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4453060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词两首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熟练地背诵这两首词,明确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2.通过自主学习,诵读吟唱,合作探究,掌握借古咏怀、情景交融的方法。3.激情投入,准确把握词人感情,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读准句读;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我的疑问处”。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I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

2、(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 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 乐府。 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岁的苏轼考中进士。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

3、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二、了解背景: 1、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 2、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在沙湖游玩。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见的大雨,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三、文体知识:怀古诗知识简介: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

4、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抒发昔盛

5、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四、夯实基础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标出重要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借助课下注释,认真巩固落实。五、整体感知1、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词,读出词的停顿和语气。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片中描绘了一副怎样的图景?作者有何用心?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定风波上、下片的内容?。II.预习自测1 给加点的字注音、写字:公瑾( ) 纶巾( ) 樯橹( ) 同行( ) 吟啸( ) 一蓑烟雨( ) 料峭( )2、解释字词: 樯橹 酹 吟啸萧瑟?我的

6、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III信息链接 4乌台诗案。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所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要以无生(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 阳刚之美:

7、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 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怎样表现作者的豪放词风的?2、定风波小序

8、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解读这首诗的内容?有什么作用?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地点、背景、作者的心情。为后边表现自己不惧风吹雨打张本。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念奴娇 赤壁怀古探究案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明确:、大江、浊浪、乱石(形仰)、惊涛(声俯)千堆雪(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描写了宏伟、壮阔雄奇、气势磅礴赤壁之景。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浪涛奔腾澎湃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江

9、水汹涌翻滚2.上阕哪一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抒发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下阕刻画的周瑜是怎样的形象?明确: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小乔初嫁年青得意雄姿英发风姿出众羽扇纶巾从容闲雅谈笑间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从容破敌4、作者对周瑜的追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下阕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样的情感?明确:由周瑜少年得志联想到自己年岁渐老,功业未就,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叹。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5.这首词在表达上是怎样将写景、

10、怀古、抒情融为一体的?明确:写景-描绘了古战场的雄奇景色。怀古-叙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情-抒发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洒脱旷达的情怀。定风波探究案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雨势如何,是大还是小?作者是怎样面对的?雨骤风狂 闲适、坦然的心态2、“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竹杖芒鞋:表明词人被贬谪后穷困潦倒的处境马:达官贵人的象征轻:心情的轻松,愉悦 ,镇定从容、旷达乐观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3、 从上阙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明

11、确: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包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前面明明说“道中遇雨”“已而遂晴”,可这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呢?“归去”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归去”是否相同?苏轼的“归去”是归向何处?双关“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比喻“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

12、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 文本拓展 一蓑风雨任平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生的风霜并不因为他的奇才俊秀就不降临到他的身上,相反,回首处,却是无处不萧索,风雨如晦,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全,砥砺品行,磨练意志,造就人格,成就人生。 虽然他深知“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但是处庙堂之高,他却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见解和人格坚持,初入朝廷,他不满王安石的变法,忠言谠论,直而不随,“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不能见容于元丰,于是自请外放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处江湖之远的苏轼也没有忘

13、记兼济天下之志,关心民生疾苦,惩办悍吏,灭蝗救灾,抗洪保堤。惠民于实际。 元丰二年,官场和文坛的污水一齐向他泼来,“乌台诗案”使得苏轼九死一生,侥幸被赦的苏轼战战兢兢,被贬黄州,闭门思过,“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那时的他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被醉人推骂,湮没于众,然而“惊起却回首,有恨无人醒,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寂寞的苏轼在这里所表现出的是惊心而不移心,收魂而不丧魂,屈身而不屈怀的高洁和高尚。 痛定思痛,他开始了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寻找立身处世的方法,他选择了直面人生而不是逃避,儒家的治世,佛家的修心,道家的养身,被苏轼信手拈来,激浊扬清,存精去粗,批判继承,所谓杂佛

14、老而不溺,主儒术而不迂,在最黑夜的旅程上,他放逐了心灵的扁舟,孤傲达观地穿越世俗的汪洋而不至于触礁。心灵的自由也拯救了苏轼的寂寞无奈的现实,在黄州任上,这只缥缈的孤鸿面对黄州赤壁写下了惊世骇俗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鸿篇巨制,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阔壮观,那“东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宁静悠远,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千古一叹,那“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的睿智自观,无不是超越了自身悲欢,站在了宇宙高度而超然地反观自身的一种颖悟和超脱。他慷慨淋漓地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笔蕴至情,胸凝浩气,超越的豪情万丈化为笔底的汩汩劲力,挟风雷动天地,谁说这不是人生的另一种叱诧和快意! 青衫磊落的他,仿佛正从风雨的郊外走来,竹仗芒鞋,“回首向来萧索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这样一蓑风雨,走向他曾经憧憬过的“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闲人野趣。【检测案】喜欢苏东坡(节选)方 方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