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评语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445037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评语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评语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评语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评语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评语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评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评语(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小说教学设计评语 篇1:初中语文教学设计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2、锻炼发觉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课文了解,美点寻踪一课时点拨、讨论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个家2、导语:“我想有个家”,这是每个人的心声。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二、朗诵课文,了解内容1、听读课文,轻声跟读。(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诵课文,也能够轻声跟读)2、问题探究: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用不一样的表述来介绍。(说

2、到三代人时点击出现幼、中、老)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怎样的奶奶、怎样的父亲、怎样的母亲。你喜爱这个家庭吗?说说喜爱的理由。作者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小说,她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出尊老爱幼时,点击“尊、爱”。并要求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插问: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学生讲话后,师小结:老人为养育我们,付出了心血,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理应受到家人及全社会的尊重)学生说出中年人的责任时,(学生说不出时,师说出中年人的责任)边点边小结: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她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儿女,责任重大。3、师小结:课文启示我们:一家人要互敬互

3、爱(点击),家庭才其乐融融(点击),家和万事兴。其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和人之间也必需和睦相处,我们才能实现友好社会的理想。4、同学们联络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可能同学们全部有一个像莫怀戚一样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事,让你的同学和你一起分享)5、代表讲话。(3名,内容要有尊老也要有爱幼)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1、激发:刚才同学们讲的小说很感人。课文讲述的小说也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这朴实无华的小文章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文章中四处闪烁着美的光茫。下面我们就进行一项比赛美

4、点寻踪。2、学法点拨(课件):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适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如生动的景物描写;感人的精神;贴切的修辞;特色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以上内容指名读)举例: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3、学生看书,用笔在文中圈点,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4、美点寻踪小组赛(一)(当学生说到一个对称句时,要求学生再找多个句子品读,尤其是说到“前面也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可问:这句子美在哪里?(一对称;二表现儿子天真聪慧。还防“也”字分析)四、学法实践了解金黄的大斗笠的内容,寻求其中的美点。1、速读金黄的大斗

5、笠。2、谈谈对金黄的大斗笠内容的了解。3、美点寻踪小组赛(二)要求找出美点,并能说说为何美?(品析多个句子:干洁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它抱住每一棵它碰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拟人)斗笠像个大蘑菇。4、小结,评价。五、师生总结: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六、课堂延伸以家庭琐事为题写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篇2: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绿色蝈蝈一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书本七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取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含有很强的可读性。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

6、厚的爱好,也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尤其是蝈蝈这种很一般、常见的小昆虫,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有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于这篇课文,老师部署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蝈蝈形、色、声、食等特征,并回想自己喂养蝈蝈的经历,把自己的经验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提升学习主动性和主动性;另外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小动物。1、速读课文,能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2、了解法布尔和她的昆虫记和蝈蝈的生活习性。1。学习用快速阅读,了解课文内容并简练概括关键点的方法。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示效果。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

7、探索未知世界的爱好。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经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1。朗诵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利用及表示效果。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足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主动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宽广的活动空间。老师合适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多媒体课件1课时一、导语设计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

8、将。”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学生猜谜后课件展示动物的画面)大家说说,你是依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依据谜语中讲的特点和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需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她是怎样发觉蝈蝈特点的,她又是怎样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二、资料助读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提醒: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在她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

9、。以后靠自学取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昆虫记共20卷,谈到的虫子有100多个,同时收入部分讲述经历、回想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处理理论问题的议论,和少许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做这件事花费了她的一生,但这些可能是通常人一辈子也无法亲眼目睹的虫子生活细节。19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三、速读概括,感知文章1、对照幻灯片,学生处理疑难字音。篝(gu)火喧嚣(xio)狩(shu)猎篡(cun)夺窸(x)窣(s)气氛(fn)吮(shn)吸静谧(m)喑(yn)哑(y)螽(zhng)斯莴(w)苣(j)颚()喙(hu)嗉(s)2、速读课文,感知以下内容:(1)快速阅读全文,

10、找找看: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外表、叫声、习性)(2)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这种昆虫很漂亮,满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3)作者关键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蝈蝈的叫声和食性。关键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相互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3、交流讨论,编写谜语。老师再次用课件展示蝈蝈图片,学生4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请依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四、品析语言,体悟情感主问题:鲁迅称法布尔为“讲昆虫小

11、说的标兵”,“没有哪位昆虫学家俱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示才能”。你能从文中看出这么的特点吗?(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交流研讨关键:1、不停变换对蝈蝈的称呼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歌手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212、用拟人手法倾注对蝈蝈的喜爱之情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面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绿色的蝈蝈啊,假如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这种昆虫很漂亮,满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抓擦擦

12、脸和眼睛,然后闭者双眼或躺在沙上消化食物。3、经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爱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多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五、拓展延伸经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看,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六、小结热爱生活的人应该看昆虫记,因为能够愈加了解世界,也让自己充满爱心。不热爱生活的人也能够看看,就算你厌烦了人事,对虫子也可能心怀好感,经过对它们的认识来唤回热情。七、部署作业1、课外选读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文章;2、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13、,期望每一位同学全部能在倾听中有所发觉。篇3: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知识和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绪,培养概括能力。2、掌握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过程和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把握文章感情,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2、探究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惜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关键:体会课文的基础理念(生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可连续发展)难点: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心,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罗布泊,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楼兰美女的木乃伊在这里发觉

14、;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这里考察时离奇失踪,至今下落不明;探险家余纯顺在这里徒步孤身探险时失踪象这么的事例在这里可谓层出不穷。甚至有科学家发觉,罗布泊一直在移动。罗布泊这个谜样的世界,神秘的荒原,千百年来大家全部为它迷惘、思索、争论、甚至献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罗布泊,走近这个神秘的地方。二、感知课文,整体把握。1、了解题目。2、走近汇报文学。汇报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作为新闻,要求真实,作为文学,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3、听课文朗诵,说一说你对罗布泊的有什么样的印象?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今昔罗布泊学生思索:1、过去的罗布泊和今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找出文章中描写过去和今日罗布泊的语句,再分别用简短的语句来概括,然后再读一读。2、这里采取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二)追溯原因。1、罗布泊,绿洲和沙漠,天堂和地狱,沧海和桑田般的改变,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请联络你的生活经验推测这其间的原因。2、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经过科学的考察后寻得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依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3、造成罗布泊消逝的罪魁祸首是谁?为何大家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