 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 感受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著与坚忍,

12、 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 与无奈。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生的希望。看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也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本篇文章虽系考场之作, 但作者却写出了自己对农村真实而深刻的感受,感受农村的美丽和残酷,感受农民的痛苦与欢乐、纯朴与坚忍,作者从卑微中感受到了伟大与永恒。3 从课外活动及课外阅读以及时事报道中积累尽可能多地参加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从中积累素材,还要加强课外阅读, 从名著中获取感悟,并关注国际国内的时政大事,关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例“眼睛贴画”热卖的双重隐忧文眼在眼皮上画上眼睛,上课打瞌睡,老师也看不出来。这样的

13、场景,以前在港片”中的恶作剧剧情中看过。然而现在,这种眼睛贴画”已经在重庆一些校园外热卖。一家文具店的销售人员称,这种 眼睛贴画”非常畅销,每天都能卖出十几版。一版售价为5元,每版有9对眼睛”,算下来每对只要几角钱。“眼睛贴画 ”热卖,说明其有需求有市场。 本以为学生购买此类搞怪玩具,只是课余用来 开心取乐,没想到,还真有学生 “动起真格 ”,将其投入 “实用 ”,就足以令人担忧了。撇开少数学生的恶作剧行为, “眼睛贴画 ”热卖,也反映了学生睡眠的严重不足。据中 国妇女报 报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历时两年, 在 10个城市抽取 5846名学生进行调 查。调查结果显示, 超过一成的小学生、

14、三分之一的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 小时。 学生除了要应对繁重的课业, 还要参加名目繁多的兴趣班、 特长班, 很多学生在晚上不得不靠喝 “咖啡”“浓茶 ”来解困,第二天上课满脸倦容,哈欠连天,心不在焉,也就在所难免。虽然教育部此前也印发了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 ,对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 用眼时间以及作业时间都作了明确规定,如要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 10 小时,初中学生 9小 时,高中学生 8 小时。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这类规定大多成了软任务,显得孱弱 和无力。生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生长主要在睡眠时完成。深夜 12点到 1 点是生长激素分 泌的高峰期, 如果错过这一睡眠时段,

15、细胞的新陈代谢将受到影响。 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 的中小学生来说, 睡眠不足, 正在不可修复地透支他们的青春和健康, 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 力、记忆力、判断力和创造力。“眼睛贴画 ”的热卖,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减轻孩子负担的必要性, 同时,无序的玩具市场也令人担忧。从隐形作弊笔,到儿童版人民币,从整人玩具,到仿真 手铐, 一款款搞怪的玩具都把目标锁定在年龄小、 自制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缺乏、心智尚 不成熟的学生身上, 对此类玩具的无节制使用, 很容易引发诚信危机, 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 德品质显然不利。因此,对生产销售这类玩具的商家,有关部门也不能等闲视之。这篇文章从 “眼睛贴画 ”热卖这一现象入手, 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进行分析, 从日常生 活中捕捉热点材料,使得文章有针对性,有指导意义,显得厚重有份量。(二)、由素材到题材的转化 1题材是经过作家选择、加工、比较、改造、发展、组织成为作品的一个内容因素的 生活材料。素材是题材的基础,但题材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提炼素材时应注意:从最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角度入手提炼素材,以真情感人。例季节七岁那年, 我随着父亲一同来到这座城市。 这座城市的冬天好冷啊! 我和父亲紧紧裹着 破旧的大衣,大街上行人很少,我们就像在穿越一座冰冷的坟墓,寂静得可怕。终于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 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