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西南丝绸之路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446196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胜西南丝绸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名胜西南丝绸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名胜西南丝绸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名胜西南丝绸之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名胜西南丝绸之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胜西南丝绸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胜西南丝绸之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保山博南古道风景名胜区位于保山市境内,由高黎贡山片区、澜 沧江中段片区、保山古城片区二大块组成,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跨越横断山脉,穿过莽莽苍苍的原始丛林,到达印度的古通道。它就是比我国西北著名的“丝绸之路”还要早两个世纪的“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博南古道是数千里“蜀身毒道”上最为声名显赫的一段,是在历史长河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交通要道。 博南古道石碑博南古道全长约四千公里,连接中原和南亚各国。穿越永平县博南山的一段,是迄今所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六尺多宽的路面,全部用大石板铺砌而成。有如一条抖擞开鳞鳞筋骨的巨龙,盘贯于丛山。“九曲十八盘”的起伏跌荡,悲怆而不失大气,令人叹为观止.博南古

2、道 在这条横亘几千里的国际大道上,翻越横断山脉博南山主峰的道路不过百里.但由于博南山山势险峻、树林荫翳、烟雾迷离,山之西麓又有滚滚澜沧江为天然屏障,于是在山顶形成了军事上的制高点“丁当关”,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军事前哨,因此博南山成为整条古道上最为重要的一道门槛,盘贯全山的古道则成为整条“蜀身毒道”上最为凶险,也最为著名的一段,被称为“博南古道。 博南山澜沧江站在澜沧江边,可见博南山与罗岷山绝壁对峙,旁有兰津古渡,这是走永昌道的必经之路,渡口附近有两座桥墩,建有一座中国已发现的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相传那时候每天清早桥亭大门未开时,等候过桥的商旅、人马以排成五、六里长的队伍。今天,驿路上还留有深深

3、德马蹄窝,足以证明那时驿道上马匹来往频繁的程度. 霁虹桥(这是先前的霁虹桥仍在) 现在横跨于怒涛激荡的澜沧江之上的霁虹桥,是在古桥原址的旁边重新建造而成的新桥。虽然依旧是铁索飞架,如霁如虹,但显然已经少去了千年古桥的那份沧桑,那份恢弘,那份历史的凝重和久远。 霁虹桥(现在的霁虹桥)博南古道在永平县境内绵亘00多公里,保存完好,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已是很受许多人追捧的旅游路线。当地政府开发出了北斗铺、万松庵、天津铺、曲硐清真寺、万马归槽、花桥古驿、元代古梅、贞洁匾额、博南山碑、永国寺遗址、明代古茶、杉阳古镇、西山古寺、凤鸣古桥、江顶寺门楼、下铺客栈遗址、蒲蛮桥马居遗址,霁虹桥遗址,澜沧江畔摩

4、崖石刻等风物之地,供往来人凭吊。 西山古寺澜沧江畔摩崖石刻 古代元梅 江顶寺门楼 坐落在云南省永平县博南山西面山脚下的杉阳古镇,自西汉以来,便是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古老驿站。杉阳古称杉木和,因为古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险要,离澜沧江上那座素有迤西咽喉和兰津古渡、霁虹飞渡等盛誉的霁虹桥仅有一山之隔,所以在滇缅公路通车以前,由于博南古道的穿越,这里一直被视为是西南边陲的交通门户,素有”兰津古驿”的称誉。杉阳过街楼杉阳镇西南面寻王坡顶的西山寺,创建自晋,相传由“摆夷人所建,前后三进,1988年修文笔塔。西山寺旁有一西翠楼,上有“古道雄关”匾额,附近古道路面保存尚好. 西山寺西山寺西翠

5、楼 那铺满青石的古道上,缀着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还有那半塌的圈洞,总让人想到历史,感到沧桑。江边山坡上的那九转十八弯充满无限的诗情画意,你再看那碧绿的江水,以及之上的霁虹桥,以及对面那高而陡峭的石壁,再以及石壁上前人留下的字,万年桩,普陀岩,西南第一桥,人力所通,玉池水壶。一切总那么美好!希望这样的美景会一代代留下去。 古道遗迹古道马蹄印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文化积蕴浓厚,旅游资源丰富。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朝代如何更替,身世如何兴废,博南古道仍在人们的心目中保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人们的景仰中万古流芳。扩展阅读:公元前138年,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以联络西域各国挟击匈奴,打开通往

6、西域的道路。张骞在大夏“见蜀布邛竹杖”(据史记大宛传),他由此推断西南有一条通往西域的道路,并在归来后,向汉武帝禀报此事。汉武帝遂派人前往西南夷,寻找开辟“蜀(四川)身毒(印度)道”。但使臣因为受到嶲唐昆明等部落的阻碍没有寻找到。公元前109年,孝武帝通过再次寻找,打开了这条通道。到公元6年(东汉永平十二年),汉王朝相继建立了哀牢、博南二县。至此,一条始于四川,分“朱提道”和“灵光道”两路进入云南,在楚雄汇合后并入“博南古道”,跨过澜沧江,再经“永昌道“腾冲道”出缅甸、印度等国的国际性通道完全打开。张骞出使西域的使命终于得以完成。这条道路就是比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200年的“南方丝绸之路。简介霁

7、虹桥飞驾于云南永平县岩洞乡和保山市平坡乡的澜沧江上.是我省南丝路博南古道上现存最早的渡口桥,也是我国最早的铁索桥之一。南诏时渡口已建有竹索吊桥,明成化年间(公元145-1487)改建铁索吊桥.今天的铁索桥为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81年)建造,光绪年间重修。桥长15米,宽。8米,净跨56.2米,由8条铁链组成,两条为左右扶手,其余为底,上面铺有横直交叉的两层木板.两岸筑成半圆形桥墩,铁链两头铆死在两岸桥台上,西岸为徒崖,东岸是险峰,下面是滔滔江水,十分险要。桥两端建有桥亭关楼。桥南普陀岩壁上刻有“西南第一桥、“悬崖奇渡”、“要塞天成”、“壁立万仞”、“沧水飞虹”、“天南锁钥”等题字。公元前四世纪,

8、一部印度人所著的治国安邦术中曾记载了“产自中国成捆的丝,这说明远在公元前四世纪前,中国的丝绸已传入了印度。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在大夏(今阿富汗的巴尔赫)时,曾见到中国的邛竹杖和蜀布,他询问大夏人,才知道这些中国物产是从印度贩运过去的,并了解到印度在大夏东南数千里之外。19年,四川省考古队在成都以北的广汉三星堆又发现了公元前十一、二世纪的古蜀国祀坑中有成堆来自印度和缅甸的齿贝。由此可见,西南丝路的开拓已经相当久远了,丝绸很早就已成为民间交往的物资之一.即使西北丝路开通之后,汉政府仍有意从这条没有匈奴干扰的捷径由印度转向西方. 西南丝路以四川成都为起点,永昌(今云南保山)为中转出口站,称做“永昌道

9、”,终点为身毒(今印度),故又称为蜀-身毒道。西南丝路从成都开始就分为水陆两路。 水 路 沿岷江而下,经眉山,穿过青神峡,抵古嘉定府乐山,南下至宜宾(宜宾是秦汉时夜郎道和唐代石门道的起点),穿石门关至昭通市(汉名朱提郡),越过古夜郎国境,穿过滇东高原,到达滇池边的古滇国的曲靖和昆明。 陆 路 由邛崃(出产邛竹杖的地方)向南直至滇西北的广大区域,古称“牦牛道”,出清溪峡为灵关,再南下至荣经,沿牦牛山脉的藏族地区冕宁、西昌,在云南东部的祥云与水路相汇。再从洱海西去,经博南至保山。保山以西越野入山,分道进入缅甸、越南、印度,再辗转而至西方各国。 汉武帝听到张骞的汇报后,于公元前12年派人前往云南寻觅

10、客贾通道,同时又于公元前105年从内地广征士卒丁壮至滇西大规模地开凿从洱海西去的“博南道。汉王朝花费了巨额的人力物力才筑成这段官道驿站,西南丝路从此走入繁荣的极盛时代,西南丝绸的出口,大多经过这里. 随着汉王朝的衰亡,中央渐渐失去对滇西的控制,尤其是南诏政权与唐政权的争夺战争,使商业交往趋于衰落,通路被征战的军队所占用,而这一时期恰恰是西北丝路的鼎盛时期,声誉大大地覆盖了古老的西南丝路。两宋时期,一方面失去了对西北、西南的统治,另一方面则因海运兴起,南北陆上丝路均由于受到阻断而逐渐荒废。此后,联结驿道两岸高山的澜沧江上,由舟渡改为篾绳桥,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建成木结构的霁虹桥,明成化

11、十一年(公元147年)改为铁索桥,清康熙年间重修,由16根铁索组成,号称“西南第一桥”,民间商旅往返其间,历代王朝征服或经营大西南,也都依靠这一驿道.近现代的川滇、中缅、中印公路,也基本上遵循这一干道修筑。新中国成立后,霁虹桥建成公路桥,命名为永保桥,而曾是古丝路中转站的保山,已成了滇西的交通枢纽。 作为西南丝绸之路的丝绸物资来源,并非取自中原,而来自四川、云南等地。 四川是我国的古蚕丝产地。据蜀王本纪记载:“蜀之先,名蚕丛,他是数千年前四川的酋长,经常穿着青衣到各地考察,教民养蚕,又称为青衣神。黄帝的元妃西陵(即今四川与两湖的交界处)氏嫘祖也曾教民养蚕,被誉为蚕神。三国时,蜀锦作为富国强兵的主要产品,一路销至北魏和南吴,作为丝织中心的蜀都几有代替北方临淄和襄邑之势。蜀锦除销往国内之外,还由民间经由传统的古道,与南方进行贸易往来。 另外,云南也是我国古代的蚕区。西南丝路途中的云南永昌,很早就有了蚕丝业。永昌至成都的大道,沿途极为繁华,永昌的土特产和成都的蜀锦源源流入中原,当然也是从永昌南流至国外的.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