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意义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4447875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意义(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意义:哲学基本问题是思 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 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何者 是第一性的问题,即平时人们说的物质决定 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第二方面是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 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在这两个 方面中,第一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 意义。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 实践意义。 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特征。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必须对物质和精神这 两类现象的关系作出回答,否则就不成其为 哲学。 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揭 示了哲学斗争的焦点。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 同回答,规定了一派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

2、 也是不同哲学派别进行斗争的焦点。哲学基 本问题提供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 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对于理解哲 学和和哲学史上的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实践中的基本 问题,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正确 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存在 决定意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作 用。物质的概念及唯一特性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 就是从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爲物质本身是纯粹 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因此,物质本身 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 的存在着的东西”特性是实践性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 一的

3、关系。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同 的、相互对立的。另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 互依赖、相互统一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意 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 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 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不同事 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 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 一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 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 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 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

4、性。(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 盾学说的关键。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 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 学的认识方法。实践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 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掌握这一原理,把 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时代发展相结合,与 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 大课题。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意义1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 自我否定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连接的环节4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

5、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 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 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 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 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 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真理是具体 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 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 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 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又是辩证转化的。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 生存和

6、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 现了人的本质和社会性,最后实践队物质世 界的改造时对象性活动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基础上的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 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 验,新的思想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它源于实 践又指导实践,在时间的基础上理论创新, 能够在更高层次上衣领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开 展。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意义: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 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 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 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

7、人类的社会实践, 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所 以,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 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表现: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 展的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 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 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 量。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 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 在和发展。3经济基础和建筑的矛盾也影响 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4社会 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方

8、式和解决方式, 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换和发展。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坚持这 一原理有什么意义。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 畴。2.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 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 创造者。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劳动二重性: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具体劳动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 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具体撇开一切具体 形式的,天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 和脑力消耗。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 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 进行,形成

9、价值规律。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 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 配。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 经济的矛盾: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即其发展过程2.私人 劳动和社会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 的基础。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 着商品生产者命运。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据和意义:不 变资产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 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 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 价值量。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 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

10、 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 再生产出来的。意义:区分不变资产和可变资产进一步揭示 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 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 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为确定资 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及意义:为了得到尽可能 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 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 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 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这是剩余 价值的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 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要 求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