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4458398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的选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的选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的选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的选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的选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的选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的选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田径运动员的选材田径运动员选材就是选拔田径运动天才,即把田径运动天赋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挑选出来。选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测评,二是定向。前者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将适龄者形态、生理、生化、心理以及遗传等诸方面的特征测 量出来;后者是指根据测评结果与专项特点预测未来的竞技能力。其中心任务是在田径运动各项目中寻找更具运动天赋,能达到更高 运动成绩的人才。当今世界田径强国都认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攀登世 界田径高峰的前提与基础。原苏联教育学博士 BH普拉托诺夫教授指出: “现代运动迫切需要运动员的发展前景及早地显露出来。 ”原苏联功勋教练 员符阿拉宾认为:“不经常考虑选材问题

2、,训练工作将是徒劳无益的。” 还有人断言: “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 ”具体讲,选材的意义和作用在于:1.体育情报和体育科研的现代化使世界范围的运动训练方法日趋接近,选 材便成为胜败的关键。2.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运动天才。3.可以保证多年系统训练的顺利实施。4.为运动员训练过程最佳竞技年龄区间的确定提供依据。田径运动员选材的理论、方法等是整个科学选材的一部分,但由于田径运 动主要靠体能,而体能更依赖于天赋和遗传,再加上田径项目多,各具特 点等原因,故田径运动员的选材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也更加困难和复杂。第一节 国内外田径运动员选材的研究现状田径运动员选材由来已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3、可分为选优意识、经 验选材、科学选材几个阶段。从公元前776年第1届古代奥运会开始,各 参赛队就选派最镖悍、最勇猛的斗士去为本部族争光,存在朦胧的选优意 识。 1896 年开始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使运动竞技逐渐成为各国经济、 文化的较量,各个国家或地区都选派竞技水平最高的人作为代表参加奥运 会和其他比赛,选优意识较为明显。本世纪40 年代以前,各国开始重视 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但由于生物学科的研究尚未渗透到体育领域来,缺 乏科学技术和仪器设备,所以运动员的选拔主要靠教练员的观察与直觉, 用皮尺、秒表等简单测量,然后凭经验作出判断。从50 年代开始,由于 各国对竞技体育的重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4、运动训练学迅速发展,体育运 动场地设施日趋现代化,大量生物学科的测试技术与先进仪器引进体育领 域,国际竞技运动水平大幅度上升,所以运动员的选材日趋科学化。在 1976 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民主德国选手一举夺取田径总分第二名,全 世界震惊。专家们认为:“多年来系统进行的有科学基础的选材工作是民 主德国运动员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带来了七八十年代科学选 材大发展,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了对运动员选材的研究,民主德国、联邦德 国、苏联及美国、日本、印度等国都相继开始了选材工作,并发表了许多 关于选材方法、手段以及理论问题的论文和专著。目前国外运动员选材有 两种流派:一是系统体制选材,以俄罗斯、德国

5、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 东欧国家为代表,其主要特点为:1.举国上下一条龙,选材体制健全;2. 重视普查与层层筛选;3 建立指标体系和优秀运动员模式;4.竞赛制度与 各级选材要求紧密配合;5.注重选材理论的研究。二是分散体制选材,以 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代表,不组织大规模的选拔,大多以教练员的经验加上 部分指标测试,在较达成度上采取自然淘汰法选材。-我国对运动员选材的研究起步较晚,50年代中期,才随运动训练的发展 开始萌发,如1959 年第1 届全运会,国家体委组织了田径运动员形态、 素质和技术的调查测量。70年代是选材科学的起步阶段,对5175名运动 员的 21 项身体形态指标进行了测量,为多项运

6、动员形态选材提供了依据。 80 年代是选材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快速发展阶段。19801982 年间,国家 体委科教司组织了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课题研究,动员 8 个单位 239 名科研人员,测试了14871 位运动员的 102项指标,获得748万个数 据,撰写了123篇论文,研究的成果获1985 年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和1987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运动员科学选材开辟了道路。1981 年 8 月国家体委在秦皇岛召开了“全国业余体校选材座谈会”,制定了各项少 年儿童运动员选材的参考意见。1985 年国家体委把建立一套检测体系列 为“七五计划”体育科研重点项目,其中选材又是主要内容。在首届全

7、国青 少年运动会田径比赛中,国家体委组织调研组进行了大规模的选材测试, 开始了优秀苗子的建档工作与追踪研究。1987 年国家体委在天津召开“科 学选材研讨会”,提出了五点要求: 1.省市体委成立科学选材领导小组, 由主管主任挂帅,科研和训练部门参加;2.以体育科研所为主,成立科学 选材课题研究组;3.从训练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选材工作;4.建立三级(业 校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选材网;5.建立和健全选材测试、建档、 入队审批等有关规章制度。至此,我国以基本形成举国上下一条龙的选材 体制。据不完全统计,自1950年以来发表运动选材的文章(专著)、译文600 余篇,其中 97%以上是1980年以后的。

8、如1981年体育学院体育理论 教材第一次将运动员选材列为一章。1982 年底举行了全国科学选材 论文报告会。1983 年中国第一本运动训练学中写了选材一章。1984 年,国家体委科教司、群体司编印了运动员科学选材讲义,广州体院 刘献武等编写了第一本运动员选材学教材。1985 年,俞诚士将部分 体育预测理论探讨和实践的文章汇编成预测科学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一 书出版;山东体育科学研究所的训练与选材文集发表了曾凡辉的选材 报告,对科学选材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邢文华、李晋裕等主编 的体育测量与评价面世,为选材的测量与评价提供了工具书。 1986 年,袁庆成编写的人体测量与骨龄标准出版发行;北京体

9、院过家兴等 编写的运动训练学,对运动员早期选材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1987 年, 刘献武、林文弢编著的运动才能遗传学概论,是一本密切结合选材, 提供遗传学理论与方法的专著。1988 年由田麦久、武福全等编著的运 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中,对“运动员早期科学选材”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精僻 的见解,该书获1989年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 年,湖北体科所 王路德等研制的“选材多用微机及选材系列软件”,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三 等奖;河南体科所邵紫婉等写出指纹与选材一书,并举办了全国指纹 学习班。1990 年武汉体育学院出版了王金灿、王贺立等编写的运动选 材学一书,几位年轻作者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国内

10、外科学选材方 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选材与其他学科之间多方面的联系,揭示选材的理 论与方法。1991 年国家体委成立了由曾凡辉、王路德牵头的中心选材组, 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国的选材研究工作,并出版了运动员选材一书。以 上材料表明,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在中国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理 论研究已具备较雄厚的基础,全国范围的选材体系业已完成,具有一支从 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选材队伍。无庸置疑,中国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和 发展必将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第二节田径运动员选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国家体委于19871990年组织田径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总结田径教学 训练与选材的经验,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与试验,编写了中

11、国 第一部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各个项目的 选材内容、指标、方法及各年龄阶段的选材要求、身体素质与专项成 绩分级标准等有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指令在全国贯彻实施。1991年 又在大纲经过一年多实施的基础上,编写出田径教学训练大纲 教法指导书(以下简称指导书),其中对各项运动员的选材问 题又作了简要的论述与分析。本章以大纲和指导书为依据, 按项目雷同或接近的特点,对短跑、中长跑、跨栏跑、跳跃和投掷运 动员的选材,从形态、生理、素质、技术和心理几个方面作必要的阐 述。一.短跑运动员的选材短跑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极限强度运动。决定短跑竞技水平的速度能 力、反应时、最高动作频率及无氧耐力等

12、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 定的,后天较难培养与改变,训练仅使这些天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 短跑运动员选材更重视先天因素。-(一)身体形态 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中等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 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腱长且扁平、清 晰;脚趾齐且较短, 趾关节较坚固。根据短跑技术对身体形态的要求, 提出以下指标。-1.身高:对短跑成绩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短跑中均能 取得好成绩。但从总体看,高水平的运动员大多是身材较高者。根据国内 外资料,大纲提出以下身高标准:男子100米、 200米运动员为1755 厘米,男子400米运动员为1805厘

13、米;女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655 厘米,女子400米运动员为1705厘米,并对各阶段选材应达到的身高提 出了相应要求。对有特殊才能的矮个子运动员也不可忽视。F2.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足高)X100: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 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小腿较长者, 在角速度相同的情况下, “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 短支撑时间。因此大小腿长的比值应力求小些,要求三100%,最好三95%3.比踝围(踝围/跟腱长X100)与比跟腱长跟腱长/(小腿+足高)X100:踝围较细、跟腱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因此,比踝围应力求小些(W 10

14、0%,最好三95%);比跟腱长应力求大些(三50%,最好三 55%)。(二)生理机能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多,要求 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由于 血色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健康水平和输送氧气的能力,肺活量表明人 体呼吸功能的潜在能力,台阶试验反映人体动态机能水平,所以大 纲采用血色素、比肺活量(肺活量/体重)及台阶试验指数作为选 材的生理机能指标。具体要求为:血色素男子12.014.0 克以上,女子 10.512.5 克以上,比肺活量三75,台阶指数105T15。(三)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1.成绩动态:分析世界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经历发现,他们大

15、多在1318岁开始专项训练,达到最佳成绩的年龄为男子2526岁、女子2325岁,达到最佳成绩需要89年的训练,而且起始成绩都较高。早期短跑成绩与进展速度反映了先开赋予的快跑能力和短跑潜力,是短跑运动员选材中直觉 而客观的一个重要因素。2.运动素质:短跑成绩取决于速度、速度力量和专项耐力,这些素质与遗传关系密切,是选材的测试重点。原苏联科研人员通过多年观察研究,认 为根据系统训练一年半后素质增长速度预测短跑潜力准确性较高。那些素 质起点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的少年,将是天才的短跑选手。计算素质增长 速度的公式为:W= (100x(V2-V1)/D.5x(V1+V2)%W一一增长速度V一一初始成绩V一

16、年半后成绩(四)短跑技术合理的途中跑技术是步幅开阔,蹬伸有力,摆动积极,步频较快,动作轻 松,向前效果好,重心稳定,躯干保持适度前倾,摆臂积极有力,跑的直 线性好。根据短跑技术特点,提出以下3项指标。1.支撑时间:优秀短跑选手快跑时蹬离支点特别快(约0.080.09秒),腾 空阶段较长,这是一个具有预测性的生物力学特征。2.步频指数(100米跑平均每秒步数X身高):研究表明,步频在生长发育 期不因年龄增长而变化,步频指数随身高的增长而变大,优秀短跑选手这 一指数较高(三7.48.1)。3.步幅指数(100米平均步幅F身高):生长发育期,步幅是随年龄的增大 而增加的。由于速度=步频X步幅,故随着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