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鸽巢原理教学后的思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4471528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摩鸽巢原理教学后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观摩鸽巢原理教学后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观摩鸽巢原理教学后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观摩鸽巢原理教学后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观摩鸽巢原理教学后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摩鸽巢原理教学后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摩鸽巢原理教学后的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摩鸽巢原理教学后的思考城关一小 赵会珍“鸽巢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本单元内容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的依据我们称为“鸽巢原理”。“鸽巢原理”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

2、鸽巢原理”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能常常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本单元用直观的方法,介绍了“鸽巢原理”的两种形式,并安排了很多具体问题和变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学会利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实际上,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鸽巢原理”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这个过程是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能从纷繁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是体现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面。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

3、本原理,最先是由德国数学家狭利克雷明确地提出来的,因此,也称为狭利克雷原理把3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里,一定有一个抽屉里放了2个或2个以上的苹果。这个人所皆知的常识就是抽屉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用它可以解决一些相当复杂甚至无从下手的问题.抽屉原理主要包含以下:抽屉原则一: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例:把4个物体放在3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4=4+0+04=3+1+04=2+2+04=2+1+1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

4、放有2个物体。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k=n/m+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k=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教学片断一: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求知欲猜花色游戏) 师:老师手中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任意抽出1张。老师总能猜对这5张牌的花色。第一轮游戏:老师猜:“至少有2张牌的花色是相同的”(课件出示)。生:碰巧的吧?第二轮游戏:老师猜:“至少有2张牌的花色是相同的”(课件将字变颜色)。生:惊讶、不相信。第三轮游戏:老师猜:“至少有2张牌的花色是相同的”(课件将字体放大)。生:开始窃窃私语、好奇、质疑师:

5、为什么我总能猜对?其中的奥秘是什么?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看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尤其强烈。”在课的开始营造一个探究的问题情境:“猜花色”,游戏进行三遍,老师总用同一句话猜中。这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学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欲望,较之以前的“抢凳子游戏”(学生往往更多关注谁赢了,较少关注输赢背后的数学问题)少了些热闹,多了分理性的思考,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教学片断二:让操作活动经验在“经历”中形成出示例题:把4枝笔,放进3

6、个笔盒里可以怎么放?(1)、小组合作:你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试摆一摆并简要记录摆放情况。展示学生不同方法,并请学生说说思路。(学生运用了画图法、数的分解法、文字叙述等方法)老师板书如下: (4,0,0)(3,1,0)(2,2,0)(2,1,1),(2) 、引导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1:最多的一个装了4枝,最少的0枝。 生2:每个笔盒都要装的话,有一个笔盒会多装一枝。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师:你怎样理解“总有”、“至少”的意思? 引导: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结合课件理解:假设每个盒子里先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

7、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引导发现: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尽量先把笔平均分。反思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只有亲身经历了、体验了、实践了才能形成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节课中,教师安排两个操作环节,环节一是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盒中,环节二是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学生动手摆放并简要记录各种摆放情况。学生在操作合作中选用了画图、列表、数的组成等多种方式记录,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现象:把4枝笔放入3个笔盒中,总有一个笔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会放进3本书。学生在摆放、记录的过程中较直观的理解了什么是“抽屉

8、”,什么是“待分的物体”,为寻找“抽屉原理”的一般模型奠定基础。教学片断三:让思维活动经验在探究中提升师:刚才我们发现,把4枝笔放进3个笔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那:把6枝铅笔放在5个盒子里呢?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你发现什么?(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追问:如果笔比笔盒多2、多3、或多4呢?生1:有一个会放进更多生2:不会学生讨论发现:只要笔的数量不超过2倍,结果都一样。师:(追问)如果超过2倍呢?出示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同桌操作,得出结论。思考:把7本书放进

9、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11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追问:不用操作,你能用数学的方法,比较简单的形式证明这个结论吗?引导学生列式: 52=2本1本2+1=3本72=3本1本3+1=4本113=3本2本3+1=4本观察以上列式你能发现什么?生1:用商+余数生2:不对,应该是商+1学生讨论:“商+余数”还是“商+1”?引导学生小结:“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本”只要用“商+ 1”就可以得到。练习:(略)现在你知道刚才猜花色游戏中的奥秘吗?生:5张牌相当于5个物体,4中花色相当于4个抽屉反思

10、思维活动经验是所有活动经验中最为上层的。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关注知识形成过程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积累相应的思维活动经验,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学生经过操作得出结论“把4枝笔放入3个笔盒中,总有一个笔盒里至少有2枝铅笔”后,追问:把5枝笔放入4个笔盒中、6枝笔放入5个笔盒中100枝笔放入99个笔盒中个笔盒中,会怎样?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理解:只要笔的数量比笔盒多1,这个结论都成立;随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若是多2、多3或多4呢;在例2的操作完成之后,继续追问:不用操作,你能用数学的方式来解释类似的问题吗?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之后得出: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这一数学规律;

11、在练习环节之后,让学生思考猜花色游戏中的奥秘,在“解惑”的同时使学生初步建立“抽屉原理”问题的一般模型。一系列的追问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潜能。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应该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课堂上我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由易到难进行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学生的智力活动与他对周围事物的作用紧密联系,即学生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抽屉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抽象性,学生往

12、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理解其方法,从而发现其规律。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构建模型,让学生在问题中“学”和“悟”。本节内容“抽屉原理”是在观察、操作、思考与推理的基础上理解和发现的,但当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总之,通过观摩“抽屉原理”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抽屉原理”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它的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只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先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然后再进行交流,才能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