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47144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班级:计划课时:6.1行星的运动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2、过程与方法: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澄清对天体运动裨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感悟科

2、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学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教学难点: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澄清人们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演示:天体运动的图片浏览。(二)新课教学1、“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运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一定律说明了行星运动轨迹的形状,不同的行星绕大阳运行时椭圆轨

3、道相同吗?(不同)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如图所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果时间间隔相等,即t2-t1=t4-t3,那么面积A=面积B。由此可见,行星在远日点a的速率最小,在近日点b的速率最大。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由于行星的椭圆轨道都跟圆近似,在近似计算中,可以认为行星都以太阳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若用R代表轨道半径,T代表公转周期,开普勒第三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比值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恒量, 只与太阳有关。给出太阳系九大行星平均轨道半径和周

4、期的数值,供学生课后验证。课堂探究(1)播放行星绕椭圆轨道运动的课件,使学生对行星的运动有一个简单的感性认识。(2)出示九大行星轨道挂图,使学生对多数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有一个感性认识。课堂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动C.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D.“地心说”和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现在看来都是不正确的(2)已知木垦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12倍则木星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半长轴为地球公转轨道半长轴的()倍。参考答案:1答案:D 分析;“地心说”是错误的,所以A不正

5、确太阳系在银河系中运动,银河系也在运动,所以,B、C不正确,D正确。 2答案:5243、小结:本节学习的是开苦勒行星运动的三定律,其中第一定律反映了行星运动的轨迹是椭圆,第二定律描述了行星在近日点的速率最小,在远日点的速率最大,第三定律揭示了轨道半长轴与公转周期的定量关系。在近似计算中可以认为行星都以太阳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4、作业布置:授课备注(教学班级的授课具体时间、教师自由调整内容、课堂教学记录等。)板书设计: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1、地心说和日心说2、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

6、的面积。4、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课后小结与反思:授课班级:计划课时: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6.3万有引力定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存在;(2)能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表达式;(3)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4)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推导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体会逻辑推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2)体会推导过程中的数量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太阳

7、与行星间的引力关系,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教学重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记住推导出的引力公式。教学难点: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万有引力定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从运动的描述角度思考,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物理意义?开普勒在1609和1619年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解决了描述行星运动的问题,但好奇的人们,面向天穹,深情地叩问:是什么力量支配着行星绕着太阳做如此和谐而有规律的运动呢? (第一定律揭示了描述行星运动的参考系、及其运动轨迹;第二定律揭示了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经过不同位置的快慢情

8、况,近日点附近速度大,远日点附近速度小;第三定律:揭示了不同行星虽然椭圆轨道和环绕周期不同,但由于中心天体相同,所以共同遵循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的二次方比值相同的规律。)复习开普勒定律(二)新课教学1、万有引力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1)定律的推导(2)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公式:如果用m1和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用r表示它们的距离,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既然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旁边同学的引力?(下面我们粗略的来计算一下两个质量为50kg

9、,相距0.5m的人之间的引力。)提示:那么这个力的大小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概念呢,其实他相当于提起一个质量比头发丝还小的物体所用的力,因此我们很难察觉。但它对于质量较大的物体来说,就不可忽视了。说明:(1)G为引力常量,在SI制中,G6.671011Nm2/kg2。(这个引力常量的出现要比万有引力定律晚一百多年哪!是英国的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来的),我们下节课就要学习。为什么说是粗略?(2)万有引力定律中的物体是指质点而言,不能随意应用于一般物体。对于相距很远因而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公式中的r 就是指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对均匀的球体,可以看成是质量集中于球心上的质点,这是一种等效的简化处理方法。(3

10、)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的重要意义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它第一次揭示 了自然界中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3、作业布置:授课备注(教学班级的授课具体时间、教师自由调整内容、课堂教学记录等。)板书设计:课后小结与反思:授课班级:计划课时:6.4万有引力的成就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两个分力的大小关系,计算地球质量;(2)行星绕恒星运动、卫星的运动的共同点:万有引力作为行星、卫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

11、的质量;(3)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重要应用。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找到事物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2)培养学生根据事件的之间相似性采取类比方法分析新问题的能力与方法;(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严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探究的心理品质;(2)体会物理学规律的简洁性和普适性,领略物理学的优美。教学重点:地球质量的计算、太阳等中心天体质量的计算。教学策略:通过数据分析、类比思维、归纳总结建立模型来加深理解。教学难点: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第四节 万

12、有引力的成就(一)导入新课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出的物理意义?(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其实际意义,可以求得地球的质量,万有引力常量一经测出,万有引力定律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二)新课教学1、地球质量了解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关系。多媒体投影图:物体m在纬度为的位置,万有引力指向地心,分解为两个分力:m随地球自转围绕地轴运动的向心力和重力。给出数据:地球半径R、纬度(取900)、地球自转周期T,计算两个分力的大小比值,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向心力远小于重力,万有引力大小近似等于重力。因此不考虑(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质量:

13、2、太阳质量应用万有引力可算出地球的质量,能否算出太阳的质量是多少?提问: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来源是什么?是否需要考虑九大行星之间的万有引力?太阳质量:,与行星质量m无关。3、发现未知天体阅读课本“发现未知天体”。多媒体投影海王星、冥王星图片。4、小结:两个基本知识:(1)地球表面,不考虑(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地球质量,(2)建立模型求中心天体质量,围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中心天体对围绕天体的万有引力,通过围绕天体的运动半径和周期求中心天体的质量。,中心天体质量,5、作业布置:授课备注(教学班级的授课具体时间、教师自由调整内容、课堂教学记录等。)板书设计:

14、第四节 万有引力的成就1、地球质量M地球表面,不考虑(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质量2、太阳质量中心天体质量(1)太阳质量M,行星质量m,轨道半径r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行星公转角速度,公转周期T,则,太阳质量,与行星质量m无关。(2)建立模型求中心天体质量。课后小结与反思:授课班级:计划课时:6.5宇宙航行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第五节 宇宙航行(一)引入新课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新纪元。我国在70年代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相继发射了多颗不同种类的卫星,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99年发射了“神舟”号试验飞船。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二)进行新课1、牛顿的设想(1)牛顿对人造卫星原理的描绘。设想在高山上有一门大炮,水平发射炮弹,初速度越大,水平射程就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