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人下南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4465957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家土楼人下南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客家土楼人下南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客家土楼人下南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客家土楼人下南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客家土楼人下南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客家土楼人下南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家土楼人下南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客家人下南洋谋生一:研究的由来 永定客家土楼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高大的土墙,粗犷的屋檐,深邃的庭院,质朴的土楼人家这些客家土楼既有雄浑开阔的气魄,又不失“小桥流水人家”的风韵,再加上客家土楼绽放着神奇风采下南洋作为献礼全国“两会”的一部年度大戏的开播引起全国乃至全球客家人强烈的精神共鸣与文化认同,让客家土楼的价值更加显赫。 为了更了解土楼客家人下南洋谋生的艰辛与成功,我在永定客家土楼对客家人进行访谈,并设计实验作了初步研究和分析。二:研究的步骤1:从2010-12-20制定好计划,选定主题,找合作伙伴2:资料查找,学习土楼历史3:从2011-2-11到2011-2-15日走访客

2、家土楼,了解永定客家土楼今状况a:用过上网查找土楼人家功绩,了解今现状b: 到校图书馆、县图书馆或新华书店等地查阅相关科技文章、书籍。查询时间(2011-2-20到2011-2-28)4:从2011-3-1到2011-3-5去采访客家人,体会当初的艰苦5:指导老师进行指导,修改。(2011-3-9到2011-3-12)三:研究的方法1:收集法:收集材料2:访问法:访问侨属3:调查法:深入研究客家人下南洋的艰辛与成就四:研究的过程: (一)下南洋背景: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据史记、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公元1世纪左右,中国就与缅甸、越南等国互有来往。唐代时,移民人数开始增

3、多,他们被当地人称为“唐人”。不过,中国人的南洋路,一直到了明朝和清朝前期,才越走越宽。当时,中国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为了逃避战祸或政治避难,很多有文化、层次高的中国人,漂洋过海来到东南亚,他们成为海外华人深具影响力并发挥巨大作用的一支。一般来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大多伴随着农民起义、外族入侵和王朝更替,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一批汉儒学者、军政官员数千人逃往越南;南北朝时,五胡乱华,中原人士纷纷移居印度支那;唐朝后期,黄巢袭击广州时,广东人争相逃往东南亚;元灭南宋时,大批遗臣遗民也

4、落难到此。特别是明末清初,大量的难民、被清兵打散的农民军、抗清失败的明军余部以及不愿侍奉清廷的明朝遗民,掀起了移民东南亚的高潮。明亡后,高、雷、廉三州总兵陈上川、副将陈安平等率领兵将家眷3000余人、战船50余艘到达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这块地方因此被称作“明乡”。1659年,跟随永历帝 (桂王朱由榔 )流亡缅甸的官兵眷属,有的逃亡暹罗 (今泰国 ),有的被安置在缅甸边远地方,今天缅甸北部的桂家与敏家都是这些官兵的后裔。中国人下南洋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据1935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对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调查显示,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 69.95%。那个时候下南洋的

5、人,既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也有在家乡故土呆不下去的人。与此同时,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马来西亚联邦最大的一个州沙捞越州,在白色拉者(意即国王 )二世执政时期,就颁布过一个特别通告:给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屋安置移民;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华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捞越等。这样的政策对于中国国内流离失所、丧失土地的无业流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时候,或携妻带子,或孤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南洋。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

6、。农耕民族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固守一亩三分田,愿意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静生活。要做一个离家的游子,要到新世界去努力与开拓,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 (二):下南洋经历:中日甲午海战,福州福清的黄家长子为国捐躯,换来了黄家世袭云骑尉的无上荣耀;怎料小儿子黄泽如却因参与维新成了官兵追捕的要犯,连累黄家被抄。老当家黄敬芳权衡再三,决计让儿子远走南洋,为黄家留下一脉香火。上路之际,黄泽如带上了青梅竹马的逃犯之女高兰香。两个憧憬未来的年轻人,在船上遇到了去南洋接管二叔产业的陈可镜一家。恶劣天气延迟了航期,陈家独子被抛尸海浪;海港在望,却遇贪婪海盗,黄、陈二人被贼船掠走,生死未卜。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新加

7、坡等地,当猪仔等的历经磨难,努力打拼,最终取得成功、投身中国革命的故事。(三):下南洋精神: 永定客家人为了生存,跨洋冒险,到异国“南洋”去寻求生路,他们的拼搏精神和创造力,不仅仅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家族的命运,而且使整个民族在时代变迁中的历史脚步更加稳重坚定。翻开尘封多年的沧桑历史,永定客家人在一条条充满艰辛奋斗的“下南洋”旅程上,谱写无数可歌可泣的传说。永定客家先民的“下南洋”的拼搏历程,让客家后世子孙口口相传,在自尊自爱、骄傲崇拜中,将坚忍不拔,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客家精神代代相传,终年成就了永定客家人今天的丰功伟绩。(四):下南洋成就:如今,中国人的脚步已经遍及全世界。而海外华人中最大的一

8、个群体,就是东南亚华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就是几百年前那些在南洋披荆斩棘的开拓者的后代。据不完全统计,印尼两亿人口中,约一千万是华人。马来西亚两千五百万人口,华人约六百万。泰国六千五百万人口,华人约二千万,占了将近三分之一;新加坡三百多万人,华人多达90%,是海外华人占所在国人口总数比例最高的一个国家。大量的华人涌入东南亚后,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许多华人在侨居国从事商业活动,负责管理海外贸易,收购当地土特产,销售该国货物,从而形成一个沟通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商业网络。这些人也多为当地政府所倚重,暹罗王室就曾表示,“如果没有华侨,宫廷什么买卖也做不成”。另一方

9、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华人从事手工业,烤面包师、裁缝、鞋匠、金匠、银匠、雕刻师、锁匠、画家、泥水匠、织工,几乎无所不包。从事农业、园艺和渔业的华侨人数也很多,他们同样在当地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东南亚经济发展过程中,工矿业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印尼加里曼丹,华人是当地金矿的唯一经营者。矿工人数最多时曾超过9万,每年生产的金矿砂一般都在百万盎司(1盎司等于 28.35克)以上。19世纪以前,马来西亚的锡矿也几乎全部是由华侨开发。现在当地许多被称作“锡湖”的大型锡矿区,都是华侨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正是由于华侨的辛勤开采,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世界锡总产量的一大半。“下南

10、洋”的中国人,就这样成了当地经济开发的主力军。他们的勤奋与努力,改变了所在国经济落后的状况。就连英国的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也承认,马来半岛的繁荣昌盛,“皆华侨所造成”。“马来诸邦之维持,专赖锡矿之税入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努力之结果,世界用锡之半额,皆由半岛供给。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就今日之马来半岛。”“马来政府及其人民,对于如此勤奋耐劳守法之华侨之谢意,非言语所可表达。”华人在改变所在国的经济状况的同时,很多人也彻底改变了自己与家族的命运。东南亚华人,先后出现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豪、千万富豪。五:研究的成果:永定县是一个纯客家县,全县有23000多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土楼,有着悠久的客家历史和文化。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下南洋正是对永定客家土楼、客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的认可和鼓励。相信未来永定县及客家儿女将把 “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永定客家土楼的重任做得更出色。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